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點題外話。
當年BA還沒有T的時候,
李彥宏和馬化騰坐在臺上分享了云計算的看法---
一個說“新瓶裝舊酒”一個說“要等到一千年以后”,
坐在臺下的馬云,寂寞地表示“充滿信心和希望”。
結果,7年之后,在云計算市場上Jack馬一馬奔騰,
可能真要成為那“沒有誰能解開的纏繞千年的寂寞”。
當雷布斯的風口論逐漸成為大眾話頭的時候,
我們津津樂道的依然是那句“Are you OK?”
連馬化騰和李彥宏這樣“帝國級”的掌舵人都有判斷失誤的時候,
我們和風口無緣也就無可厚非了。
言歸正傳。
都知道5G時代即將來臨,
(雖然這明顯就是一個蘊藏著巨大機會的“風口”)
我們能期待的好像只是以20M/秒的網速刷朋友圈,
而對即將發生的變革和隨之而來的機會渾然不覺。
也是,
能首先洞察行業先機并迅速行動的人畢竟是少數。
但凡能夠乘勢而起的人或企業,
無非是做到了兩點:
一個是把握住了未來行業的發展方向(3-5年),
另一個則是具備了抓住機會所需要的軟硬實力。
3D玻璃市場將迎來大爆發,
總體市場規模超過1000億。
即使沒有中信證券、長江證券等金融機構的分析,
僅憑一點敏銳的行業嗅覺,
我們也可以得出對于未來趨勢相同的判斷。
一方面,
在手機曲面蓋板玻璃應用上,
其顏值更好觸感更好,
對手機品牌商而言更容易的差異化優勢。
且隨著OLED顯示屏應用的催化,
曲面蓋板玻璃有望實現快速滲透普及。
另一方面,
隨著手機全面屏的流行,
無線充電和光學傳感器將得到更廣泛地應用,
3D曲面玻璃后蓋在復雜結構的設計上擁有更大優勢,
將是國際大客戶新品將普遍采用的方案。
(陶瓷因為裂紋的問題未來可能不是最佳方案)
來自權威機構的數據顯示,
在智能手機市場,
預計2020年3D玻璃蓋板需求量為11.47億片,
相應的,
手機蓋板玻璃(含正背面)的需求量大約為21億片。
而從產業鏈結構來看,
3D玻璃需求的爆發一定會帶動3D熱彎設備行業增長。
于是,我們至少可以估算出,
3D玻璃熱彎設備的市場規模大約在二百億左右。
(此處省略計算過程100字。。。不要打我哈。。哈哈)
當然了,這個風口在行業內這也不算是什么秘密了。
要不然,
也不會突然就冒出近百家手機3D玻璃(蓋板+保護片)加工企業。
國內一年之內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
今年是3D玻璃籌備的元年,
明年將成為3D玻璃真正爆發的元年!
但現實的情況并不樂觀,
設備企業雖日益增多,
但良率、能耗、效率等方面依然是行業內急需解決的問題,
拿熱彎為例,
技術最早源于國外,以韓國DTK、JNT為首,
國內企業需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不能一味模仿,
方可趕超韓國設備
就拿產品良率來說,
是反映企業質量控制能力的一個參數,
體現企業在滿足顧客產品要求的一種能力,
直通率越高,能力越強。
我們要真正破釜沉舟,
不要通過資本和噱頭來炒作,
真正做出令國人驕傲的產品。
不然這么大一個的市場,
會被韓國人賺取大部分利潤!
很是心痛與不甘!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
曲面玻璃的良率真的這么難控制嗎?
從技術層面來說,
曲面玻璃的產品良率關乎
模具的選材及設計、熱彎設備核心部件的質量
以及在熱壓和冷卻過程中對溫度的精準控制等因素
言之甚益,行之甚難。
問題看似簡單,技術理論也不復雜,
但就是連運行過程中基本的穩定性都無法保障。
(更別提精準控制溫度和壓力這樣的高門檻技術活了)
國內設備廠商在風口下,
一部分飛了起來,
另一部分則被吹了下去。
說到底,
自嗨產生不了真正的高潮。
扎實的工藝經驗和技術實力,
不是說三兩天就學得來的。
當然,妄自菲薄過度了,
反而容易引來群體性的攻擊。
畢竟大家都有痛點,何必互揭傷疤?
實情點到即止,至少基本面還是向好的。在提高產品良率上,
不可一味望“洋”興嘆。
伯恩、藍思固然是行業翹楚,先發優勢具在,
而與此同時,
以策維科技為代表的創新型企業,
其自主研發的熱彎機也開始受到市場青睞。
其最新自主研發的的3D熱壓設備,
不僅在效率和良率上做到了和韓國DTK、臺灣盟立相媲美,
在設備穩定性上更是有不小進步,
可算是國內新晉優秀的3D熱壓設備制造提商之一。采用了國際先進的溫控模塊和最新的熱壓工藝,
能夠實現對精細玻璃的高溫高質熱壓加工。
據多數客戶反饋,
該設備節能、安全,成型效率高,
產品良率可基本維持在80%左右。
(2000片不停機測試結果。是·2000·片·啊·親?。?/span>
目前,
策維3D玻璃熱壓機已經實現批量生產,
且可為客戶根據不同產品需求提供一體化定制方案,
在價格和售后上較國外進口設備具有更大優勢!
策維3D玻璃熱壓機到底長啥樣?
最大精度可以達到多少?
適用哪些產品?
價格幾何?
欲知詳情
猛戳【閱讀原文】??!
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