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業低碳轉型面臨四大分化
中化新網訊 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知名咨詢公司埃森哲全球首發《中國能源企業低碳轉型白皮書》。《白皮書》分析了低碳轉型背景下中國電力、油氣、化工和采礦行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白皮書》認為,中國化工行業的低碳轉型面臨兩極分化、區域分化、上下游分化及減排道路分化等一系列挑戰。
圖片來源網絡
《白皮書》提到,隨著中國“雙碳”目標下煤炭能源使用成本上升,給高耗能化工企業帶來了更大的競爭差異,成本劣勢、技術劣勢、資源劣勢使得中小化工企業與大型化工企業的差距進一步拉大,促進行業兩極分化明顯、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此外,區域分化也更加明顯。西部地區多為化石能耗大省,其化工產業結構依賴重化工業、原材料工業,能源結構以煤炭資源為主。在邁向零碳轉型的過程中,如果傳統高耗能、高排放的化工企業沒有進行合理的低碳轉型,西部地區將迎來更大沖擊與挑戰。
上下游分化體現在——化工行業上游受到新趨勢和政策沖擊的同時,下游迎來新的轉機,如塑料制品領域。隨著限塑、禁塑政策陸續出臺,可降解塑料將充分發揮其替代性潛力,到2025年完全可降解塑料有望迎來500億元左右的市場規模,2019~2025年復合增速可達73%。
減排道路分化出現在國內外企業之間。中國化工行業是為數不多的國企、民企、外企三足鼎立,互相競爭的行業領域。對于國內化工企業來說,其低碳路徑更針對于節能減排。而外資化工企業普遍具有行業基礎完整、裝置規模完善、技術水平高的優勢,因此其低碳減排路徑更多元化。
鑒于此,《白皮書》提出中國化工行業的三種降碳舉措。
一是結構優化,加速產業結構調整。綠色低碳和“雙控”政策給大宗化工加工帶來發展天花板的同時,精細化工迎來發展機遇,合成材料、精細化學品等附加值較高的行業將崛起。煤化工子行業可通過將煤中復雜大分子化合物定向裁剪、轉化,獲得大量高價產品,如不同取代基、不同芳環芳烴、含側鏈的環烷烴、長鏈脂肪酸及酯等精細化學品。化工企業應加速向精細化工領域轉型,在生產運營中降低碳排放的同時,開拓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新路徑。
二是效能提升,擁抱循環經濟。化工行業可通過開發可再生原料循環分子技術,在供應鏈中增加分子循環回路的使用;還可以開發技術和商業模式,實現再利用與回收。在再利用方面,目前已有針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和塑料購物袋的成熟技術解決方案,可應用到汽車零部件、電子產品部件和白色家電。此外,化工企業還可以在下游行業實現循環經濟和數字化。
三是數字化賦能,助力運營優化與精益生產。在低碳轉型的道路上,化工企業應著眼于精益化生產和數字化運營,利用端到端“能耗流”的概念, 在各生產裝置導入價值流診斷的模型優化工具,從運營系統、管理架構、理念行為三方面進行詳細診斷和分析,減少最終產品的整體用能,對企業運營體系持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