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球光伏先鋒,平價迎來新起點
全球主要市場,分布式發展更快。歐洲市場是最主要的光伏市場之一,預計2021年歐洲光伏裝機接近30GW,占全球18%左右,其中歐盟 25.9GW,是歐洲光伏的主力。分類型看,歐洲分布式裝機占比八成左右,主要原因是整體城市化程度高,且適合地面電站的平原面積相對較少,屋頂分布式光伏擁有更合適的應用場景。
光伏起步極早,引領行業初成。歐洲市場發展極早,2012年之前在需求端和制造端是全球光伏發展重心。2011年歐盟光伏裝機 22.3GW,占全球 77%,規模上僅次于十年 之后的 2021 年。
歐盟發展光伏較早的原因:1)需求端,政策具有前瞻性,德國 2000 年即發布可再生能源法(EEG2000),鼓勵可再生能源優先并網,2004 年推出 EEG2004 及各類光伏金融 補貼政策;2)制造端,光伏作為類半導體行業,在半導體技術發達的歐洲具備制造基 礎。早年歐洲光伏企業覆蓋產業鏈各個環節,盛極一時。時至今日,依然活躍在全球光 伏市場的硅料企業 Wacker、逆變器企業 SMA、Fronius 等,總部亦在歐洲。
政策和成本是歐洲光伏市場的驅動力,也是抑制因素。2012 年 7 月,歐洲本土制造企 業針對中國傾銷光伏產品向歐盟委員會提出調查申請,2013 年12 月,歐盟啟動針對中 國光伏產品的雙反措施,規定對未達到最低進口價格(Minimum Import Price,MIP)的 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
2013-2017 年,雙反及 MIP 政策限制了中國光伏組件向歐盟的出口,并導致歐洲市場裝 機成本高于行業,裝機需求進入低迷期。這一階段歐洲每年光伏新增裝機僅 6-11GW。
政策周期刺激成本下降,電價相對更高的歐洲率先在 2019 年進入平價的新起點。2018Q4 國內經歷“531”,導致組件價格持續下跌;同時,2018 年9月 3日歐盟正式 結束對中國光伏企業的雙反和 MIP政策,當時組件MIP價格較國內價格高 21%-30%, 自此歐洲光伏正式跨入平價時代。2019年歐盟裝機 16.7GW,同比高增104%。2021年歐洲實現超 30%的裝機增速,疫情影響下展現出極強的需求韌性。
下文,我們分析需求韌性的底層邏輯,展望歐洲市場的發展,尋找中國光伏企業的投資機會。
2 前瞻減排+能源安全需求,增強需求韌性
我們認為歐洲市場相比于其它市場,有兩點核心差異導致需求韌性更強:1)碳減排意識更高。歐盟雙碳進度領先全球,離不開政策方面的充分支持。2018 年以來減排目標 更是逐步趨嚴,在 2030 年實現碳排放較 1990 年下降 55%的指引下,新能源電力發展 規劃亦層層細化。加速情景下,2030 年歐盟累計光伏裝機將超過 1000GW,對應到 2025 年,新增裝機達到 112GW,四年復合增速超 40%。2)能源安全問題更突出。天然氣是 歐洲主要電力來源之一,八成以上依賴進口。一方面,地緣政治波動下,歐盟亟需確保能源安全,發展新能源電力以替代天然氣等傳統能源;另一方面,天然氣漲價最終導致 居民電價和光伏 PPA 價格跟漲,極大增強光伏電站的投資吸引力。2021 年底德國居民 電價和歐洲光伏 PPA 價格同比分別上漲了 319%和 17%。
碳減排意識前瞻,政策趨嚴目標上調
歐盟 1990 年即實現碳達峰,目標 2050 年實現碳中和,整體進度領先全球。一方面歐 洲市場社會經濟發展更為成熟,城市化程度高,碳排放的增長已經趨于穩定,另一方面, 碳減排方面歐盟予以足夠重視,政策基礎較好。
2018 年以來歐盟碳減排目標逐步趨嚴,在2030 年實現碳排放較 1990 年下降 55%的指 引下,新能源電力發展規劃亦層層細化。根據 2021年7月歐盟委員會提交的《Fit for 55》法案,可再生能源電力占比、汽車減排等細節均進一步趨嚴。其中 2030 年可再生 能源電力占比目標為40%,達到 2020 年提出的 38%-40%目標上限,相比最早的 32% 顯著提升。
