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疊手機由于其柔軟折疊性對于手機行業來說可謂是一次巨大的技術革新,尤其是在曲面玻璃技術逐漸成熟的趨勢下對玻璃面板廠商來說可謂是一項新的挑戰。華為、三星、柔宇發布的折疊屏手機不約而同的沒有采用高透光率、高強度的玻璃面板,而是采用透明聚酰亞胺CPI(Colorless Polyimide)。在這種發展格局下,玻璃面板廠家將如何尋求突破,競逐下一代折疊屏手機市場。

折疊屏手機不僅是手機形態的新面貌,也是對智能手機需求疲軟的一種沖擊,據counterpoint行業機構分析預測,到2023年折疊屏手機的市場滲透率將占據智能手機市場的3% 。

為抓住折疊屏手機的發展機遇,玻璃面板廠家也都在積極布局折疊屏市場,黑科技在逐一展現。小編最近在展會上看到肖特融合CPI特性的柔性玻璃,而且據外媒報道稱,三星已經與致力于研究超薄的鋼化玻璃技術的韓國供應商DoInsys簽署了一項中長期的獨家供應合約。三星對其投資了大量資金,擴展當前的設施和產能,助其量產厚度小于100μm的新型鋼化玻璃,用以替代Galaxy Fold 的聚酰亞胺保護膜。

下面來簡單了解下CPI和超薄柔性玻璃在折疊屏手機中的應用優勢;
CPI
本質上是樹脂類材料聚酰亞胺,主鏈上含有酰亞胺環(-CO-N-CO-)的一類聚合物,通過在PI的基礎上去黃化可提高其透明性,滿足蓋板的光學要求,作為一種特種工程材料,具有超薄柔軟性以及高耐熱性的特點。目前住友、LG、SK等廠家在PI上都有一定的研發成果。其中住友化學的PI蓋板膜材料的透明度可達到90%以上,并且可實現20萬次的折疊。

超薄柔性玻璃
而玻璃面板的優勢在于較高的表面硬度,高通透性,另外,其材質本身具有良好的自我修復能力,在長期反復彎折后,仍能恢復原始平整度,不存在疲勞度的問題。但是如此薄的玻璃,在承受外力尤其是尖銳物撞擊的時候,易碎是它的致命缺陷。

PI材料疲勞問題上還存在一定的難度,數萬次彎折后無法恢復原始平面度,這也是折疊屏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點,現階段無法滿足大批量生產,能否將PI薄膜的超薄柔軟性與玻璃面板的超強表面硬度以及自我修復能力相結合呢?

此時超薄柔性玻璃應運而生,業內推出了一種超薄玻璃方案,折疊具有可修復性,沒有折痕,但是生產難度較大,不能實現量產使用。
超薄柔性玻璃技術是指經過特殊二次加工,實現超薄柔性可折疊,使鋼化玻璃厚度小于100μm,甚至可薄至20μm,反復折彎次數可達20萬次。
視頻 肖特超薄玻璃測試展示
除了上面提到的DoInsys,康寧、肖特、旭硝子等廠家已在這方面有所突破,據了解玻璃面板廠商肖特采用的是溢流下拉法直接成型,而康寧采用的是酸蝕刻拋光減薄工藝,具體哪種加工更有優勢還有待在商用中進一步驗證。

日本AGC公司(原名旭硝子公司)也開啟了柔性玻璃研發的進程。據了解,AGC公司使用的柔性玻璃材料采用了特殊的化學強化手段,早先開發的 0.1毫米厚的玻璃彎折后的縫隙僅為5.9毫米,其抗沖擊性也完全符合手機屏幕的標準。
東旭光電也正在研發超薄玻璃,通過特有工藝加工出0.06毫米柔性玻璃樣品,可做到比紙薄,拿起來就可以像紙張一樣輕輕隨手抖動。
雖然就目前在看,超薄強化玻璃還不能達到和已實現量產的PI同樣的效果,但是從終端的多方向布局,以及康寧、肖特、AGC甚至國內的廠家研發進程來看,具備高通透性對于觸控清晰度和透明度的超薄強化玻璃或也能達到折疊屏手機的柔性折疊要求,實現批量生產。未來在技術逐步突破下,超薄柔性玻璃下一代折疊屏手機有望實現屏幕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