锕锕锕锕锕锕锕www在线播放,chinese篮球体育生自慰,在线看片免费不卡人成视频,俺来也俺去啦最新在线

光伏步入平價時代。過去光伏行業發展缺乏內生增長動力,主要原因是光伏發電度電成本顯 著高于其他能源,因此光伏終端裝機需求依賴于補貼政策,當補貼退坡速度大于產業鏈成本 下降速度時,例如 2018 年中國“531”時,需求量就會快速下降。

?

伴隨光伏產業鏈整體降本增效,光伏發電投資成本逐步下降、經濟性逐步提升。2021 年,根據 CPIA 數據,我國地面 光伏電站初始投資成本約 4.15 元/W,其中組件成本約占 46%,我國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系統初始投資成本為 3.74 元/W,其中組件成本約占 50%。

?

未來隨著硅料新增產能逐步落地,供不應求狀況改善,上游原材料帶來的成本壓力有望逐步緩解,以及硅片大尺寸化、N 型電池 提高轉化效率等新的技術趨勢帶來的降本效果,未來組件環節的成本還有一定下降空間。

針對我國光伏電站的平準發電成本(LCOE),根據 CPIA 測算,2021 年,全投資模型下地?面光伏電站在 1800/1500/1200 小時等效利用小時數的 LCOE 分別為 0.21、0.25、0.31 元/ 千瓦時,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的 LCOE 分別為 0.19、0.22、0.28 元/千瓦時,與全國各地區 0.28-0.45 元/千瓦時的燃煤發電上網電價相比,光伏發電已充分具備經濟性。

?

我們預計未來 光伏發電 LCOE 有望隨著初始投資、運維等環節的優化而進一步下降。

光伏行業產業鏈深度研究:前景廣闊,光伏輔材助力碳中和

中國光伏發電量占比還較低,占比正在快速提升。目前,我國發電的主要形式包括火力、水力、核能、風力和光伏, 其中火力發電占主導地位。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 年 12 月,我國總發電量約 7234 億千瓦時,其中火力發電占 75%,同比下降 3pct,光伏發電占 2.0%,同比上升 0.6pct。

國內分布式光伏受益于多重利好,未來發展空間廣闊。與集中式光伏項目相比,分布式光 伏具有收益率高、可開發資源多、就地消納等優勢。2021 年國內分布式新增光伏裝機達 29.28GW,同增 88.7%,占全部新增的比例達 53%,創歷史新高。其發展的驅動力包括:

1) “整縣推進”政策:2021 年 6 月,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整縣推進”政策,鼓勵各?地區以整縣為單位開發屋頂分布式光伏系統,并在接入電網時“應接盡接”、設計方案 時“宜建盡建”,從而吸引大量央國企作為投資方參與其中。

2) 地方補貼:在國補退坡后,各地方政府根據當地光照、電價等因素,仍然對分布式光 伏發放補貼。例如,2021 年 12 月,浙江省柯橋區發布《關于柯橋區整區屋頂分布式 光伏開發試點實施方案的公示》,在 2021 年 1 月 1 日到 2025 年 12 月 31 日期間,針 對符合要求的分布式光伏,根據實際發電量按每千瓦時 0.25 元對項目業主進行補助, 有效增益項目盈利。

3) 工商業企業穩定用電需求:2022 年 1 月,國家發改委印發《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 指出要加強高耗能企業使用綠色電力的剛性約束,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高耗能企?業電力消費中綠色電力最低占比。自建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作為綠色電力的來源之一, 成為工商業企業保障用電需求的可選方案。

光伏行業產業鏈深度研究:前景廣闊,光伏輔材助力碳中和

光伏裝機快速增長,拉動輔材需求。目前,全球多個國家已相繼提出“碳中和”目標,加快 發展清潔能源成為減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光伏發電技術逐步成熟、投資成本逐步下?降的背景下,它在各類可再生能源中的競爭力相對提升。

?

根據 CPIA 數據,2011-2021 年, 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從 30GW 上升至 170GW,CAGR 達 19%,其中 2021 年同比增長 31%, 增速提升顯著。在中國,2021 年新增光伏裝機 54.88GW,同增 13.9%,在原材料價格上漲 的背景下展現出較強的增長動力。

?

光伏下游裝機需求旺盛,我們預計 2025 年全球新增光伏裝 機有望達到 400GW,2021-2025 年 CAGR 約 24%,維持光伏輔材產業鏈高景氣度。

膠膜:封裝材料核心要素

光伏膠膜是用于組件封裝環節的關鍵材料之一,是影響組件質量、壽命的關鍵因素。膠膜 是光伏組件內的封裝材料,覆蓋在電池片的上下兩面,在真空層壓技術的作用下,與上層 玻璃、下層背板或玻璃粘合為一體,起到保護以及避免腐蝕的作用。

?

