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晶澳科技發布公告稱,擬對公司一體化產能進行擴建,投資項目為揚州10GW高效電池項目,預計投資額為26.22億元。
事實上,2021年在光伏行業需求高景氣的預期下,全產業鏈都處于擴產中,但由于硅料產能的擴產周期最長,所以產能增速最慢,成為最緊缺的環節,推動硅料價格和毛利率在2021年大幅攀升,其他各環節毛利率顯著下降,一度出現毛利為負的情況。6月22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數據顯示,本周國內多晶硅價格延續漲勢,三類硅料成交價持續上漲,最高成交價刷新了去年11月創下的27.5萬元/噸的歷史高點,首次站上28萬元/噸。6月22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公布最新多晶硅報價,三類硅料最高成交價28萬元/噸,刷新了去年11月創下的27.5萬元/噸的歷史高點,單晶致密料也刷新了去年11月創下的26.8萬元/噸的歷史高點。今年以來,硅料價連漲16周,隨后價格趨穩,自6月起價格再度上揚,已連漲4周。截至目前,三類硅料價格累計上漲幅度均超過17%。晶澳科技方面表示,“硅料持續走高自2021年中開始,公司已制定了相應的應對預案,通過與硅料生產企業參股、簽署長單等方式來保障供應并獲取較為優惠的價格;并且公司持續加強研發,采取提升光電轉化率,電池大尺寸化,提升自動化水平等措施,來提升產品的性價比,并攤薄成本;此外,公司持續完善全球化市場布局,并建立了定價快速反應機制,在符合市場原則基礎上使材料價格波動與售價及時聯動”。國信證券分析師王蔚祺表示,“在未來光伏行業愈發穩定成熟的趨勢下,一體化廠商以下幾方面的競爭力有望逐步加強:降低產業鏈單一環節價格擾動對經營的影響,提高生產經營穩定性;提升規模經濟和盈利能力;保障產品質量;推出技術迭代產品時,更有效地開拓上游供應和下游市場”。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記者說道:“晶澳科技等一體化廠商擁有更加完整的產業鏈,除了能夠保證產業鏈的穩定性之外,還能夠通過產業鏈內各環節之間的交叉補貼和成本分擔來降低整個產業鏈的成本壓力,對于硅料上漲有著更強的成本控制優勢。”珠海華發商貿控股有限公司CIIA簡嘉俊亦對記者表示,“一體化廠商對比單一環節廠商具有更高的抗風險能力,無論從貨源穩定性、價格波動的內部轉嫁、政策影響程度、生產備貨安排自由度等,都更具優勢。硅料價格上漲,一體化廠商可以內部轉移漲價成本,從合并報表來看,其盈利和經營情況會顯得更加穩定,而單一環節廠商則可能出現大盈大虧”。“隨著全球碳中和進程加速推進,2022-2024年全球組件出貨量有望實現270GW、337GW、410GW,達到32%、25%、22%的增長。同時組件環節一體化和頭部集中趨勢加強。未來1-2年隨著硅料新產能落地緩解供給瓶頸,硅料價格有望開啟下行通道,光伏組件商的盈利能力將得到一定程度擴張。”王蔚祺進一步表示。事實上,今年光伏行業持續高景氣度,下游需求向好。國家能源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5月國內光伏新增裝機6.83GW,同比增長141.34%,環比增長86%;1-5月,光伏累計新增裝機23.71GW,同比增長139.25%。華西證券認為,我國5月光伏新增裝機規模超預期,展現出國內終端需求旺盛。今年以來,支持光伏行業發展的政策持續出臺,光伏是新能源新基建的重要一環,大基地和分布式光伏項目共同推進,未來光伏新增裝機容量有望繼續提升,產業鏈景氣度持續向上。柏文喜表示,“硅料的上漲更多的是由于光伏行業的快速發展對于上游的拉動,造成了硅料供需失衡而引發的。硅料價格的上漲將會推動潛在產能的發揮和新建產能的投用,從而讓硅料供求關系得以改善,價格拐點將會在硅料供求關系緩和或者逆轉時出現”。但在簡嘉俊看來,“目前硅料供不應求,很多企業都投建硅料,或者和頭部企業簽訂長單鎖定貨源。下游裝機需求和硅料擴產速度都是影響硅料價格的重要因素,但硅料擴產并非短期行為,價格拐點在短期內可能暫未出現”。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光伏產業通):投資26.22億!晶澳擴建10GW電池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