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圈的朋友都在關注的微信公眾號——艾邦高分子,戳藍色字體關注吧!
一、什么是內應力?
塑料內應力是指在塑料熔融加工過程中由于受到大分子鏈的取向和冷卻收縮等因素影響而產生的一種內在應力。幾乎所有塑料制品都會不同程度地存在內應力,尤其是塑料注射制品的內應力更為明顯。內應力的存在不僅使塑料制品在儲存和使用過程中出現應力開裂和翹曲變形,也影響塑料制品的力學性能、光學性能、電學性能及外觀質量等。
內應力的存在會出現以下常見危害:
(1)開裂:因為應力的存在,在受到外界作用后(如移印時接觸到化學溶劑或者烤漆后端時高溫烘烤),會誘使應力釋放而在應力殘留位置開裂。開裂主要集中在澆口處或過度填充處。
圖:內應力導致的開裂
(2)翹曲及變形:因為殘留應力的存在,因此產品在室溫時會有較長時間的內應力釋放或者高溫時出現短時間內殘留應力釋放的過程,同時產品局部存在位置強度差,產品就會在應力殘留位置產生翹曲或者變形問題。
(3)產品尺寸變化:因為應力的存在,在產品放置或后處理的過程中,如果環境達到一定的溫度,產品就會因應力釋放而發生變化。
圖:內應力導致的發亮、發白
圖:內應力集中處產生彩虹紋(透明產品)
二、5種常見塑料測試應力開裂的方法
材料名稱 | 測試應力開裂方法 |
PMMA | 制品用酒精:水=9:1溶液中浸15分鐘后取出,放置1小時后觀察,若開裂則存在應力。應進行退火(韌化)處理:熱風循環/除濕機器,在低于材料熱變形溫度10-15℃情況下進行約1h的處理。紅外線退火可在熱變形溫度基礎上提高10℃,時間約10-15min即可。 |
PC | 將PC制品浸入四氯化碳溶液中,以制品發生開裂破壞所需的時間來判斷應力的大小,時間越長則應力越小。如果浸5-15秒就開裂,說明應力很大;如果浸1-2分鐘不出現裂紋,說明內應力很小 |
POM | 將經過熱處理后的制品,放入30%鹽酸溶液中浸漬30分鐘,若不出現裂紋,說明制品中殘存的內應力較小 |
ABS | 將制品浸入冰醋酸中,5-15秒內出現裂紋,則說明制品內應力大;而2分鐘后無裂紋出現,則表明制品內應力小 |
PA | PA材料消除方法:小部件在沸水中泡煮約2h,尺寸大的部件應采用懸掛式,在蒸汽房里保持吸濕至水分平衡。 |
關注艾邦高分子,發送“應力”可查看更多
三、內應力產生的原因及解決對策
一般射出成品定型前,存在成品內部的壓力約為300kg/cm2-500kg/cm2之間,如因調整不當造成射膠壓力過高,射入模內雖經過澆道、澆口、成品之間的阻力以及成品逐漸冷卻,壓力逐漸之降低,而存在成品內部進膠口及遠端之壓力不同,成品經過一段時日于熱接觸,內應力漸漸釋放出來而造成變形或破裂。內應力太高時,可實施退火處理解決。
1.內應力的產生原因:
(1)過度充填。
(2)肉厚不均,gate開設在肉薄處。
(3)密度太商而造成脫膜困難。
(4)埋入件周圍應變所致,易造成龜裂及冷熱差距過大而使收縮不同所致,欲使埋入件周圍充填飽模,需施加較大的射壓,形成有過大的殘留應力。
(5)直接澆口肉薄而又淺口者極易殘留應力。
(6)結晶性塑膠、冷卻太快內應力不易釋放出來。
2.解決及對策:
(1)提高料溫、模溫,在各原料標準條件內設定。
(2)縮短保壓時間。
(3)非結晶性塑膠,保壓壓力不需太高,乃因較不會縮水。
(4)肉厚設計要均勻gate開設在肉厚處。
(5)頂出要均勻。
(6)埋植件要預熱(用夾子或手套塞入)。
(7)避免用新次料混合,如PC易加水分解,如需混合要徹底烘干。
(8)加大豎澆口、橫澆道、澆口等,以減少流動阻力,成形品遠處易于傳達。
(9)已發生之產生可實施退火處理,依二及二-1之條件實施。
(10)加大射嘴射徑,長射嘴需加熱片控制。
(11)工程塑膠及加??椪咝栌媚?0℃以上成型。
素材來源:高分子論壇,艾邦高分子編輯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
推薦閱讀:
加入注塑交流群,請加微信:18320928915 或 15712009605,并注明“注塑+公司”
閱讀原文,查看注塑經典文章
↓↓↓
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