2022 年 3 月 8 日,歐盟委員會發布《REPowerEU:Joint European Action for more affordable, secure and sustainable energy》方案,再次明確強調加快新能源建設,在 2021 年 7 月的目標基礎上新增 80GW 光伏或風電裝機規模。具體來看,2021-2030 年 歐盟新增光伏、風電的目標分別為 420GW、480GW,假設新增 80GW 目標風電光伏占 比均為 50%,未來十年歐盟年均光伏、風電有望分別超 46GW(此前 42GW)、52GW (此前 48GW),相比 2021 年的 25.9、11GW 增長顯著。
歐盟碳交易市場亦更為成熟。早在 2005 年歐盟碳交易市場即成立,2020 年碳交易市場 規模已經達到 2290 億歐元,占全球市場接近 90%1。同時,碳交易價格亦隨碳減排力度 趨嚴而持續上漲,2021 年 12 月底碳價達到 89.24 歐元/噸,較 2020 年初上漲 268%。顯著提升的綠電溢價,進一步增強了投資方和工商業廠房業主的新能源電站建設意愿。
若以綠電替代天然氣電力,每度電可減少碳排放 350-500g,80 歐元/噸的碳交易價格下,相當于綠電溢價在 0.03-0.04 歐元/度左右,據我們測算,無補貼等政策優惠條件下,相 當于提升 IRR 0.2pct 左右,可抵消 0.05-0.08 元/W 左右的組件價格上漲。
此外,歐盟碳關稅亦領先于全球啟動,反映歐洲對于新能源的堅定信念。3 月 15 日,歐 盟碳關稅法案(CBAM)在歐盟理事會獲得通過。法案規定對進口商品的直接碳排放量 征收關稅,征收行業包括水泥,電力,化肥,鋼鐵和鋁。我們認為歐盟提出碳關稅法案 的原因,在于使進口產品承擔和歐盟本土生產的產品相同的碳排放成本。進一步看,反 映了歐盟對于碳減排的全面重視。
能源安全問題突出,新能源經濟性凸顯
相比于其它市場,歐洲能源安全問題更加突出,進一步增強新能源的發展意愿。歐洲能源對外依賴度很高,天然氣電力為其重要電力來源之一,占比超 20%,而天然氣八成以 上依賴進口,其中四成左右依賴于俄羅斯。政治因素下,俄羅斯近年對歐盟出口天然氣 逐年減少,致使能源安全問題逐漸凸顯。
天然氣緊張背景下,歐盟電價持續上漲。德國為例,2021 年 12 月電價超過 220 歐元 /MWh,同比上漲 319%。俄烏局勢下,歐盟與俄羅斯關系再度緊張,我們預計 2022 年 電價難以回落,一方面刺激政府層面尋找其它能源替代天然氣的方案,緩解天然氣供應 壓力,另一方面刺激需求側發展新能源電力,擴大分布式光伏的經濟性優勢。
最近兩年電價上漲疊加產業鏈價格持續上漲,歐盟光伏 PPA 價格亦持續上漲。2021Q4, 歐盟光伏 PPA 價格達到 47.97 歐元/MWh,同比增長 16.7%,環比增長 7.2%。同時 PPA 協議周期亦有縮短趨勢,此前 PPA 合同年限多為年,近兩年 8-10 年的合同已經較為普 遍,供需波動下 PPA 價格亦愈發靈活,保證電站投資方收益率維持良好。據我們測算, 無補貼等政策優惠條件且組件價格不變的情況下,PPA 價格每上漲 0.01 歐元/度,對應 IRR 可以提升 0.4pct 左右。
3 細分市場各具特色,多點驅動歐洲光伏
歐洲市場近兩年展現出多點開花的特點。2021 年歐盟裝機前十名依次為德國、西班牙、 荷蘭、波蘭、法國、希臘、丹麥、匈牙利、意大利、瑞典,均實現不同程度同比增長。非歐盟國家中土耳其、烏克蘭、英國、瑞士等亦發展穩健。
各個細分市場需求增長的原因不盡相同,政策上凈計量、可再生能源拍賣、納稅抵免等 多種方式并存,為細分市場增長帶來顯著影響。此外,土地資源、光照資源和電價等方 面亦有差異,導致各國裝機形式不盡相同。
分別來看:
德國
德國在 2012 年之前的光伏發展的第一輪周期中,相當一段時間是全球光伏的需求核心。2013-2018Q3 因為補貼退出及歐洲的最低限價保護政策,光伏項目經濟性受到壓制,裝 機規模持續在 1.2-1.5GW 左右。直至 2018Q4 歐洲最低限價保護政策解除,恰逢“531” 推動產業鏈價格大跌近 30%,推動德國市場進入二次成長階段,2020-2021 年裝機體量 提升至 5GW 左右級別。此外,2021 年 1 月德國修訂了上網電價法(EEG),取消分布 式光伏稅之后,進一步提升分布式光伏的投資吸引力。2021 年,德國新增光伏裝機 5.3GW,同比增長 8%。
