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國產替代先行者,膠膜龍頭穩健成長
1.1 推進光伏膠膜國產化,持續擴張業務邊界
膜類材料國產化先行者,光伏膠膜龍頭地位穩固。公司成立于 2003年,通過自主研發形式,正式切入光伏膠膜領域,逐步取代勝邦、三井化學、普利司通、Etimex 等海外廠商的市場份額。2009年,公司成功開發了背板產品并且推向市場,實現光伏產品的多元布局。2015年,基于已有膜類材料開發生產經驗,公司切入電子膜類材料領域,開始布局感光干膜,推動國產化,持續擴張產業務邊界,保持國內膜類材料國產化先行者的戰略定位。
公司已經形成光伏+電子+鋰電池材料的多元化業務布局。其中光伏材料主要包括膠膜 (透明 EVA白色EVAPOEEPE)與背板(復合/涂覆),EVA膠膜覆蓋常規、抗 PID、抗蝸牛紋、超快速固化、白色高反光系列;POE膠膜則覆蓋交聯型、熱塑性及白色高反光系列;電子材料主要包括感光干膜與FCCL;鋰電池材料主要為軟包鋰電池用鋁塑復合膜。熱熔膠材料主要為共聚酰胺熱熔膠網膜。
?
?
當前公司股權結構清晰且穩定,實控人持股比例較高。公司實控人林建華通過福斯特集團間接持股 48.45%,直接持有 14.05%的股份,給公司帶來經營管理的強穩定性。公司子公司主要以分散在各地的生產基地和新能源開發公司為主。
1.2 歷史業績優異,膠膜龍頭持續成長
光伏膠膜:跟隨光伏擴張,膠膜出貨持續增長。根據公司年報,2015到2020年,公司光伏膠膜產能從3.45億平增長至8.81億平,產量從3.79億平增長至8.74億平,CAGR18.19%,產能利用率維持在較高水平。從市占率角度來看,按照2020年全年130GW裝機測算,對應膠膜需求約為15億平,公司出貨為8.65億平,根據我們的測算,2020年公司在光伏膠膜領域的市占率約為58%,膠膜龍頭地位穩固。
布局大規模產能擴張計劃,維持龍頭地位。根據公司2020年年報,已有光伏膠膜產能(含在建)基地包括杭州(8億平)、常熟(1.9億平)、泰國(0.61億平),合計10.51億平產能。在擴產方面,公司當前共布局滁州(5億平)、嘉興(2.5億平)兩個項目,預計完全建成投產后,將形成約18億平光伏膠膜產能,假設未來2-3年內,全球新增光伏交流側裝機達到300GW,對應膠膜需求約為35-36億平,按照公司當前擴產計劃,可保持50%以上的全球市占率。
?
光伏背板:多元化布局光伏產品,出貨快速增長。2015到2020年,公司光伏膠膜產能從0.18億平增長至0.56億平,產量從0.18億平增長至0.57億平,CAGR25.72%,產能利用率相對較高。考慮到當前公司背板出貨規模仍然相對較小,且已經啟動嘉興生產基地1.1億平的光伏背板產能建設,未來公司將持續推動出貨增長,貢獻業績增量。
布局感光干膜業務,實現從無到有的快速成長。公司2015年正式切入電子膜類材料領域,開展感光干膜、FCCL等電子新材料的開發,2016年開始推動年產2.16億平方米感光干膜項目的建設,2017年開始,感光干膜產品銷售逐月增長,全年累計出貨159萬平,之后幾年,伴隨產能逐步投產,出貨量呈現指數級增長,2021上半年,出貨量達到4547萬平,全年預計出貨約為1億平,同比實現翻倍以上增長。
業績持續增長,盈利能力優異。伴隨公司產能增長,以及多元化業務布局的持續推進,公司業績持續快速提升,凈利潤由2012年的5.02億元提升至2020年的近15.65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達到13.3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3%,2021年全年業績或將持續實現高增。在利潤率方面,公司近幾年保持20%以上的毛利率水平,凈利率維持在15%附近,盈利能力優異。
費用管控能力優異,費用率伴隨規模增長持續優化。從歷史表現來看,公司費用管理能力十分出色,銷售、管理、研發費用,近年來分別降至1.3%、1.2%、3.5%的極為優異的水平,且預期伴隨公司業務規模的持續擴張,未來費用率仍存在改善空間。在財務費用方面,公司有息負債占比很低,近年來利息收入高于利息支出,財務費用為負值,體現公司優異的現金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
