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火爆不代表未來幾年的情形,最近的市場注意力都在TOPCon,但是和HJT對比是否有持續的競爭優勢需要考慮。HJT轉換效率高,工序較少,良率可穩定在98.5%以上,對比TOPCon有更好的溫度補償系數,即在高溫環境下能夠更好地保持轉換效率,同時 HJT雙面利用率為90%,TOPCon只有80%。對電站,30年發電周期系統成本低發電多,對生產類企業,HJT僅四道工序更好控制,工藝提升起來容易,適合通威這種規模化企業。而 TOPCon跟PERC工藝高度同源但額外增加了四道工序,每道工序良率的乘積才是整線良率,工序較多增加了工藝控制難度。階段性戰術考慮,近幾年的PERC產線可以直接升級成TOPCon,2年內完成回收周期避免之前投入成為沉沒成本,同時滿足央企當下剛性需求5、TOPCon新增或者改造規劃,有多少PERC可以改部分新增,部分改造,改造比例不高,最多20%,因為新增了工序,老的廠房沒有空隙,產線節拍也不匹配,無法升級占大多數要兼顧下游電池和組件,能保持98.5-99%良率前提下預計年底做到120從,比TOPCon薄35從,HIT硅片理論厚度是90μ,再薄影響效率,保證良率的情況下推進減薄才符合實際情況銀包銅雖然是過渡技術,但也可以對TOPCon形成性價比優勢,但銀的儲量不足以支撐TW級的裝機,所以去銀化是大勢所趨;如果年底成本持平,規劃產能155GW,明年會擴70多GW,TOPCon即將淘汰之前產業瓶頸主要是金屬化沒有好的方案,電鍍設備節拍較慢,而且要考慮適配未來更薄的硅片,否則碎片率提升或者鍍銅不均勻。但目前已經有新的方案,內部也在驗證,驗證通過后預計會加快產業化的進度。環保和脫柵不算問題,很多地方政府在計劃園區,把電鍍產業集中,對接園區廢水處理,以四川為例規劃在綿陽,通過封裝技術可以解決脫柵問題技術路線由設備商主導,如何保證競爭優勢:關注業內技術進展,提前布局卡位,通過1GW產線去工藝驗證,篩選出設備、軟件、工藝后,再通過大規模產能鎖定設備商產能和交期,在通威擴產完成前搶占設備商的供應能力,技術進入成熟期后通過規模化效應和管理能力,保障成本低于行業水平。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光伏網):通威股份專家對HJT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