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上午,鄭州大學、上海中能企業發展集團山西恒力新材料有限公司“長碳鏈及耐高溫尼龍生產技術”專利技術轉移合同簽訂儀式在鄭州大學主校區舉行。
“長碳鏈及耐高溫尼龍生產技術”專利技術轉讓簽約儀式在鄭州大學舉行
上海中能企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虞建明表示,此次上海中能企業發展集團和鄭州大學的合作,將充分依托鄭州大學人才、技術和研發優勢,以加快長碳鏈尼龍和耐高溫尼龍工業化實施為突破口,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和引領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努力產出具有重大影響的科技成果,打破國外在高性能尼龍材料上的技術封鎖,推動我國先進尼龍新材料的發展。
鄭州大學校長劉炯天指出,40年來,鄭州大學工程塑料研究團隊以國家建設急需、國內空白的特種工程塑料基礎樹脂合成的開發為主要研究方向,通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與追求,解決了一系列重大基礎和關鍵技術問題,成功開發出了生物原料路線合成工藝制備長碳鏈尼龍和一步法直接固相聚合技術制備耐高溫尼龍品種的工業生產技術,實現了從原料、制備技術到生產裝備完全自主可控的重大突破,逆轉了我國特種尼龍材料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
據悉,“長碳鏈及耐高溫尼龍生產技術”由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民英教授主持完成,得到了國家863計劃、“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和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等科技項目支持。
此次專利技術轉讓費達到4000萬元,上海中能企業發展集團將采用該科技成果,計劃投資100億元左右,在“十四五”期間建成年產20萬噸長碳鏈尼龍和耐高溫尼龍生產線,使我國成為特種聚酰胺生產、加工的世界級產業基地,為我國集成電路、汽車、軌道交通、光纖通信、清潔能源、特種裝備提供重要材料支撐,解決上述領域一些重要工程材料方面的“卡脖子”難題。
厚積才能薄發,行穩才能致遠。其實,鄭州大學進行特種尼龍材料的開發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是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員的不斷探索,不斷失敗,不斷前行,才有了在特種尼龍領域的不斷突破。
鄭州大學李相魁教授,從1967至1974八年中,攻堅克難,成功開發出尼龍11合成技術,但因為合成步驟多,工藝繁瑣,一直未在我國實現工業化生產。
1976年,鄭州大學與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將石油煉制的副產物輕蠟中的長鏈正構烷烴轉變為長鏈二元酸,以這種二元酸作為原料,制備出了石油發酵(PF)尼龍。1978年,PF尼龍作為鄭州大學的典型科研成果向科學大會進行了獻禮。
1980年,李相魁教授領導成立鄭州大學工程塑料研究室。40余年來,該研究室已果實累累:獲得過國家發明獎、科技部-杜邦科技創新獎、“九五科技攻關表彰獎、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勵,承擔了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國家“863計劃”和重點研發及大型橫向等科研項目20余項。
1981年10月,趙清香老師師從李相魁教授于鄭州大學高分子專業碩士畢業,從此專注于工程塑料研究工作。
1998年12月,趙清香老師帶領的鄭州大學工程塑料研究室開發出長碳鏈尼龍合成新技術,并在山東淄博廣通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實現了工業化生產。尼龍1212成為我國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材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生產的雙號碼長碳鏈尼龍品種。
趙清香尼龍研究項目獲產業扶持資金
與國外技術相比,尼龍1212的合成步驟更少,價格更低。尼龍1212問世后,尼龍11和尼龍12等進口產品價格銳減,價格已不到之前的三分之一,這是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后,給國內材料領域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利益。
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在幾年前,趙清香老師退休后,師弟劉民英教授扛起了特種尼龍研究的大旗。劉民英自1980年進入鄭州大學化學系開始,就一直從事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結構與性能關系等內容的學習和研究,近年來,劉民英帶領團隊不斷拓展新的研究領域,尤其在高性能耐熱尼龍工程塑料、尼龍彈性體、導熱尼龍材料等研究工作上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劉民英教授
此次產業化轉移的“長碳鏈及耐高溫尼龍生產技術”便是在劉民英教授領導下的重要成果。長碳鏈尼龍已成為鄭州大學在材料領域的標志性成果。
2021年10月21日,來自鄭州大學劉民英教授團隊的付鵬老師,將于蘇州出席“2021年先進尼龍材料產業高峰論壇”,并帶來“聚醚胺在尼龍彈性體中的應用評價”的報告。歡迎大家前來一起探討尼龍材料領域的新發展。
素材來源:鄭州大學官網等
大家若想了解更多尼龍相關情況,歡迎加入艾邦尼龍交流群。
2021年先進尼龍材料產業高峰論壇
01
會議議程
02
議題安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3
報名方式
在線報名鏈接:https://www.aibang360.com/m/100090
04
收費標準
|
|
|
|
|
|
|
|
|
|
|
|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會議詳情。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高分子):4000萬!鄭州大學、山西恒力簽署特種尼龍專利技術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