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塑料,人們總會聯想到不環保、廉價、劣質這些詞。好多環保人士號召我們抵制塑料,專家也站出來說塑料是怎么怎么危害人體……好像塑料已經成了惡魔,人人喊打喊殺,特別不受待見。作為塑料行業的人,小編覺得需要站出來為塑料正名一下。對塑料滿懷鄙視的人是否知道,塑料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富有創造力的材料。如果沒有塑料,人類的視覺文化史就至少要倒退好幾十年。
下面,小編就帶你去看看塑料對現代社會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19世紀的時候,臺球都是用象牙做的,成本特別高。后來一個叫海厄特的人發現硝化纖維在酒精中溶解以后,再摻上點樟腦溶劑,然后涂在木球上面等它干了,就能形成一層透明又結實的膜。但由于這硝化纖維原來是做火藥原料的,容易爆炸,所以不敢用。后來,海厄特不斷改進工藝,把這種材料命名為“賽璐珞”,而它就是塑料的老祖宗。
這種輕便、耐磨、透明的材料被發明出來以后,人們很快就發現,它不僅能用在臺球上,它還能降低拍照片的費用。
塑料發明以前攝影特別貴。因為底片都是玻璃做的成本很高,很笨重,拍張照片都得大動干戈。伊士曼發明用賽璐珞做軟片,然后卷起來裝在小桶里,取代了玻璃成為底片,之后他又在這個基礎上發明了柯達相機,讓所有人都能接觸到攝影,把拍照變成了一件方便而且便宜的事,掀起了人類視覺文化史的革命。
賽璐珞促成了膠卷的發明,而膠卷催生了電影科技。
在透明柔軟的材料出現以前,我們只能用滾筒跑馬燈。賽璐珞就能讓連續影像留存在同一卷膠片上,快速播放,創造出動態效果,不僅讓電影可以放更長的故事,還可以把影像向外投射,讓一群人同時觀看。
電影之后動漫產業也是靠賽璐珞發展起來的。最早美國人在制作動畫的時候,使用賽璐珞制作的透明膠片。把人物畫在膠片上,背景畫在紙上,一拖動膠片層,角色就可以在背景上移動。這套方法很快被日本畫師學到了,采用賽璐珞來制作的動畫也叫“賽璐珞動畫”,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賽璐珞動畫”成為“手繪動畫”的代名詞。手繪動畫的復古色彩和質感,讓賽璐珞動漫成為了一種獨特風格。它通過多層底色和陰影,在平面上通過不同顏色的層疊,塑造出立體感,線條分明、色彩柔和。
塑料家族對人類的貢獻在賽璐珞之后,又出現了電木、尼龍和黑膠這幾類塑料。電木是一種酚醛塑料,不吸水、不導電、耐高溫,可以當木頭的替代品。比木頭更好的是,可以呈現鮮紅、淡綠、澄黃這些人造色彩。在電話、收音機、耳機剛發明出來時正需要摩登又鮮艷的外殼,而塑料剛好滿足了它們的需要。
尼龍攻占時裝業以后,衍生出徠卡、聚氯乙烯等一系列新材料,讓我們的衣服不至于越穿越松,最后起球褪色、領口變形。另外,黑膠制成的唱片,改變了我們錄音和聆聽的方式。
這些塑料制品,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夸張地說,沒有賽璐珞,就沒有照片、電影、動漫和音樂。我們就只能去看小人書,書上的小人也永遠不能連續、流暢地動起來。我們也還是可以用相機拍照,但要做好用大箱子拖著一堆玻璃底片上路的心理準備。
因此,小編覺得承受攻擊和厭惡的塑料真的很委屈。塑料本身是無辜的,那些對它過度使用、不當焚燒和隨手丟棄的人,才應該承擔罪責。
來源:華塑傳媒
如有涉及版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info@polytpe.com
更多塑料圈那些事兒持續發布,敬請持續關注!
長按二維碼,快速關注艾邦高分子。
閱讀原文,申請加入艾邦高分子交流群
↓↓↓
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