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武漢經開區科創局發布2023年度武漢市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推薦立項名單,“國產化燃料電池管式膜增濕器的研究與制備”項目是其中唯一的氫能項目。項目的背后,是一家落戶武漢經開區兩年多的企業——湖北魔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魔方氫能源”)。
7月13日,長江日報記者來到武漢經開區民營科技工業園,在魔方氫能源公司車間,整齊排列著一臺臺嶄新的氫燃料電池設備和零部件。工人們正忙碌地穿梭其間,分類打包。這批產品將從武漢出發,運至全國各地。
燃料電池作為氫能產業鏈中的核心環節備受關注,而電壓巡檢器被稱作氫燃料電池系統的“眼睛”。據了解,魔方氫能源生產的電壓巡檢器在全國細分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一。
?
▲魔方氫能源增濕器。記者郝天嬌 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關國計民生,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要加快推動關鍵技術、核心產品迭代升級和新技術智慧賦能,提高國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
7月13日,魔方氫能源董事長兼總經理華周發在接受長江日報采訪時說,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魔方氫能源將竭力推動氫能裝備和核心零部件國產化,助力中國氫燃料電池產業化發展。
今年6月,魔方氫能源發布產品最新進展,在電壓巡檢器方面,其出貨訂單量累計已達18000套;增濕器方面,其Z30P型號產品已通過多家客戶測試,并順利通過檢測,現已完成批量訂單的簽訂。
成立2年來,魔方氫能源營收和客戶規模雙向增長,產品逐漸覆蓋氫燃料電池膜電極、雙極板、電堆、發動機等全系列生產線裝備,以及增濕器、巡檢器等輔助系統關鍵部件。
按數據看來,企業發展順遂,華周發告訴記者:“所謂的進展順利,是一千次嘗試換來的收獲。”
?
增濕器被稱為燃料電池的“肺泡”,是燃料電池系統中為燃料電池進氣加濕的關鍵零部件,實現其國產化是氫燃料產品降本增效的必然步驟。
華周發介紹,一直以來,增濕器市場被韓國、德國等幾家國際公司占據。如何獨辟蹊徑、突出重圍?華周發帶領團隊開始了大量、反復的實驗,確定管式和平板式兩種膜構造,又篩選出近50余種平板式膜材料,逐一測試,卻徒勞無功。
“就像往水里丟了無數個石子,卻沒有激起任何水花。時間一晃過去了3年,研發投入近千萬元?!比A周發說,“那是一段黑暗、煎熬的歲月。”
經過一次次的嘗試失敗后,華周發帶領研發團隊開始打破最初的設想——也許無關乎材料,是整個膜構造的問題。轉換方向,團隊開始試驗管式膜構造,與武漢紡織大學材料工藝研發團隊合作,自主研發生產出中空纖維膜管,增濕器成功實現了國產替代。
成效顯著。華周發介紹,至此,國產增濕器比韓國同類產品售價降低了三分之二左右。
去年北京冬奧會期間,搭載魔方氫能源內阻檢測技術的150輛氫燃料電池大巴一登場,便受到全球矚目。
?
記者了解到,內阻檢測可以極大地提升整個燃料電池系統的可靠性,延長它的使用壽命,國內鮮有企業能提供這一技術。
彼時,魔方氫能源卻已基于這一技術和國內多數氫燃料電池龍頭企業開展合作,尤其是有北方冷啟動場景的企業,因為有內阻檢測可以更準確地制定冷啟動策略。
“氫能產業鏈上,每一環都重要。小部件牽動大產業,可以說,抓住這些關鍵技術,就能讓氫能產業的未來離我們更近些?!比A周發認為,對氫燃料電池汽車來說,每一個零部件的缺失都有可能帶來“斷鏈”的風險。要想氫能產業鏈發展不受制于人,應當建立起完備的氫能產業生態圈。
“魔方氫能源正以武漢為中心,輻射全國?!比A周發說,車谷氫能企業大多是其客戶,雙方就近配套,定制化合作。他表示,時下,氫能產業正迎來發展向上期,該公司生產的巡檢器等設備類產品已排到10月份,生產供不應求,正加大力度“招兵買馬”。
?
▲魔方氫能源公司車間里,工人們正分類打包。記者郝天嬌 攝
?
時下,包括魔方氫能源在內,武漢經開區已集聚14家氫能產業重點企業,涵蓋燃料電池、整車制造、檢驗檢測、制氫、加氫站運營、車輛運營等產業鏈各環節,初步形成“制氫—燃料電池核心部件—整車—研發—檢測”全產業鏈發展體系。
打開手機地圖,記者發現以魔方氫能源為中心,周邊5—10公里范圍內,幾乎覆蓋了武漢經開區全區的氫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
華周發坦言,目前武漢的氫能產業鏈仍有很大空間發展,雖然產業鏈初現完備態勢,但企業數量太少,沒有形成規模效應。希望政府能夠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入更多氫能相關產業,打造氫能企業的集聚區。

出品:武漢經開區工委宣傳部
? ? ? ? ?武漢經開區融媒體中心
來源:長江日報
采寫:記者郝天嬌 王雙雙 通訊員孫亞云
編輯:呂作璐 蔣秋雨
制作:緱曼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氫科技網):魔方氫能源電壓巡檢器在全國細分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