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作為目前人類已知可利用的最佳清潔型能源,一直是我國新能源開發領域的重要新興能源。從2019年開始,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持續增長,2022年中國新增裝機容量為8743萬千瓦,占全球新增裝機32.28%,預測2023年將達到11809萬千瓦。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為13025萬千瓦,2022年增長至39261萬千瓦,預測2023年將達到47963萬千瓦。
我國憑借從硅材料、光伏電池片、組件、光伏輔材、光伏設備及系統集成到光伏產品應用的完整而成熟的產業鏈,光伏產品出口持續增長。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額為161.1億美元,2022年增長至512.5億美元,預計2023年將達到759億美元。
在我國光伏行業發展的初期,太陽能光伏主要以集中式電站的形式在我國西北人跡罕至的荒漠地區落地應用,而我國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東部沿海地區的用電需求遠遠高于集中式光伏電站主要分布的西北地區,客觀上存在大規模的電力輸送需求。2016年,伴隨著集中式電站補貼開始退坡,分布式光伏仍維持一定補貼水平,并且憑借其輸出功率相對較小、易于靈活推廣安裝、就近緩解局部用電緊張等特點,分布式光伏迎來快速發展期。其中,集中式裝機量在2016-2022年間圍繞平均水平線上下波動,而我國分布式新增裝機量由2016年的4.2GW,增長至2022年的51.1GW,預測未來分布式裝機量將會持續增長。
隨著分布式光伏在城鎮等人口密集地區逐步發展,光伏建筑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非晶硅(a-Si)、碲化鎘/硫化鎘(CdTe/CdS)以及銅銦鎵硒(CIGS)等薄膜化太陽能電池的應用日趨成熟,逐漸發展出將太陽能光伏電池與建筑構件材料相結合的光伏建筑一體化產品,包括光伏屋頂、光伏玻璃、光伏幕墻、光伏瓦等一系列光伏建筑材料。從2006-2008年我國開始建設一些規模相對較小的光電建筑示范項目開始,BIPV在國內的應用逐漸推廣開來,在各類工商業廠房屋頂、大型工商建筑的外側幕墻上見到BIPV建筑構件落地應用,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2022年3月,住建部印發《“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3.5億平方米以上,建設超低能耗、近零能耗0.5億平方米以上,裝配式建筑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光伏產業通):2023年中國光伏行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