發行可轉債,推動感光干膜+FLCC產能擴產。2021年7月6日,公司發布可轉債預案,擬募集不超過24億元,用于建設“年產4.2億平方米感光干膜項目”和“年產1000萬平方米撓性覆銅板項目”,其中感光干膜產品用于印制電路板(PCB)制造時設計線路圖的圖像轉移,是PCB加工的關鍵耗材;撓性覆銅板(FCCL)產品是柔性印制電路板(FPC)的核心加工基材。
此外,公司還將為感光干膜項目配套建設“年產2.4萬噸堿溶性樹脂項目”,堿溶性樹脂是感光干膜產品生產所需的核心原材料,可實現感光干膜產品核心原材料自主可控的需求。
二、光伏膠膜:市場高速擴張,龍頭競爭優勢突出
2.1 膠膜產品向多元化發展,競爭格局穩固
2.1.1 技術路線清晰,市場空間快速提升
光伏膠膜主要用于組件封裝,可以對電池片起到保護作用。由于光伏組件常年工作在露天環境下,所以光伏膠膜需要有在多種環境下的良好耐侵蝕性,其耐熱性、耐低溫性、耐氧化性、耐紫外線老化性對組件的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再加上光伏電池的封裝過程具有不可逆性,所以電池組件的運營壽命通常要求在25年以上,而一旦電池組件的膠膜、背板開始黃變、龜裂,電池易失效報廢。所以盡管膠膜等膜材在光伏組件總成本中的占比不高,但卻是決定光伏組件產品質量、壽命的關鍵性因素。
目前市場上封裝材料主要有透明EVA膠膜、白色EVA膠膜、POE膠膜、共擠型POE膠膜等。
EVA膠膜:市場上的主要封裝材料,2020年占據市場份額約為57%。白色EVA膠膜則是在透明EVA膠膜的基礎上添加了白色填料預處理,可以有效提升反射率,主要用于組件的背面封裝,在雙玻組件中可提升功率7-10W,在單玻組件中可提升功率1-3W。
POE膠膜:新一代的膠膜封裝材料,具有優秀的阻水性能和抗PID性,其分子鏈結構穩定,老化過程中不會分解生成酸性物質,是雙玻組件的主流封裝材料。雙玻組件因具備雙面發電的能力,一般具有10%-30%的發電增益,并且POE膠膜在N型電池組件的封裝過程中表現優異,未來POE膠膜出貨結構占比將快速提升,帶動POE膠膜需求實現快速增長。
EPE膠膜:又名為共擠型POE材料,是通過共擠工藝將POE樹脂和EVA樹脂擠出制造,保留POE材料的抗PID特性和阻水性的優勢,同時也具備了EVA材料良好的工藝匹配特性。長期來看,EVA樹脂價格要低于POE樹脂,因此EPE膠膜原材料成本相較POE膠膜有一定下降空間,但是當前仍然受EVA樹脂價格高企、生產速率較低等影響,成本方面的優勢并不顯著,未來份額有望實現增長。
在性能方面,POE相較EVA具有明顯的優勢。POE膠膜具備低水汽透過率和高體積電阻率等特點,能夠幫助雙面PERC電池對抗PID衰減,保證了組件在高溫高濕環境下運行的安全性及長久的耐老化性,使組件能夠長效使用。除此之外,雙面雙玻組件采用POE封裝膠膜還能在可靠性上的帶來額外的優勢,因POE是非極性高分子,具有非常好的耐候性(如紫外輻照)與水汽阻隔性能,可以顯著降低光伏組件封裝材料黃變、透光率降低導致的功率衰減。
現階段制約POE膠膜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兩點,一是原材料價格,常態下,POE樹脂價格要高于EVA樹脂,二是POE膠膜表面易打滑,組件層壓時間較長、良率相對較低。長期來看,EPE因擁有EVA表面特性,且中間層具有POE的優良阻隔性能,有望成為主流的雙玻組件封裝膠膜。
經濟效益明顯,雙面組件滲透率快速提升。雙面組件可以帶來較高的發電增益,因而在背面光反射較強的區域雙面組件經濟性較為突出,從2017年開始國內多家大型組件企業已經進入雙面組件規模化量產階段,雙面組件滲透率快速提升。根據CPIA預測,到2030年雙面組件滲透率有望提升至70%左右。
伴隨雙面組件快速滲透,POE/EPE將逐步取代EVA成為主流。穩態下,EVA膠膜因原料成本低因而具有成本優勢,但其物理性質不適合雙面組件的封裝;POE膠膜因具有良好的抗PID能力和阻水能力,完美適配雙面組件需求,是物理性能最優的膠膜類型,但大批量應用受制于原材料成本高和表面加工性能較差;EPE是結合POEEVA雙方優勢而形成的新一代膠膜技術路線,既可以提供類似于POE膠膜的物理防護特性,也具備EVA的優良的加工能力,缺陷在于目前加工效率較低,未來占比有望大幅提升。
