縱觀目前推出的智能手機,其后蓋設計基本可以說是大同小異。受制于電池技術/元件生產工藝等因素的影響,這種現象預計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不過在追求全新后蓋設計的同時,廠商也在后蓋材質的探索上也是不遺余力的:之前“展開藝術之旅”的那塊玻璃也終于被廠商調教妥當,此外還有一些“非玻璃”材質也受到了廣泛青睞。
在討論2021年究竟哪款材質將獨得手機廠商“恩寵”前,我們不妨先看一下2020年推出的主流智能手機都采用了哪些后蓋材質。
01 玻璃后蓋:主流之選雖然新材料或者舊材料“魔改”層出不窮,不過玻璃后蓋材質仍舊是2020年主流手機后蓋之選。2020年上半年推出的小米10/10 Pro、OPPO Find X2/Find X2 蘭博基尼版、華為P40/P40 Pro等機型所采用的仍為玻璃材質,由此可見玻璃后蓋仍然更能為消費者和廠商接受。

華為P40 Pro 玻璃后蓋材質的優點自然也有很多:外形美觀、“可塑性”強、信號給力,不過其缺點也依舊存在:易碎、易滑落、易粘指紋。在更合適的材料成為主流以前,手機廠商也繼續針對玻璃的特性進行“打磨”。比如OPPO Find X2/Find X2 Pro及小米10/10 Pro所采用的AG磨砂玻璃工藝,經過這種工藝處理后的玻璃表面可以在保留原有特性的基礎上擁有磨砂的絲滑質感,同時還可以起到避免反射、劃傷、跌落破碎等作用。

iPhone 11 Pro 目前手機廠商廣為使用的AG工藝主要是化學蝕刻和鍍膜兩種:包括Redmi K30 5G紫玉幻境/時光獨白、iPhone 11 Pro等均采用了化學蝕刻AG工藝,而這兩款機型做到了在一塊玻璃上保留有啞光/亮面兩種效果。華為P40 Pro冰霜銀的后蓋則采用了磨砂玻璃與納米紋理膜片疊加的工藝,這種操作則賦予了這款配色的手機極強的科技感和較好的握持手感。

而在AG鍍膜技術上,OPPO則“特立獨行”地在Reno 5 Pro+藝術家限定版的后蓋上加入了獨特的電致變色膜片,用戶可以選擇手機的后蓋顏色,賦予手機更多可玩性;魅族17則采用了“次代機刻電鍍工藝”,將23層色彩融入到了0.6mm的玻璃中,質感和觀感并存。

魅族17 AG玻璃后蓋官方介紹 雖然化學蝕刻和鍍膜兩種工藝可解決玻璃材質的缺點,但這也使得整機制造成本有一定的上升,最終導致手機售價提高,因而這類擁有特殊工藝的玻璃材質一般會出現在主流中高端手機上。個人看來2021年高端智能手機上仍會有很大一部分采用AG玻璃后蓋材質,不過其主流地位可能會受到其他材質的影響,手機廠商也會根據實際反饋給予用戶更多選擇。
02 素皮后蓋:后起之秀雖然各大手機廠商在玻璃后蓋優化上“絞盡腦汁”,但大部分消費者在拿到實機后仍舊會套上手機殼,畢竟手機后蓋意外破碎后換新成本較高。相較于玻璃材質,近年來素皮后蓋的“出鏡率”大幅度上升。

OPPO Find X2 Pro 與玻璃后蓋相比,素皮材質后蓋手感更為柔軟細膩,外觀看上去也更上檔次,不會像玻璃一樣怕摔(適合“裸奔”)且不影響信號。不過素皮后蓋也存在一些缺點,即受制于材質特性,素皮后蓋并不耐磨,長期使用會出現臟舊的情況,其導熱性也是個問題。 雖然同樣存在缺點,但這并不妨礙素皮后蓋的“崛起”:2020年,包括華為Mate 40系列、OPPO Find X2系列到2021年初發布的小米11系列和vivo X60 Pro+等主流手機均提供了素皮后蓋供消費者選擇。值得注意的是,vivo X60 Pro+的素皮后蓋據稱經過了多項特殊測試,在耐磨性方面會有亮眼表現。由此可見,手機廠商已經開始針對采用素皮后蓋的手機型號進行布局并對相關技術進行優化,這種材質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vivo X60 Pro+ 除了前文中提到的優點外,素皮后蓋最顯著的優點其實是“減重”。雖然現有的主流5G旗艦手機配置普遍很強悍,不過重量仍舊是一大問題。即使手感再好,配置再高,但是拿起來像塊“磚頭”同樣不能引起消費者的青睞,而素皮無疑是解決重量和手感的不二之選。
個人認為,即使素皮材質仍然存在缺點,結合前期推出的素皮版本手機的市場反饋及后期生產工藝的優化,2021年仍將有更多廠商推出采用素皮后蓋的型號。至于能否取代玻璃材質成為主流仍要看工藝進化程度及公眾接受度。03 陶瓷后蓋:特別之選
在玻璃后蓋被各家廠商”玩膩“之后,陶瓷后蓋再度成為高端智能手機后蓋材質中的可選項。從過去的金立天鑒W808、華為Ascend P7升級版、小米5陶瓷尊享版再到現在的魅族17 Pro、OPPO Find X2 Pro緞黑配色、華為P40 Pro+/Mate 40 RS等均采用了陶瓷材質后蓋,陶瓷后蓋仍舊沒有被手機廠商放棄。

