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國光伏行業在國家政策持續發力和新技術不斷涌現的背景下實現高速發展,光伏發電裝機量增加、新增裝機容量提升、光伏產品出口額創新高。
展望未來,預計2022年我國光伏產業規模將持續擴大,光伏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分布式光伏發展勢頭強勁,形成分布式與集中式光伏并舉局面。

2021年是“碳中和”目標提出后開始落地的第一年,2021年更是光伏平價發電的元年。總體來說光伏行業發展上有政策加持,中有技術支撐,下有市場需求,因此,2021年光伏行業發展高歌猛進。
政策是支持行業發展的強大動力。2021年,光伏行業發展的政策進一步加碼。從光伏發電大型基地建設加快步伐,到整縣推進分布式光伏,再到金融機構推出的碳減排支持工具以及智能光伏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都為光伏行業迅猛發展奠定基礎。
光伏產業政策不斷演進,國家層面對于光伏的發展持續推動。“十一五”期間提出積極發展太陽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2021年,光伏入戶成為光伏行業高速增長的又一全新發力點;“十四五”期間明確主張集中式和分布式能源并舉的發展模式,大力提升光伏發電規模。
2021年,在政策引領和新技術雙重支撐下,我國光伏行業迎來爆發式發展。新增裝機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首位,累計裝機量連續7年位居全球首位,光伏組件產量連續15年位居全球首位,多晶硅產量連續11年位居全球首位。
2020年我國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容量4820萬千瓦,同比增長81.7%。2021年我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約5300萬千瓦,連續9年位居全球首位。
2020年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2.53億千瓦,同比增長24.1%。2021年底,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06億千瓦,突破3億千瓦大關,連續7年穩居全球首位。
光伏產業鏈制造端自上而下分為硅料、硅片、電池片及組件四個環節,盡管受到供應鏈價格波動、外部環境不確定等不利因素影響,2021年我國光伏產業鏈產量規模仍保持增長趨勢。2021年,我國多晶硅產量為50.5萬噸,同比增長27.5%;硅片產量為227GW,同比增長40.6%;電池片產量為198GW,同比增長46.9%,增幅最大;組件產量為182GW,同比增長46.1%。
硅料方面。硅料供需失衡、價格高企。目前多晶硅致密料均價已上漲至200元/KG,2020年12月至今累計漲幅超140%,大幅擠壓下游各環節盈利空間。
2021年硅片產能超300GW,而2021年全球硅料僅能滿足180-190GW硅片需求,硅料缺口大。另外,顆粒硅成本、投產周期、品質優勢漸顯,目前在硅料市場的市占率為3%,有望成為新一代硅料技術。
硅片方面。大尺寸和薄片化發展成為主流,182mm和210mm尺寸的硅片合計占比已增長至45%;此外,頭部企業規模優勢明顯,2018-2020年硅片環節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呈現協鑫、隆基、中環、晶科四巨頭格局。2021年CR5為84.0%,較2020年下降4.1個百分點。TOP5企業產量超過38GW,同比增長64.2%。
電池片方面。為了提高轉換效率,光伏電池行業在不斷研發新的光伏電池技術,主要包括兩個技術路徑——HJT(本征薄膜異質結)和TOPCon(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技術)。
就現階段而言,大多數光伏巨頭還沒有實現HJT或TOPCon的量產,但都將這兩種技術路線納入其布局之中。如,隆基股份同時布局TOPCon和HJT雙路徑;通威股份研發HJT和Topcon技術,均處于試線階段;天合光能布局HJT及TOPCon光伏電池項目。
組件方面。組件出口創新高,據數據統計,截至2021年我國光伏組件出口量為98.5GW,同比增長25.1%,出口量與出口額均創歷史新高。另外,光伏玻璃和膠膜競爭格局較好,玻璃環節受益于雙面雙玻組件滲透率的提升。
2021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約284.3億美元,同比增長43.9%。其中硅片出口額24.5億美元,出口量約22.6GW;電池片出口額13.7億美元,出口量約10.3GW;組件出口額246.1億美元,同比增長44.9%,出口量約98.5GW,同比增長25.1%,組件出口額和出口量均創歷史新高。
2021年光伏產品出口到各大洲市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歐洲市場增幅最大,同比增長72%。2021年歐洲成為光伏產品最主要出口市場,約占出口總額的39%。
艾邦建有“光伏產業交流群”,群友有光伏組件,背板,膠膜,接線盒、接插件、逆變器等零部件以及EVA、POE、PVDF、PPO等材料的上下游企業。歡迎掃碼加入探討。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光伏產業通):我國光伏行業發展——回顧2021,展望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