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我國光伏發電應用規模不斷擴大,技術水平明顯提升,成本下降顯著,但與此同時補貼缺口持續擴大,部分地區棄光限電等問題也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2018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下調度電補貼,大幅收縮享有補貼的年度光伏新增裝機總量,分布式光伏項目規模設置上限為10GW,被稱為“光伏531新政”,開啟了中國光伏產業轉型調整的進程。
01
“531新政”后光伏行業兼并重組達到頂峰
政策轉向、產業轉型之下,在建或計劃建設的光伏電站收益前景受挫,新增裝機容量下滑。光伏市場進入存量時代,行業整合將是行業未來發展的焦點。
行業趨勢明朗之際,隨之而來的是光伏電站交易開始活躍,行業新一輪產業整合大幕也已開啟。“531新政”后不到半年時間,電站資產交易數量、金額和容量超過了前三年總和。中國光伏產業正呈現兩大趨勢,一是整合與洗牌始終在繼續,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二是高效產能對落后產能的淘汰持續加速。
02 近年來光伏行業融資并購熱度退坡,進入成熟階段
2016年開始我國光伏行業融資并購行為逐漸升溫,隨后在2018年光伏行業融資并購事件70余起,總計金額達到頂峰646.3億元。2019年起我國光伏行業遇冷,融資、并購事件及金額均呈現“斷崖式”下跌。2019年我國光伏行業發生融資及并購事件22起,較上年下降69%,共計金額為98.0億元,較上年下降85%,光伏行業融資并購熱度退坡。2021年行業發生融資及并購事件25起,金額為210.4億元。
從單筆融資金額來看,2018年光伏行業單筆最大融資金額高達471.9億元,2021年單筆最大融資金額為158.4億元,可以看出行業發展已進入相對成熟階段。
03 光伏行業融資并購企業區域集中度高,以同行業能源企業為主
根據對國內各區域光伏行業融資并購事件數量統計,可以看出目前江蘇的融資并購企業最多,2013-2021年累計達到112起,上海和浙江的累計事件數達35件,并列第二位。其次是廣東、北京等地企業,整體來看區域集中度較高。
?
從行業融資并購主體的總結來看,目前我國光伏行業的融資并購主體主要以同行業能源企業為主,代表性主體有露笑科技、中國核能科技、森特股份、聆達股份等等;投資類的投資主體有盈科資本、摩根大通和中金資本等。
04 光伏企業并購重組多為橫向收購擴大規模
目前中國光伏行業的兼并重組事件較多,多為同業間通過橫向并購形式擴大企業業務版圖。典型案例包括:
▲?2022年3月31日,森特股份以6848萬元收購隆基綠能光伏工程有限公司100%股權,屬于下游企業前向一體化。
▲?2021年11月12日,華光環能以3.3億元人民幣收購中設園聯58.25%股權,屬于中游企業橫向擴大業務版圖。
▲??2020年8月24日,聆達股份以2.8億元收購嘉悅新能源70%股權,屬于中游企業橫向擴大業務版圖。
▲??2020年2月23日,隆基股份以17.8億元人民幣收購寧波宜則,屬于上游企業橫向收購擴大業務規模。
05 光伏行業并購未來趨勢展望
在并購活躍期背景下,中國光伏市場將逐步從增量市場向交易市場發展,行業內大中型企業的裝機容量提升將更多通過收并購方式,而小型企業有可能通過出售資產的方式退出。
從未來的并購交易趨勢來看,交易主體將更加多元化。集中式光伏主要是行業內大中型光伏電站企業或資金能力強的金融機構,資金、專業運營能力強;而分布式光伏市場中的交易方會更加多元化,除了傳統光伏電站企業外,還包括基金、金融投資機構、跨行業進入者、園區/大中型制造業企業等。投資方式同樣呈現多元化,在傳統的收并購基礎上,還出現了成立合資公司等方式。
來源:并購百科
END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光伏產業通):光伏行業并購特點及未來趨勢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