華為P40 Pro+ 與玻璃、素皮兩種材質相比,陶瓷后蓋擁有更為獨特的手感,其本身的文化屬性也為更多國人所接受,其制作成本之高、工藝之復雜、良品率之低也賦予了陶瓷后蓋手機獨特性,而其缺點用三個字即可概括:貴、少、重,同時還容易沾染指紋。
為什么把“貴”列為陶瓷后蓋三大特點之首?所謂貴,不光是采用陶瓷后蓋手機的定價貴,其涉及到的工藝成本、技術投入、材料成本相較于玻璃和素皮都是偏高的。這一特點也將影響手機廠商在推出手機后的相關動作及用戶拿到實機后的直觀感受。

小米MIX 以小米首款全陶瓷機身+全面屏手機小米MIX為例,這款手機后蓋、邊框及按鍵均沿用小米5的微晶鋯納米3D陶瓷,后蓋經20多道加工工序,最終良品率低至5%,華為Mate 40 RS則采用了高強度納米微晶陶瓷材質,官方稱其經過5天5夜煅燒,后又經過精細拋光等工藝制作而成。由此可見,陶瓷后蓋手機的“貴”也決定了這類手機的“少”,因而陶瓷材質目前也僅出現在部分高端手機的頂配選項中。

華為Mate 40 RS官網概述 針對陶瓷工藝后蓋“貴、少、重”的三大缺點,小米方面也另辟蹊徑開發出類陶瓷鍍膜,保留了陶瓷般的細膩質感且量產難度大幅度降低,小米10至尊紀念版陶瓷黑配色即采用了這種工藝。

小米10至尊紀念版官網概述 個人認為,與玻璃、素皮材質相比,陶瓷因其材質特性、制作工藝等原因難以走向主流,不過這也給一小部分追求特立獨行的用戶提供了更多的選項。2021年我們仍會看到采用陶瓷后蓋的手機,但如果整體工藝成熟度、良品率等問題得不到解決,其售價將仍然偏高,距離成為主流仍然相差較遠。
04 期待更多新材質入局從塑料到金屬、玻璃乃至于目前的陶瓷與素皮,手機后蓋材質雖然也隨著技術發展而不斷衍生出新品種,不過最終制成手機后蓋的基礎材料仍舊無外乎塑料、玻璃和人造皮料三大類。
先前也有類似于竹子、碳纖維等材料加入但最終并未成為主流。究其原因,仍是市場需求、廠商生產工藝所致,即“能不能”與“適不適合”的問題。有些材料可能自身素質優良,但因其用作手機后蓋會對用戶體驗產生負面影響等因素而被放棄,有些材料可能素質中庸,但是卻可以給用戶帶來優秀的長期使用體驗,同時生產成本在可控范圍內且升級潛力巨大,這類材料才有望成為未來的主流手機后蓋材質。
目前來看,玻璃仍將是2021年手機后蓋的主流材質。不過手機廠商也會推出更多采用素皮后蓋的設備,嘗試采用素皮后蓋設備的消費者也會越來越多;得益于陶瓷材質的獨特性,手機廠商也會分散出注意力優化陶瓷鍍膜技術,陶瓷材質也將繼續存在于高端手機的頂配套餐中。
本文來源:中關村在線
素皮外觀觸感類似牛皮,顏色豐富多彩,在消費者對玻璃產生疲倦的情緒下,防摔的素皮外殼受到青睞。塑料主要是采用PC+玻纖的材料注塑后,貼合PU皮,工藝成熟,良率高。素皮外殼走差異化,給消費者多種選擇,因此漸漸開始流行。外殼材料主要有PC,人造皮革,膠水等,加工設備有注塑,CNC,貼合等,歡迎有相關產品的朋友加入手機素皮外殼交流群。

識別二維碼加入素皮手機外殼交流群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