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轉換效率不斷提升背景下,HJT(硅異質結光伏電池)產業化進程正顯著加速。
根據公開資料,2022年以來,隆基綠能、安徽華晟、金剛玻璃、華潤電力均公告GW級HJT項目,潛在招標訂單合計18.6GW。業內預計,2022年行業HJT招標有望達20GW-30GW,“產業化速度遠超行業預期”。
而據隆基綠能官微消息,隆基 HJT研發近日再次取得重大突破,經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ISFH)測試M6全尺寸電池(274.4c㎡)光電轉換效率達26.50%,創造了大尺寸單結晶硅光伏電池效率新的世界紀錄。此前在2021年10月,隆基綠能曾一周兩破HJT電池效率世界紀錄,最高轉換效率為26.3%。

電池廠商加快HJT量產招標
三洋HJT專利保護于2015年到期后,國內外光伏電池企業開始大力推動HJT量產。
“2023年,HJT市場占比約為6.5%,到2025年會上升到14%,2025年之后,HJT的市場份額可能會超過TOPCon。”有光伏行業分析師表示。
集邦新能源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HJT規劃產能約148.2GW,其中在建/待建產能達141.9GW。隨著設備國產化進度加快及工藝升級,多家廠商近期開始加快量產招標。
其中,隆基綠能2022年4月發布環評報告,內容為隆基中央研究院一期新型高效電池中試項目,建設規模1.2GW。由于此次中試線的設備是生產HJT所需的激光切割機、制絨清洗機、PECVD、PVD、絲網印刷機等,浙商證券預計該項目與HJT電池相關。
安徽華晟、華潤電力于2022年5月分別公布12GW、4.8GW的HJT建設項目,加上已實現的2.7GW產能,預計安徽華晟2023年HJT電池產能將達7.5GW。
金剛玻璃則于2022年6月發布公告稱,擬投資42億元建設4.8GW異質結電池+組件項目,預計建成后年均利潤總額7.7億元。
此前,光伏硅料龍頭通威股份分別在四川成都、安徽合肥建設1GW、200MW HJT項目。2021年3月,公司200MW的HJT中試線平均效率、最高效率分別為24.3%、25.18%,平均良率達97.84%。同時,1GW的HJT中試線于2021年7月下線了首片電池片。
滬上一位新能源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表示,HJT產業化進程目前看進展都比較順利。

HJT產線設備基本實現國產化
隨著行業加速擴產,HJT設備廠商訂單迎來爆發。
當前HJT設備已基本實現國產化。根據各公司公告的設備招標情況,邁為股份、捷佳偉創等已成為較為核心的設備供應商。
2022年4月,邁為股份獲印度REC 4.8GW的HJT設備訂單。此前,公司還與通威股份、安徽華晟、金剛玻璃等多個客戶展開合作,并斬獲多個GW級訂單。
從具體產線來看,安徽華晟的兩條產線設備均由國內廠商提供,邁為股份參與了除產線1中PECVD設備以外的其余設備。金剛玻璃在2021年啟動的1.2GW HJT項目是邁為股份第一次整線交付HJT GW級設備。該項目由2條600MW產線組成,采用G12大硅片,單機產能7200片/小時,絲印4800片/小時,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通威股份合肥基地的設備采用國產和進口結合的模式,成都基地則全部國產化,主要供應商為邁為股份、捷佳偉創、鈞石能源。
2022年6月,邁為股份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HJT設備已成功導入微晶技術,同時,公司與產業鏈各環節廠家共同積極推進降本。從投資額度看,主要由邁為股份挑起大梁的安徽華晟產線,單GW設備投資額從產線1的5.75億元下降到產線2的約4.5億元。
捷佳偉創同邁為股份一樣,也是為數不多的布局HJT設備全種類的企業。其中,RPD設備提效優勢顯著,管式異質結PECVD則具備開機率高、投資成本低等特點。同時,公司也是國內為數不多同時擁有PERC/TOPCon/HJT三種工藝設備供應能力的企業之一。2021年,公司還突破行業歷史,生產的HJT設備成功進入歐洲市場。
金辰股份則主要發力PECVD設備。公司在穩步發展組件傳統業務的同時,順利發行3.8億元的定增,加碼20臺/年的PECVD設備產能。2021年,公司PECVD設備獲晉能科技產線驗證,且平均效率已達24.38%;2022年3月,公司首臺微晶PECVD設備已發晉能科技驗證,將量產轉換效率目標定位在25%以上。
浙商證券預計,2025年HJT設備市場空間有望達419億元,2020-2025年CAGR達80%。在凈利率20%、25倍PE假定下,HJT設備行業市值2000億元,預計龍頭市占率超50%、達千億市值。
END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光伏產業通):HJT產業化進程超預期,何時成光伏電池主流取決于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