2022 年 2 月 28 日,德國氣候部門提出新的立法草案,擬將 100%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 的目標提前至 2035 年,較此前目標提前 15 年。為完成此目標,該部門還提出 2035 年 前可再生能源裝機規劃,由各部門投票表決。其中光伏新增裝機從 2022 年的 7GW 逐 步增加到 2028 年的 20GW,而后保持該水平直至 2035 年。據此計算,2021-2025 年 德國光伏裝機 CAGR 將達到 32%。
該法案未發布之前,德國光伏裝機規模已經進入加速通道。我們從招標規模的近兩倍增 長可見一斑,2021 年德國光伏規劃招標的規模包括地面電站 1.85GW 和分布式 0.3GW, 2022 年分別增加至 3.6GW 和 2.3GW,合計同比增速達到了 174%。該法案的發布,德 國光伏裝機有望進一步加速。
西班牙
西班牙是典型南歐市場,2021 年西班牙光伏裝機 3.8GW,保持歐洲第二位,較 2020 年 的 3.5GW 穩步增長。
2021 年西班牙對光伏的政策支持力度有所增強。2021 年 5 月西班牙議會通過《the Climate Change Act》,目標 2030 年實現可再生能源消耗在總能源消耗中占比 42%, 可再生能源電力占比 74%。同在 2021 年,西班牙國家氣候和能源計劃得到批準,目標 2030 年實現 39.2GW 累計光伏裝機,較目前的 13.6GW 實現接近三倍增長。
西班牙光伏的驅動力更多來自于經濟性。得益于當地優渥的光照條件,地面電站收益率 高企,投資吸引力在歐盟更為領先,因而發展更為優先。2021 年兩次可再生能源拍賣 中共下發 2.9GW 光伏地面電站指標,其中大部分將在 2023 年完成并網。分布式光伏 方面,此前因為光伏稅而發展緩慢,2021 年開始逐步得到政府支持,2021 年 6 月政府 下發 4.5 億歐元,用于投資分布式光伏。
荷蘭
荷蘭 2021 年光伏裝機 3.2GW,位居歐洲第三位,同比增長 11%。工商業屋頂是荷蘭光 伏的主要支撐,占比超 40%,主要得益于 SDE++招標方案帶動。此外,凈計量政策支 撐下戶用光伏亦表現良好,占比超 30%。所謂凈計量系統,指的是業主在自發自用,余 電上網模式下,上網電量單獨計算,需要時可向電網免費購買相應比例(通常在 0.7-0.8) 的電力。
未來荷蘭市場的驅動力,依然是戶用的凈計量系統、工商業和地面電站的 SDE++招標 計劃。此外,荷蘭作為北歐國家代表,其民眾對于能源轉型的認知更為深刻和激進,2021 年人均光伏安裝量達到 765W,領先歐洲。
法國
法國是歐盟 TOP5 光伏市場,2021 年裝機 2.5GW,同比實現 200%以上增長。法國目 標在 2023 年年底形成 20GW 的累計裝機,在此背景下此前相對冗長的項目程序正在簡 化。
法國光伏的驅動力,在于持續提升的地面電站和大型工商業招標規模,使得更多項目得 以獲得上網電價。戶用光伏則因制度仍不完善而進展相對緩慢。
截至 2021 年底,法國累計光伏裝機規模達到 12.3GW。根據法國可再生能源協會(SER) 預測,2023 年法國累計裝機有望達到 20.1GW,對應 2022-2023 年均裝機規模需達到 4GW,較 2021 年的 2.5GW 大幅增長。2030 年,法國累計裝機規模有望超過 40GW。
波蘭
波蘭作為歐盟新興光伏市場,2020 年新增裝機 2.5GW,首次成為 GW 級國家,2021 年 延續高增,實現 3.1GW 新增裝機,帶動累計裝機達到 7.1GW。分布式屋頂光伏是荷蘭 主要裝機形式,在 7.1GW 累計裝機中占比超過七成。
波蘭光伏的驅動力包括對電站投資方有利的自我消費計劃,戶用方面的凈計量系統以及 更低的增值稅和所得稅率。
