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一年來,不少重點企業早早地抓住轉型升級發展的關鍵,通過機器換工、技術改造等一系列的創新舉措帶動了整個實體經濟趨穩向好。
作為中國高分子新材料行業的重要企業,金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企業深耕行業,利用豐富的人才與技術資源優勢以及品牌服務,在一站式創業服務平臺——金旸WE WORK的幫助下,實現了產值規模的大幅提升。
金旸WE WORK用一年時間,幫助20余位新材料從業者實現了創業夢想,創造了數億元的業績,締造了高分子新材料產業的一個奇跡。更為重要的是,金旸正悄然推動著與人類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汽車、家電、電子電器、建筑材料等多個產業的材料消費升級。
驅車駛入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新陽工業區內后祥路上,四棟嶄新的灰色建筑映入眼簾,這是金旸(廈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旸”)落成的新一期產業園。這家專注于高分子新材料行業研究與運營的科技型公司,產品涵蓋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及特種工程塑料等領域,廣泛應用于高鐵、航天以及家電、汽車、電子電器等行業。
2016年4月25日,在上海國際橡塑展上,金旸推出了中國首家實體創業平臺——金旸WE WORK,它以合伙制為核心、平臺為載體,在實體領域開辟了實體共享商業模式。眼前這個產業園是金旸WE WORK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
廈門產業園投產:
首年產值規模將達10億元
走進金旸廈門產業園其中一座車間,機器轟鳴聲不斷——十余條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工人們在自動化的流水線上嫻熟地操作機器,一顆顆晶瑩剔透的塑料米成品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
新材料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福建省“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做強做優新材料產業”的目標。廈門市政府也明確提出在“十三五”期間大力培訓新材料產業鏈(群)。
“在此背景下,金旸WE WORK針對中國高分子新材料行業創建一站式創業服務平臺,開始探索產業轉型升級之路。自平臺發布后,引發業內外熱烈反響,獲得國內經濟界、各級政府、權威媒體的廣泛關注。經過一年的運行,成效顯著”,金旸WE WORK營運官陳雁文告訴記者,“4月15日園區一期正式投產,今年預計實現10億元的產值規模。”
據了解,這個占地300畝的廈門產業園是按照工業4.0的思路規劃設計的,目前二期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預計到2019年將實現全部投產。
金旸WE WORK的創新模式與發展成果還得到廈門市各級政府的關注:今年3月份,廈門市委常委、海滄臺商投資區黨工委書記、海滄區委書記林文生,廈門副市長、海滄臺商投資區管委會主任、區長孟芊先后來到園區調研,他們對金旸平臺給予肯定,期望這里成為海滄工業轉型升級的一張名片。
4月初,廈門市工商聯(總商會)領導率廈門市優秀企業家代表考察金旸,眾企業家紛紛點贊平臺新模式。有企業家表示,從金旸身上看到了“供給側改革”“雙創”“中國制造2025”等一系列中國實體經濟改革的新思路。
作為廈門實體經濟中重要的創新力量,金旸正在帶來積極的示范作用。
在各類創業服務平臺大行其道的背景下,為何“金旸WE WORK”會占得先機,快速發展?
抓住發展實體經濟這個契機,是他們正確邁出的第一步。近年來,中央不斷強調經濟發展要“脫虛轉實”,政策優惠、財稅改革、金融資源等紛紛向實體領域傾斜。同時,國家大力推動供給側改革,鼓勵制造企業進行技術升級、產品創新。李克強總理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
“金旸看到了其中的潛力”,金旸集團董事長、金旸WE WORK創始人楊清金說:“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崛起最后還得靠實體經濟。金旸做創業平臺的目的,是為了重構產業價值鏈,推動行業朝低成本、高效率、集約化的方向發展,同時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推動整個行業的變革與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的發展。”
響應“大眾創業,萬種創新”的國家號召,金旸采用“實體+科技+創業”相結合的形式,代表了實體領域一種全新的“雙創”模式。
平臺發布后,金旸開始在全球范圍內招募合伙人。憑借深耕實體產業多年的優勢與影響力,該舉措在業內引起了轟動。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金旸WE WORK成功吸引了全國近千名業界精英申請加盟,目前已有20多個創業團隊成為合伙人并進入運作,還有幾十個合伙項目正在洽談當中。
“加入平臺半年以來,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了。”金旸合伙人Peter難掩喜悅。Peter在新材料行業打拼多年,擁有豐富的銷售經驗,也有很多市場資源。一年前,他還受困于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的掣肘,雖然一直想創業,但總覺得遙遙無期。因為出眾的能力,各項條件均符合合伙人招募標準,金旸WE WORK幫助他提前實現了創業夢想。
楊清金表示,“我們就是希望聯合更多行業精英一起踐行高分子新材料‘中國智造’的新路,改變‘散小亂弱’的行業現狀。”
在金旸,還有20余位像Peter一樣的創業者,他們或精于市場或擅長技術。在平臺的支持下,這些創業者帶領團隊已開發出了電鍍尼龍、X尼龍、導熱尼龍、免噴涂PBT、超韌PC、低氣味PP等多種創新型產品。數據顯示,短短半年的時間,已有數個創業單元實現了超千萬元的營收。
與目前遍地開花的孵化器、眾創空間不同,金旸WE WORK平臺有著深厚的行業背景做支撐。過去一年,金旸從技術組織、團隊搭建、智能制造、產品創新四個方面切入,不斷打造一個落地能力強、具有極高服務意識的服務體,以提供“零風險、高收益、全要素、集約化”的創業解決方案。
服務體作為金旸創業平臺的兩大驅動之一,專為創業單元提供全要素的共享資源,堪稱合伙人的“最佳拍檔”。
為了解決合伙人的生產制造需求,金旸全面啟動了智能制造體系建設,引進了數十條世界先進的生產線,組建了一支兩百余人的生產制造團隊,始終保持著業內領先的制備工藝。一套完善的智能制造體系為產品生產與質量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時,為了給合伙人提供堅實的研發后盾,金旸組建了一支78%為碩士以上學歷的專業研發團隊,其中不乏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等業內頂尖專家,并且建立了研究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科學技術委員會等技術機構,還與中科院、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知名高校和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伙伴關系。此外,還配備了模擬加工中心、檢測中心和配色中心,擁有一系列大中型實驗設備,獲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資質。
在中國制造業整體研發投入較低的現狀下,金旸的投入堪稱“大手筆”。據了解,目前僅產品認證一項投入已接近千萬元,累計取得UL、CE、NSF等第三方認證,以及TS16949等體系認證。
除此之外,金旸在原料采購、倉儲物流、市場營銷、財務、人力等方面,也配置了強大的專業團隊為創業者提供服務。值得一提的是,金旸創業導師們還會為合伙人提供一對一創業指導服務。
一位合伙人對金旸平臺贊不絕口,“在這里(創業)真是太省心了,沒有他們(金旸服務體)解決不了的問題。”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副主任、商業模式研究工作室主任朱武祥教授認為,金旸模式最大的特點是真正符合了“雙創”精神,通過開放式平臺化的研發模式創新,把創新和創業有機結合起來,有助于加快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整合制造和市場資源能力,助力傳統企業技術和產品升級。
在產學研融合發展的路上,金旸還有更大的雄心,集團管理層表示,金旸目前正在持續進行技術研發布局,著力將金旸WE WORK打造成為中國新材料技術革命的“硅谷”。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金旸
推薦閱讀:
閱讀原文,加入高分子技術交流群
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