長期來看,組件雙面化是必然趨勢,更符合雙面組件需求的POE、EPE膠膜將逐步取代EVA成為主流。預期2025年膠膜需求達到37.8億平,其中EVA、POE、EPE膠膜需求分別為15.1、6.8、15.9億平,未來五年CAGR分別為5%、23%、45%。
2.1.2 行業集中度高,競爭格局穩固
光伏膠膜行業經歷了從國產替代、群雄逐鹿到形成一超多強競爭格局的歷程。
階段一:海外廠商主導。2006年以前,光伏膠膜主要供應商為美國勝邦、日本三井化學、日本普利司通、德國Etimex四家公司。
階段二:國產廠商迅速崛起,完成國產替代。隨著光伏產業的快速興起,國內廠商通過自主技術研發及技術合作等方式,逐步掌握滿足下游電站需求的光伏膠膜生產技術,憑借產品性價比優勢,市場份額快速提升,在2010年左右,福斯特已與美國勝邦、日本三井化學一起,成為全球最主要的膠膜供應商。
階段三:塑造一超多強格局。福斯特在不斷擴大市場份額的同時,憑借高生產效率及規模優勢帶來的低成本,提升了行業競爭門檻,穩固了一超多強的行業格局。
競爭格局穩固,龍頭份額持續提升。當前膠膜為競爭格局最為優質的光伏細分子行業,近年來龍頭福斯特份額在持續提升。根據我們的測算,公司市占率由2018年的約49%,提升至2020年的約58%,考慮到原材料供應、下游客戶粘性、產品供應能力、公司產品品質以及產能擴張節奏,預期未來仍將維持50%以上的市占率水平。
2.2 光伏膠膜龍頭,競爭優勢突出
2.2.1 生產成本領先:規模優勢+設備自研+工藝控制
規模帶來原材料采購成本優勢:膠膜生產成本中,原材料占比較高,直接材料占成本比重一般達到90%,樹脂占直接材料的成本比重約90%,樹脂作為一種大宗原材料,在采購過程中可以體現出明顯的規模優勢,一方面公司在與上游供應商談判過程中議價能力更為突出,另一方面可以減少中間貿易商、代理商的參與度,通過渠道的壓縮與簡化,可降低材料采購的交易成本,實現更低的采購價格。
深度參與研發的裝備自制優勢:公司不斷強化研發帶來的技術優勢,當前已具備產業鏈核心設備自主研發設計能力、生產及品質控制全流程自主開發能力,是業內少數具備自主研發成套設備能力的企業。公司通過向供應商定制零部件裝配產線,一方面投資成本低于外購整線的競爭對手,另一方面保障了產品持續快速更新能力,并有效防止核心技術和工藝擴散。
工藝控制優勢: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產線運行速度,主要影響生產效率,二是產線良率,主要影響原材料的耗量;其中關鍵點在于對設備和工藝參數的掌握,前者需要深度參與到關鍵設備的設計與研發,后者需要大量的產線運行參數,進行修正與調整,通過產業鏈調研信息,福斯特在生產效率與良率方面相較競爭對手具有顯著領先優勢,這也是公司成本優勢的重要來源。
在上述競爭優勢疊加的背景下,公司盈利能力明顯領先其他競爭對手,基于過往幾年的數據,公司毛利率始終保持相較行業次優水平領先5pcts,在凈利率方面,得益于優異的資產質量和經營效率,保持較為明顯的領先優勢。
2.2.2 資產質量領先:營運資金占用高,資產優質具備持續擴張潛力
膠膜行業擴產對于初始投資成本要求相對較低:根據公開信息,單億平的全投資成本在2.7億元,其中設備投資在1.3億元,參考當前各家已有產能及擴產規劃,光伏膠膜行業初始投資強度相對較低。
膠膜的資金耗用主要體現在運營過程。從采購端來看,原料主要采購自化工廠商,且以海外供給為主,通常采取現款結算,從銷售端來看,下游客戶主要為大型光伏組件廠商,常以商業承兌匯票或銀行承兌匯票結算,產品銷售回款周期較長,疊加生產周期,一般對資金的占用約為6~9個月。膠膜廠商擴產之后,對日常營運資金要求極高,以擴產1億平為例,按照膠膜均價10元/平計算,對應資金的占用需求為1*10*9/12=7.5億元。
當前公司資產結構優良,在手現金充裕,可滿足進一步擴張需求。在資產結構方面,福斯特具備顯著優勢,近年來公司持續推動內生增長,資產負債率維持在10-20%區間,2021年三季度末,資產負債率僅為11.08%,資產結構極為優質,擁有充足的融資空間來推動公司業務擴張。貨幣資金方面,公司遠高于行業內其他上市企業,截止2021年三季度末,公司貨幣現金22.75億元,是賽伍技術、海優新材、上海天洋的4.1、5.7、27.3倍,可以支撐公司快速對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做出反應,穩固龍頭地位。
?
