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受國際形勢影響,以及國內產業機構升級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離型膜客戶為了提高產線效能,以及構建本土化完善的供應鏈體系,紛紛在國內尋找進口替代的后備供應商。擁有中高端離型膜自主創新研發能力的廠家成為行業“香餑餑”,一旦國產替代成功,便能搭上時代發展的行業特快。
國內離型膜兩級分化,中高端市場競爭“來勢洶洶”
國內離型膜歷經多年的發展,技術含量、出貨數量都得到了巨大的增長,卻也導致離型膜供應市場的兩級分化。一邊是中低端離型膜供應市場達到飽和,搶占市場份額只能靠打“價格戰”,導致利潤空間不斷壓縮。一邊是以MLCC離型膜為首的中高端市場需求強勁,目前正處于國產替代短缺階段,利潤空間相對大但質量風險也更高。據了解,全球MLCC需求量在4萬億只以上,MLCC離型膜一年使用量近20億平方米。隨著5G手機、新能源汽車、高端醫療器械等消費市場增長,這個數值仍在快速增長。
一直以來,國內MLCC離型膜產業集中度高,主要被日韓地區的琳得科、東麗、COSMO等企業占據。隨著基膜和涂布技術方面的自主創新能力增長,涌現了一批蓄力進軍高端MLCC用離型膜市場的本土生產企業。如向MLCC離型PET基膜進軍的有:東材科技、恒力集團,另外潔美科技、斯迪克等也宣布開始投資此領域;向中高端離型膜涂布進軍的企業有TTS泰得思、潔美科技、萬潤等。
近幾年,東材科技、恒力集團已經在低端MLCC離型基膜上已經取得一定市場份額,并已經開始沖擊中高端市場。 東材科技擬投資約23,632萬元建設年產2萬噸MLCC及PCB用高性能聚酯基膜項目,定位于生產MLCC等用高性能聚酯基膜;恒力石化的子公司康輝新材料目前已實現了高平滑MLCC離型基膜的量產,超平滑MLCC離型基膜亦開始小批量生產。TTS泰得思依托強大的國際研發團隊從2019年起研發出MLCC專用的配方及涂布工藝,并加大資金投入國際最先進的涂布生產線,為大貨訂單做準備,目前已經得到部分大客戶的認證及批量性量產。
技術壁壘難迅速跨越,國產替代任重道遠
離型膜按MLCC流延的厚度大概劃分,3μm以下的為高端,3-5μm為中端,5-8中低端,8μm以上的為低端。
MLCC離型膜對小型化和大容量的追求,導致離型膜對表面粗糙度/平滑度的要求越來越高,也推動了介電層的薄化和產品多層化特性需求的增加。對國內企業而言,MLCC離型膜的制造技術層面面臨著巨大挑戰。
在品質方面,MLCC離型膜的判斷標準多元化,主要通過薄膜的平整度、基膜的表面粗糙度(Ra值)、基膜耐溫的穩定性等因素,例如中高端離型膜涂布就要求基膜的Ra值控制在在20納米甚至更低。此外,離型膜的耐熱性能,離型涂層的均勻性,潔凈度,靜電控制,離型配方的匹配性,分條收卷的表面張力的控制等等生產環節也十分重要。
TTS泰得思生產線實拍圖
TTS泰得思技術人員表示,“客戶的陶瓷流延厚度在3μm以內的難度是最大的。它本身就很薄,很容易破掉,但又需要做到順利剝離,因此對離型的均勻性要求特別苛刻。離型涂層要在納米級的厚度里做到絕對均勻,不能出任何意外。配方、張力控制、烘箱溫度、工藝參數、薄膜的表面粗糙度、潔凈度、靜電的管控等等,任何一個微小的因素出了問題,都可能給客戶的剝離帶來直接的負面影響。”
為避免生產過程與出品的質量受外力影響,涂布材料的匹配性、設備的精度就顯得格外重要。從涂布輥、涂布頭的選擇,到張力靜電的控制等等,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做到離型膜產線的頂尖要求。因此頂級的涂布設備,領先的涂布技術,媲美進口競品的配方,對想要實現中高端替代的企業來說,缺一不可。
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全面到來,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家用電器、汽車等領域的MLCC需求全球范圍內持續攀升,僅單個4G智能手機對MLCC的需求就達400至500個,5G高端型號則需要900個甚至更多。機遇與挑戰共存,一旦突破現有的技術壁壘,保證量產品質穩定性,抓住機會轉型升級,離型膜國內市場必將進入新的快速發展期。
文章來源:鳳凰臺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點擊下方菜單欄左側“微信群”,申請加入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