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24日,中國高分子復合材料的領軍企業鑫達集團在北京舉行其一年一度的高分子材料發展研討會,今年已經是鑫達第九年舉辦這個傳統年度大項了,每年的這個時候,包括中科院院士、高分子材料領軍專家學者、行業協會在內材料領域的專家代表均會聚集在一起,探討交流高分子復合材料領域的最新發展前沿,討論產學研合作的方向和模式。今年的高分子研討會上,鑫達將與中科院化學所、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及多所國內外知名院校簽署協議,共同成立“產業技術創新平臺”,通過創新合作模式拉開了鑫達對于產學研合作新模式布局的大幕,摸索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最佳模式。
新材料產業無疑是中國制造業崛起征程中的重要一環,在國家“中國制造2025”中,明確提出了從制造大國轉變成為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其中“新材料”是重點發展領域之一。而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中,“新材料”再次成為了關鍵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表示要“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制藥、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和轉化”。
但目前新材料產業發展也存在若干瓶頸,其中如何突破技術瓶頸,找到創新驅動的新模式是整個行業面臨的挑戰和難點。高校和科研院所一貫是先進科技成果的發源地,但象牙塔與商業領域的脫節也造成科研成果無法有效轉化成生產力,與此同時,企業的研發工作也往往面臨獨自支撐資金需求過大,研發路徑局限等問題。過去也有很多企業探索不同的產學研模式,也有成功的經驗,但往往單兵作戰的模式無法推動行業整體水平的提升。
而鑫達經過31年的發展,已經具有先進技術的儲備和行業實力,在這個前提下,具備了牽頭建立行業平臺的能力和可能性。對此提出的新思路是將產業面臨的研發挑戰公共化、平臺化,用共享+互補解決之前面臨的挑戰和短板,形成新材料研發的生態圈,將大學以及科研院所的先進科技成果帶出來,將企業面臨的技術挑戰直接轉化成大學研究的項目。
盡管中國的新材料產業在產業規模、技術水平、發展機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具備了良好的發展基礎,但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依舊面臨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新材料基礎研究主要依靠國家投入,新材料研發及應用的難度較大,產學研用一體化體系尚未真正形成。由于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建設滯后,導致新材料產業化步伐緩慢,科研與生產、應用之間脫節,大量科研成果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產學研用脫節已成為制約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的關鍵瓶頸之一。而只有建設集研發、產業化和示范應用為一體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才可以實現針對歐美先進國家的彎道超車。
秉持“技術平天下”的核心發展理念,鑫達過去一直積極與行業頂尖科研院所和高校長期開展各類合作,此次“產業技術創新平臺”的建立,也是過去產學研經驗的積累和迭代。這次鑫達建立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主要功能包括條件資源服務、技術研發服務、技術成果轉化與推廣服務、產業技術人才培訓與交流服務等。它的意義在于,首先,產業技術創新平臺的研究有助于實現國家和企業技術創新工程的有機對接。其次,產業技術創新平臺是提升產業技術能力實現產業自主發展的迫切需要。另外,產業技術創新平臺的研究有利于提高企業技術創新效率、增強競爭力。
作為新材料領域領軍企業,鑫達的高速發展引起行業內企業的關注,而鑫達實現高速發展的兩個核心武器最為重要,一個是“技術平天下”的創新實力驅動,另外就是國際化發展的產業布局思路,雙管齊下,使鑫達逐漸靠近其設定的2020愿景,到2020年時,鑫達要將業務拓寬為具有高技術和新性能的多元化產品線,通過供應鏈的整合,形成以汽車為主,高鐵、輪船、飛機三大高端為輔,醫療設備、醫用耗材、食品包裝、增材制造、生物可降解及電子電器等領域為補充的產品應用格局。
最近鑫達動作連連,剛剛宣布了其位于四川南充的二期生物基復合材料及增材制造(3D)打印材料生產基地總計25億元投資的新項目,又宣布了在南充新建2萬噸色母粒生產廠的計劃。在即將舉行的中國國際橡膠塑料展(CHINAPLAS 2017)的媒體日上,鑫達集團也預定了時段,將進一步宣布其近期的動作。
中國鑫達創建于1985年,是中國最早提供國產車用高分子復合材料的生產商。公司始終專注于汽車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發、生產,并在2009年作為大中華地區第一家高分子材料企業在納斯達克上市。2011年,公司成功建立獲得國家5部委聯合認可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目前,鑫達已形成由北京總部作為國內戰略運營中心對三大區域五個運營基地及上海全球研發中心集中管控的集團公司格局。公司總占地面積62萬平方米,五大高分子材料生產基地配備行業一流的生產線超兩百條,具備年產70萬噸生產能力,現有超過600家合作客戶,公司的主營產品汽車用高分子材料的產銷量過去連續5年處于中國行業第一的位置,2016年,被中國石化聯合會評定為中國化工企業上市公司百強(排名第40位)。更多企業信息敬請登錄:www.xdholding.com
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