2.2.3 擴張戰略:保持產能穩健增長,維持產線高開工率
擴產節奏匹配行業需求,產線始終保持高開工。近年來,公司始終保持光伏膠膜龍頭地位,且膠膜產能擴張節奏與光伏行業裝機增長保持高度吻合,體現公司對下游需求較為出色的判斷能力,同時合理的產能擴張節奏,也保證公司產能利用率可以始終維持在高位,優化生產成本。
?

三、把握國產化機遇,拓展業務邊界
3.1 光伏背板:差異化需求興起,公司加速擴張
光伏背板:雙面滲透率提升背景下,背板差異化需求快速崛起。未來伴隨組件雙面化率的快速提升,以及分布式場景下,對于背板強度、防護性、外觀等的要求逐步走向多元化,未來背板行業的競爭除成本因素外,還包括產品性能的差異化。目前市場上使用的背板主要有白色KPK/KPF/KPE結構背板、白色TPT/TPF/TPE結構背板、白色CPC結構背板、玻璃背板、透明有機材料背板和其他結構背板(PET、PO等結構背板、共擠型背板等)。
涂覆型背板成本相對穩定,優勢明顯。背板從技術分類,主要包括基于PVDF膜為基礎的KPC結構背板,基于含氟涂料的涂覆成膜技術,二者均有較大規模應用。但在面臨PVDF膜供應短缺和價格上漲過快的當下,雙涂型含氟結構背板(CPC)由于不受上游原料供應限制,從供應穩定性和成本方面都將凸顯出更高的價值。截至目前,公司已經累計出貨雙涂型含氟結構背板(CPC)超過1.5億平米,使用客戶超過50多家,累計安裝了約25GW的電站,福斯特的CPC背板經受住了青海和甘肅等地強紫外、多風沙及氣候溫差大的典型高原地區光伏發電項目的長期戶外驗證。
?
3.2 感光干膜:市場穩步增長,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感光干膜主要用于PCB制造,由聚乙烯膜(PE)、光致抗蝕劑膜和聚酯薄膜(PET)三部分組成。其中最主要的部分為光致抗蝕劑膜,又被稱為感光層,主要成分為光刻用感光材料。PET膜為感光層的載體,主要用于將感光材料涂布成膜。PE膜主要起隔絕氧氣、分層和避免機械劃痕的作用,是保護層。
感光干膜主要應用于PCB板的制造過程。感光干膜主要用于電子信息產業中印制電路板的線路加工,在制造加工過程中,貼合在覆銅板上的感光干膜經紫外線的照射之后發生聚合反應,形成穩定物質附著于銅板上,從而達到阻擋電鍍、刻蝕和掩孔等功能,實現PCB設計線路的圖形轉移。由于感光干膜的質量會影響PCB板加工的精度,因而其對于電路板的質量起決定作用,因此也會由于材料性能不同形成巨大的成本、價格差異。
感光干膜市場持續穩定增長。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統計,2020年全球感光干膜出貨量為11.26億平,預計2023年出貨量將超過13億平,需求規模呈現穩定增長態勢,若按照6元/平的銷售價格計算,對應2023年的市場空間將達到78.3億元,未來有望形成百億市場。
我國PCB市場規模加速提升,市場份額不斷提高。當前全球PCB產能向中國轉移趨勢較為明顯,中國大陸市場份額已從2008年的31.11%提升至2020年的56.2%,預期伴隨國內PCB產能的進一步釋放,國內廠商對于感光膠膜的需求將迎來快速提升。
競爭格局:外資占據壟斷地位,國產化空間巨大。當前全球感光膠膜供應商主要為臺資、外資企業,國內廠商份額較小,海外供應商主要包括中國臺灣長興化學、日本旭化成、日本日立化成、中國臺灣長春化工、美國杜邦、韓國KOLON等,其中長興化學、旭化成、日立化成3家占據全球80%以上市場份額,行業集中度較高。
