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科普時間)
按我們初中時學的物理知識,太陽光線根據波長可以大致分為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線。
波段低于400nm的就是紫外線(UV),在400-760nm的是可見光,也就是我們肉眼可以看見的,波段大于760nm的則是紅外線(IR)。
太陽是能量最強、天然穩定的自然輻射源,而太陽電磁輻射中99.9%的能量集中在紅外區、可見光區和紫外區。其中可見光區占太陽輻射總能量的約50%,紅外區占比約為43%,紫外區的太陽輻射能很少,只占總量的約7%。
由此可知,帶來熱量的主要是可見光和紅外線,所以目前市面上隔熱膜也都是圍繞著這兩種波段的光線來進行的。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阻隔可見光
這是最早出現的一種方式,在古代人們就已經知道只要擋住了陽光就可以涼快一點。所以這種隔熱膜也是基于這種想法制造的。
制作原理就是將染料混合在膠內涂在聚乙烯基材上,這就是俗稱的茶紙。這種膜的顏色越深,隔熱效果就越好。但因為這種膜的隔熱效果并不好,并且視野較差,目前已經漸漸的被市場淘汰了。
2、吸收紅外線
它是通過在膜中添加吸熱膠或者其他吸熱材質,以達到吸收紅外線進而達到隔熱的效果。此種隔熱膜的隔熱效果非常好。而且也不會影響視野。
不過這種膜目前還是存在兩個問題還有待解決:
- 一個就是在使用的過程中,由于是吸收熱量的,膜本身的溫度會比較高,會造成二次輻射,同時也會影響膜本身的使用壽命;
- 另一個是這種吸熱材料極其難找,就拿目前主要以這種方式隔熱的陶瓷膜來說,真正的陶瓷膜的確是能做到這個,但是很多是拿其它材料來冒充的。
3、反射紅外線
這種隔熱膜通過在膜的內部添加一層或者多層金屬材質,將紅外線反射出去,進而達到隔熱的目的。這種方式同樣隔熱效果非常好,同時因為是以反射紅外線為隔熱原理,所以并不會影響視野以及對外造成光污染。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隔熱膜品牌有威固、龍膜、3M、美基、強生、量子膜、圣佳、雷朋、藍色沸點、威路、納琳科、山由、舒萊美德、納爾、今藍、KDX、科為、鴻湖膜業等。
來源:網絡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車衣膜論壇):隔熱膜的3種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