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如圓盤,色如琥珀
日前
徐州集成電路與ICT產業
再添重大突破!
位于徐州經開區的天通凱巨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天通凱巨”)自主開發的8英寸摻鐵鉭酸鋰晶體成功產出,有效填補了大尺寸壓電材料領域應用空白,為更大規模的國產光電集成芯片和移動終端射頻濾波器芯片的發展奠定了核心材料基礎。這也是天通凱巨繼6英寸鉭酸鋰晶體實現穩定量產后的又一突破。
8英寸摻鐵鉭酸鋰晶體
“色如琥珀,是因為摻了鐵。”當天,在天通凱巨實驗室,研發部經理沈浩向記者展示了剛剛生產出的8英寸摻鐵鉭酸鋰晶體,而未摻鐵的鉭酸鋰晶體,呈偏微黃的透明色。
?
據介紹,鉭酸鋰在聲表面波器件、高頻通信、存儲以及傳感等多個高科技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用摻鐵鉭酸鋰晶體制作的芯片,存儲性能更強,應用更廣泛。而在此基礎上實現的尺寸突破,更具重要意義。
?
“從4英寸到6英寸,從6英寸到8英寸,尺寸越大,難度翻番。”對于這款剛下線的“寶貝”,沈浩難掩自豪。他表示,從原料粉末到晶體,長晶的過程最關鍵,也最容易失敗,失敗則意味著晶體破碎,而晶體尺寸越大越容易碎。目前,國產鉭酸鋰晶體市場占有率不到10%,且主要規格為6英寸。
8英寸為何如此關鍵?
天通凱巨研發工程師錢煜告訴記者,目前,在集成電路行業,各類晶圓的通用規格為8英寸,作為產業鏈的關鍵材料之一,8英寸摻鐵鉭酸鋰晶體的成功下線,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也讓后續晶圓合成、封裝、切割等環節一體化銜接,擺脫進口依賴。此外,從生產效能看,晶體越大,切成的晶圓也大,單片晶圓可加工的芯片總量也越多。
?
去年5月,天通凱巨另一款壓電晶體材料——6英寸鈮酸鋰晶體量產,突破了多個“卡脖子”技術,實現了國產替代。鈮酸鋰被稱為光電子時代的“光學硅”,廣泛應用于全息存儲、光量子通信等領域,而大尺寸鈮酸鋰晶片國產率不足5%。
經過一年多技術提升,天通凱巨現已掌握了8英寸鈮酸鋰晶體制備關鍵核心技術。加之此次8英寸摻鐵鉭酸鋰晶體的成功下線,天通凱巨在大尺寸壓電晶體材料方面接連實現突破,進一步提升了我國在該領域關鍵材料的自主可控能力。
?
天通凱巨是我市招引的省級重大產業項目,全面量產后,可年產大尺寸鉭酸鋰、鈮酸鋰晶片420萬片,屆時,我市集成電路與ICT產業在材料端的優勢將更加明顯。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徐州發布):又一個“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