伴隨PCB向國內轉移浪潮,公司積極布局感光干膜國產化。公司2015年開始研發,2017年正式實現批量化生產與供應,預計2021年全年實現出貨1億平,全球市占率約為8%。當前公司已經完成了酸蝕、電鍍及LDI主要市場系列的全覆蓋,已進入深南電路、深聯科技、景旺電子、奧士康等國內大型PCB廠商的供應體系。感光膠膜為公司重要布局業務,除2016年開始推動的2.16億平擴產項目外,公司2021年可轉債募集資金將主要投入到4.2億平擴產項目中,同時配套建設2.4萬噸堿溶性樹脂項目,實現核心原材料的自主可控,加速推動感光干膜業務。
向高端產品切入,實現價值量快速提升。感光膠膜由于性能要求不同,價格差異較大,單平價格從幾元到幾十元。當前公司已推出具備較高技術含量的LDI干膜(激光干膜),打破海外廠商對于中高端高解析干膜市場的壟斷,同時伴隨智能終端滲透率的快速提升,任意層HDI、SLP類載板、精細FPC的用量持續提升,國內對LDI印刷PCB的需求快速增長,公司有望借此機會實現高端產品線的快速擴張,帶動感光干膜業務價值量快速提升。
?
3.3 FCCL:國產化初期,持續推動產能擴張
撓性覆銅板(FCCL)是柔性印制電路板(FPC)的加工基材,其質量與性能決定了FPC的性能高低、應用領域以及市場附加值大小。FPC是PCB的一種,具有配線密度高、輕薄、可彎折、可立體組裝等特點,適用于小型化、輕量化的電子產品,符合下游行業中電子產品智能化、便攜化發展趨勢,被廣泛運用于智能手機、電腦、可穿戴設備、汽車電子、5G通訊基站等電子產品。
FCCL海外供應為主,存在國產替代機會。目前,撓性覆銅板的生產商主要為日韓企業和臺資企業,全球包括新日鐵住金化學株式會社、宇部興產株式會社、有澤制作所株式會社、SKInnovationCo.,LTD.、LS電線公司、臺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近年來,公司持續對撓性覆銅板投入資源進行重點研發和產業化探索,目前已具備撓性覆銅板大批量生產的技術條件,并已獲得了下游客戶的認可,公司擬投資6.65億元建設年產1000萬平方米撓性覆銅板項目,從而推動FCCL業務的快速擴張。
四、盈利預測
光伏膠膜業務
出貨方面,公司為全球膠膜龍頭,市占率有望保持在50%以上,伴隨新增產能逐步建成投產,有望推動公司出貨快速增長,預計2021-2023年,公司實現膠膜出貨9.5、14、18億平;價格方面,受益于國內EVA樹脂產能的釋放,原材料成本預計同比21年下半年有所回落,預期膠膜價格將穩步回落,但是全年均價預計和去年接近;毛利率方面,根據公司既有戰略以及成本領先水平,有望維持20%以上的毛利率水平,同時保持單平盈利的相對穩定。
光伏背板業務
出貨方面,背板出貨有望伴隨產能釋放實現快速增長,公司有望成長為背板行業頭部企業,預計2021-2023年,公司實現背板出貨0.7、0.85、1.10億平;價格方面將逐年回落,毛利率保持在14-16%的水平。
電子材料業務
出貨方面,公司將加速推動感光膠膜和FCCL膜的國產替代,伴隨擴產基地的逐步投放和下游客戶的持續導入,出貨有望迎來快速增長,預計2021-2023年,公司實現電子材料出貨1、1.5、3億平;價格方面,伴隨高端產品出貨占比的快速提升,產品均價有望實現明顯提升;毛利率方面,出貨量的增長將帶動產能利用率的明顯改善,相關費用得到攤薄,疊加產品均價提升,預期毛利率將逐年提升。
END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光伏產業通):光伏膠膜龍頭-福斯特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