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酸催化脫脂爐使用心得之-
糖炒栗子的啟示
受草酸催化脫脂爐廠家的宣傳鼓動和對新技術的好奇,去年買了某廠家兩臺草酸催化脫脂爐。感受比較深刻的是廢氣燃燒裝置上藍藍的火苗,心里琢磨,這不正是環保工作者想要的燃燒效果?隨著使用實驗的逐步深入,發現一個問題,草酸泵開始工作了很久(30-60分鐘不等)爐子上方的燃燒器也不見火苗出來,這不是化學反應該出現的現象!打開草酸泵的觀察窗口,仔細觀察了片刻,看到了一個現象:從注酸口掉下來的白色固體就像西游記里面孫悟空打下來的人參果一樣掉到"地上"瞬間就不見了!60分鐘后,"地上"又慢慢積累了初冬的"雪花",催化爐上方的燃燒器才開始冒出了藍藍的火苗。下班后急忙腦補了一下關于草酸的知識:
草酸在100℃開始升華,125℃時迅速升華,157℃時大量升華,并開始分解,189.5℃(迅速)分解。
H2C2O4====CO2↑+CO↑+H2O (1)
H2C2O4(固體)====
H2C2O4(氣)(2)
看完釋然,化學反應(1)是我看到的"人參果消失"反應,物理反應(2)是我們催化脫粘需要的升華反應,得到草酸蒸氣,并進入脫粘室對POM解聚產生催化作用!
保持125-157℃之間的合理快速升華溫度是蒸發箱需要的溫度!由于結構問題,蒸發箱內部需要的溫度是由固定在底部和周圍的加熱圈來提供熱量并維持熱平衡(包括草酸升華需要的熱量)!
現有的草酸蒸發箱大多將溫度設置在190℃左右(低了,正常工作過程中會積酸,高了草酸分解比例增加,脫粘效果下降,兩難!),歸根結底,"人參果"現象和"初冬積雪"現象都是由于"大地"(蒸發箱底板)的火爆和寒冷所致,二者皆導致脫粘效率不高(酸分解了或者不能及時升華,反應室內酸的濃度與加注酸量不符)
中秋來了,街上糖炒栗子的小販的吆喝和吹噓(顏色個個均勻,不糊不硬,個個香甜!細看外觀果真如此。)吸引我過去看了一眼,栗子個個顏色均勻,香氣撲鼻。仔細看,小販的炒鍋里面盛了大半鍋表面包裹了黑色焦糖的粗沙。這個和我們老家小時候炒紅薯片的情形差不多(老家的老輩們使用洗凈的河沙加點一些素油,先炒沙子,作為后面炒薯片的傳熱介質,沙子越多,柴火旺熄產生的溫度波動越小)。
小販的吆喝和栗子的"色相"(不糊,不生,品相好!)對我多日的脫粘困惑給出了答案:蒸發箱熱容量不夠,箱外的加熱圈的熱慣性和草酸的升華熱導致了開始階段的"人參果"消失和正常脫粘中間過程的"初冬"積雪!
第二天從做陶瓷的廠家訂購了一些陶瓷球,放進了蒸發箱中,仔細觀察,滴注開始3分鐘內,燃燒器口就出現了藍藍的火苗,整個脫粘時間縮短了很多很多。
這個小竅門不久分享給了深圳的朋友小C,幾天后其他朋友就打電話來問球從哪里里買的。這里順便說一句,做陶瓷球的廠家都有,那種沒有結合線的,表面磨光的最好,有結合線的會卡槳!今日有空把這個分享給同行們,以示公平(不能只有少數人知道!)。
科學與生活離的并不很遠!哈哈
來源:方金華--微納寶德科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