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開年以來,受疫情、美聯儲貨幣政策及地緣政治事件等超預期影響,中國經濟面臨顯著沖擊,一季度經濟增長僅4.8%,明顯低于5.5%的政策目標。
當前經濟大環境下不確定因素增多,社會資本的投資動力和能力不足,城鎮失業率提升及就業壓力加大,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中國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
中央政府積極應對形勢變化,主動出擊,完善政策供給。4月2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有效投資,發揮重大項目牽引和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對當前穩增長具有戰略意義。
5月11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要求財政貨幣政策以就業優先為導向,著力穩住經濟大盤,保障能源供應,提出將在前期支持基礎上,再向發電央企撥付500億元可再生能源補貼。
補貼拖欠問題的逐步落地解決,有望提高發電央企在新能源項目投資上的意愿和強度,進一步驗證以風光大基地為代表的能源轉型“新基建”是當前經濟環境下穩增長的重要手段。
光伏“新基建” 賦能新增長
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發電“新基建”,承載著中國能源結構調整和拉動經濟回暖的兩大重任,將有望成為2022年以基建促經濟的重點領域之一。
根據國家發改委公布數據,2022年能源重點項目計劃投資額同比增長10.3%,首批風光大基地項目建設,帶動光伏發電計劃投資額同比增長202.6%;首批風光大基地項目,目前已開工建設85GW。
加大財政投資穩增長作用繼續發揮,金融層面支持也再上新臺階,近年來,銀行等金融機構針對清潔能源發電的融資成本持續下降,央行明確表示,要抓實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加大對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的支持力度,在確保能源供應安全的同時支持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
當前,風光大基地建設進入發展新階段,不少地方政府為擴大有效投資、推動當地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就業,要求基地項目引進產業配套,鼓勵引導企業加大對當地光伏制造的投資力度,支持投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光伏工廠,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招商引資已成為政府著力扶植的重點。
一道新能作為光伏行業新一線品牌,持續與多地政府建立良好的政企合作關系,并深受各級政府重視及有力扶持,在浙江衢州、江蘇泰州、江蘇蘇州、山西朔州、福建漳州和甘肅武威等地區建有六大智能制造“超級工廠”.
預計2022年底將合計建成20GW高效電池、20GW高效組件產能,實現自身百億產值與GDP貢獻,同時將發揮龍頭骨干企業吸引力,集聚更多產業鏈配套企業落地,在當前疫情、經濟周期、人口結構變化的大環境影響下,為促進各基地所在地方稅收財政增收,解決就業問題,發揮顯著作用。
光伏技術創新 頭部企業作為幾何
以光伏為代表的大基地“新基建”,是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重大國家決策。為保障光伏基建實施及更好的項目收益,降本增效成為產業發展的驅動力,目前行業中常規P型產品同質化嚴重且未來發展空間較窄,光伏電池主流技術路線正在從P型向N型進行技術迭代,光伏企業在電池技術上布局的深度和廣度將直接反映到產品的差異化程度和對不同終端應用場景的市場拓展效果,優勢企業有望憑借領先的N型技術布局改變競爭格局,以新技術領先來搶占更多市場份額。
作為N型光伏技術的引領者,一道新能n型TOPCon電池量產效率達24.6%以上,實驗室效率突破25.5%,雙面率高達85%,較常規P型高出15%,帶來組件功率較同版型P型高15-20W,發電增益高3%以上,將實現更加高效的土地資源利用和碳減排,有效提高項目收益減少投資成本。
同時一道新能在立足先進智能制造的同時,也為大基地以及海上光伏項目,創新性打造大跨距柔性支架、水面/海面漂浮等全場景光伏應用及系統解決方案,形成特有的雙業務線驅動,為實現“雙碳”及能源轉型,為社會穩經濟促發展,貢獻著一道新能智慧。
END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光伏產業通):后疫情下,光伏企業作為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