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消息,去年下半年以來,受疫情持續、芯片短缺等因素影響,消費電子行業迎來砍單潮,導致市場對MLCC需求量進一步下降,出現MLCC市場價重回降價模式的情形。進入2022年,這一情況還在持續,不過已有所緩解,今年Q1價格季減幅度已收斂至3~5%。 目前,整個行業都十分關注MLCC的未來市場需求以及價格走勢,據日系外資預計,第二季MLCC價格跌幅也將會收斂在5%以內。 另一方面我們發現,國內進入MLCC領域的企業還在不斷增多。近日信維通信稱,其MLCC項目將于下半年投產;風華高科、微容等公司的MLCC擴產項目仍在持續。那么,降價潮下,MLCC的未來發展將會呈現什么樣的態勢? 價格由市場決定,預計下半年有較明顯回升 受手機、平板電腦等主要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不振影響,今年一季度電子行業多個領域爆發“砍單潮”,其中手機的砍單力度較大,比例大約為20%。繼電子行業傳出砍單消息之后,新一波砍單潮也逐漸蔓延到PC行業。據臺媒消息稱,多家一線PC品牌商開始下調年度出貨目標。很多元器件整體銷售額增速放緩。 廣東微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張薈表示,“雖然越來越多的大企業更注重供應鏈的長期穩定,但MLCC元器件的價格受市場供需形勢的影響仍較大,目前疫情以及行業“缺芯”等影響,對整個電子行業打擊較大,很多元器件的需求受挫,MLCC市場也未能完全幸免。有部分制造商和代理商因為公司特殊需求及庫存管理考慮,出現短期非正常銷售價格。” “相關預測認為,整體電子制造業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會有比較明顯的回升,屆時電子元器件市場也會得到提振。”張薈同時認為,近期也存在較多不確定因素,對行業會有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另一位業內人士也持類似觀點,“目前看MLCC價格還處于下行狀態。”某分銷商內部人士也表示,由于MLCC需求不振、價格低迷,其公司近期已經將主業轉向IC領域,“我們已經很久沒有關注MLCC了。” 目前看來,電子行業的“砍單潮”或將延續至二季度,消費級電子產品需求一般,中低端MLCC庫存仍處于消化階段,短期內將繼續保持供過于求結構。 新能源汽車高景氣驅動MLCC市場擴容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已成為MLCC應用的新方向。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高速增長,銷量達352.1萬輛;乘聯會最新預測數據顯示,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520萬輛;根據集微咨詢預測,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接近千萬級別。 伴隨新能源汽車市場景氣向好,汽車電子催生著高容MLCC的需求量。日本村田此前率先將業務重心轉向車用MLCC市場,現在整體車規市場以村田為主導,知情人士表示,“村田是全球市場份額最大的汽車MLCC廠商;除了日本廠商,其他廠商中,三星電機也在發力車規級MLCC;國產主力企業微容也進軍到包括安全類產品在內的車規MLCC市場;其他企業同樣在開展車規級MLCC的研發和認證。” 受此前市場景氣以及車規市場需求強勁,國內外MLCC迎來了“擴產潮”,各大廠商紛紛進行擴產。其中,微容、風華、三環等國內企業的近年產能成倍增長,日本主要企業也表明將以每年約10%的速度增產MLCC。 業界人士向筆者表示,短期來講,MLCC市場將出現新一輪競爭。不過,整個MLCC市場每年的增長都保持在5%~10%,每年新增產能是2000億片-4000億片;其中,日本企業主要是往車規方向擴產,消費類MLCC有一些則是存在減產情況,所以對于整個市場長期的局面來說,“擴產潮”造成的影響不會太大。 在談及新能源汽車MLCC的競爭格局時,上述人士稱,“2022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或將達到20%以上,新能源汽車強勁的增長勢頭將給相關產業鏈帶來良好的預期,有望極大地推動MLCC的需求爆發。” 張薈也表示,新能源純電動汽車對MLCC的單車需求量相比傳統燃油車也有翻倍增加。 據了解,微容是國產高端MLCC的代表企業。在車規MLCC領域,微容設立了專門的車載研究院,是國內首家系列量產滿足AEC-Q200標準的車規MLCC企業,并且產品可滿足安全類汽車電子需求。微容堅持和繼續深耕車規和高容量MLCC等高端MLCC,不斷突破尖端技術,逐步實現MLCC多元化發展,公司近兩年業績增長將主要來自高容量MLCC銷售量,而在汽車產業的大力布局,將會在未來2-4年貢獻車規MLCC的量級增長。整體看來,在新能源汽車的大潮下,微容車規MLCC有望迎來快速增長。 國產化趨勢下,本土廠商迎來替代機遇期 工信部發布的《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顯示,到2023年,面向智能終端、5G、工業互聯網等重要行業,推動基礎電子元器件實現突破,目標是中國電子元器件銷售總額達到21000億元,進一步鞏固我國作為全球電子元器件生產大國的地位。 同時,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數據也顯示,2020年全球MLCC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1.1%,達到1017億元,預計2025年達到1490億元。其中,中國MLCC行業市場規模約為460億元,約占全球45.23%,是全球最大的MLCC市場。不過,大陸廠商MLCC自給率卻不足,合計份額不到10%,目前國產替代依然存在較大空間。 業界人士對集微網表示,國產化目前自給率不足,一方面是國產起步較晚,另一方面是行業準入門檻高,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技術,所以早期整體國產動力不足。雖然國內MLCC行業規模不斷在擴大,但截止目前,不少國內企業尚未掌握高精尖技術,在高端MLCC領域仍處于弱勢。 誠然,就時下市場情況而言,實現國產替代除了需要企業自身的努力外,下游市場對國產MLCC的開放水平也起到重要作用,包括加大推進國產化MLCC產品和國產供應商導入。目前看來,市場保持了良好運行態勢,下游企業都在朝著國產化方向努力。 相關企業應如何滿足國產化需求?張薈認為,“借助國產化的趨勢,國內企業或將迎來國產MLCC替代最好的成長機遇;但國產化只是短期的一個‘窗口’,MLCC產品最終還是要市場化競爭。國產MLCC想要真正進入市場,成為行業主要力量,仍需要在技術、品質、服務等多方面培育出足夠的競爭力,這也是微容對行業的認識和企業立足點。” 本文轉載至集微網 - END - 廣東微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微容科技):微容受訪集微網:MLCC價格或于下半年回暖反彈,汽車市場將成強勁增長點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點擊下方菜單欄左側“微信群”,申請加入交流群。 文章導航 影響流延成型陶瓷基片的質量因素 圣戈班陶瓷材料生產基地項目落戶登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