土耳其
土耳其是歐洲基建強國,也是非歐盟國家中光伏裝機規模最大的國家。2021 年土耳其 光伏裝機 1.14GW,同比接近翻倍增長。2020 年之前得益于可再生能源招標(YEKA) 模式的推動,大量地面電站得以開發,但 YEKA 終因融資困難、匯率波動等因素無疾而 終。目前土耳其市場以屋頂分布式光伏為主,2020 年 5 月引入凈計量之后,屋頂光伏 蓬勃發展。
2022 年 3 月 26 日,土耳其貿易部發布公告,應土耳其生產商申請,對原產于中國的光伏組件啟動第一次反傾銷復審立案調查,對中國企業的影響還待跟蹤。
烏克蘭
烏克蘭自 2014 年與俄羅斯的巴斯頓戰爭開始即停止向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目前天然氣 主要來自于歐洲其它國家進口。在此背景下,烏克蘭的能源安全問題尤為突出,因此新能源也是重點發展方向。據烏克蘭國家能源效率和節能協會,2021H1 烏克蘭光伏裝機超 0.4GW,包括0.26GW 地面電站和 0.16GW 的戶用。
4 供應鏈保護無礙向歐出口,尋找中國企業的歐洲機會
歐洲本土制造水平受限,中長期仍依賴進口
歐洲支持本土光伏制造,但仍依賴進口。2022年3月歐盟發布《Raising SolarAmbition》, 為了實現歐盟委員會提出的 RePowerEU 規劃當中光伏裝機目標,盡早實現能源獨立, 進一步提出加速分布式與集中式光伏電站建設、推動光儲電站項目建設、提升本土制造 能力等中短期舉措。其中,關于本土制造,歐盟計劃2025年實現 20GW 的生產規模,并成立10 億歐元的太陽能基金,用于投資相關制造項目。即便悲觀假設歐盟2025年裝機規模達到 50GW,容配比 1.25,對應組件需求在 62GW,按照本土組件企業開工率 90%計算,仍有 40GW 以上的組件依賴進口,占比約七成。
歐盟支持本土光伏制造的初衷,是為了確保能源安全,順利實現能源轉型目標,而并非早年的貿易保護,通過征收關稅的方式以降低中國產品競爭力。法案中同樣提及市場驅 動的重要性,明確提出發展本土制造的同時也要消除歐洲貿易壁壘,并為歐洲和其它地 區制造的光伏產品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歐洲進口組件需求將主要由中國企業滿足。中國光伏企業在晶硅技術、制造成本、產業 集群、制度引導等方面具有絕對優勢,對歐洲市場的開拓布局多年,并建立起成熟的本土化團隊。因而歐洲市場依然是中國光伏企業的重要市場之一,歐洲市場的增長亦將帶 動中國相關企業的規模增長。
組件、逆變器、支架,中國制造的突破點
中國光伏企業主要出口歐洲的產品包括組件、逆變器、支架等。歐洲市場需求加速增長 的背景下,相關中國企業有望持續受益。
組件環節,保守估計2021年中國出口歐洲規模超過 40GW,同比增長超 50%2。其中, 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等均在歐洲占據較高市場份額。按 照歐洲市場占各家一體化組件企業總出貨規模的比例排序,晶澳≈晶科>阿特斯>隆基> 天合。
逆變器環節,由于歐洲市場分布式電站更多,對小型組串產品及儲能產品均有更大需求。?中國逆變器企業中,華為、陽光電源、固德威、錦浪科技、古瑞瓦特、德業股份等在歐 洲具有布局。從在上市企業自身出貨占比來看,固德威最高,約三成左右,陽光電源、 錦浪科技次之,約一成左右。
支架環節,主要市場為地面電站居多的南歐市場。2018年5月,天合光能憑借收購西班牙本土跟蹤支架企業Nclave,開展包括南歐的海外市場跟蹤支架業務,2020年Nclave 在歐洲占據 12%市場份額,位居第三。
參考資料:長江證券,未來智庫。
?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光伏產業通):俄歐“斗氣”,光伏發電成為歐洲必然選擇之一!中國光伏產業有哪些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