膠膜在組件成本中約 占 7%,但是對組件質量影響關鍵:由于光伏組件封裝具有不可逆性,加之組件的壽命通常 要求在 25 年以上,一旦光伏膠膜發生損毀,電池易失效報廢。因此,封裝膠膜產品需要具有高水汽阻隔率、高可見光透過率、高體積電阻率、耐候性能和抗 PID 性能等特性。

光伏行業產業鏈深度研究:前景廣闊,光伏輔材助力碳中和

EVA 膠膜是當前主流,POE/EPE 膠膜有望憑借優異性能提升市占率。由于性價比更高, 目前單玻組件多采用 EVA 膠膜。但是,隨著雙玻組件滲透率快速提升,POE 膠膜更優秀的 抗水解性能可以解決其“邊緣水氣滲透”的問題,由此帶動 POE 膠膜需求,未來發展方向 在于解決助劑析出、性能不穩定、生產效率低、層壓良率低、成本高等問題。

?

根據 CPIA 數 據,2021 年透明 EVA 膠膜占市場主導地位,市占率約 51.6%,同比 2020 年下降 4.7pct;POE 和 EPE 膠膜市占率分別為 7.5%和 15.5%。隨著原材料成本下降以及新型電池片技術落地,預計未來 EVA 膠膜的市占率或將進一步下降,性能更加優異的 POE 以及 EPE 膠膜 的市場占比有望提升,2030 年分別達到 8.1%和 28.6%。

膠膜需求與下游裝機正相關,預計 2021-2025 年需求量 CAGR 達 21%。按照 1.1 的容配 比、0.1 億平/GW 的轉換比例,我們預計 2025 年全球光伏封裝膠膜需求約 44 億平,預計 2021-2025 年膠膜需求量 CAGR 達 21%。

?

假設膠膜占組件成本的 7%,對應 2025 年市場 規模約 460 億元。膠膜行業“一超多強”,二線企業相繼上市募資。

?

2020 年全球膠膜總出貨約 17.2 億平,其 中,福斯特銷售 8.7 億平,市占率約 50%,龍頭地位突出,其次為斯威克 15%、海優新材 10%、賽伍技術 4%。

?

由于膠膜下游主要為大型組件客戶、銷售回款周期長,而膠膜上游主 要為大宗化工原料廠商、采購付款賬期較短,導致膠膜企業普遍具有營運資金占用大的特 點,2021 年福斯特、賽伍技術的凈營業周期分別達 111/134 天,因此膠膜企業業務擴張要 求相應的資金支持。

?

2020-2021 年,賽伍技術和海優新材相繼 IPO 上市,有助于兩家公司 擴充產能以及進一步拓展業務。

賽伍技術膠膜售價最高,福斯特盈利能力最強。2020 年,膠膜業務分別占福斯特、海優新 材、賽伍技術、斯威克總收入的 90%/99%/33%/96%。

?

對比各家企業的膠膜業務,2020 年 賽伍技術膠膜售價最高,主要原因是它的膠膜產品以 POE 和 EPE 類型為主,其價格相較 透明 EVA 和白色 EVA 膠膜更高,2021 年公司拓展了 EVA 膠膜,因此整體售價與福斯特接近。

?

從盈利能力來看,福斯特膠膜業務的毛利率水平顯著高于海優新材和賽伍技術,主要 原因來自福斯特具有龍頭地位帶來的規模效應、充裕資金帶來的采購折扣、精細化管理帶 來的低費用率,2021 年福斯特費用率僅 4.77%,同比減少 1.83pct,且顯著低于可比公司。

背板:光伏組件的保護傘

光伏背板是一種位于太陽能電池組件背面的光伏封裝材料,主要對光伏電池組件起到耐候 絕緣保護作用。

?

由于光伏組件使用壽命達 25 年以上,而光伏背板位于組件最外層,直接接 觸外部環境,需具備耐高低溫、耐紫外輻照、耐環境老化和水汽阻隔、電氣絕緣等性能。按材料分類,背板主要分為有機高分子類和無機物類。

其中,無機物主要指玻璃,由于雙玻組件市場應用逐步增多,玻璃背板市占率逐步上升。

按生產工藝分類,背板主要分為復合型、涂覆型和共擠型。其中,復合型太陽能背板按含 氟情況可分為:

1) 雙面氟膜背板:由于其優越的耐候性能,能經受住嚴寒、高溫、風沙、雨水等惡劣環 境,通常被廣泛應用于高原、沙漠、戈壁等區域。

2) 單面氟膜背板:是雙面氟膜復合背板的降本型產品,相對于雙面氟膜復合背板其內層 的耐紫外性和散熱性較差,主要適用于屋頂和紫外線溫和的區域。

3) 不含氟背板:從材料本身特性上,抗濕熱、干熱、紫外等性能相對較差,主要應用于 耐候性要求相對較低的光伏組件上。

不同類型的背板因其不同特性適用于不同環境,雙面氟膜背板、單面氟膜背板、不含氟背 板的耐候程度依次遞減,對應價格也依次下降。根據 CPIA 數據,2021 年含氟背板市占率達 65.9%,占市場主導地位,玻璃背板占 24.4%, 考慮到環保需求,預計未來不含氟背板、玻璃背板、其他背板市場份額將持續增長。

熱場:受益于硅片擴產與大尺寸趨勢

熱場系統是晶體生產環節的關鍵部件之一。

?

以單晶硅片的生產過程為例,其包括拉晶和切 片,而拉晶環節需要先在加熱環境中將硅料熔化,然后經過引晶、縮頸、放肩、等徑生長、 收尾等步驟而制成。熱場是該過程中的耗材,組成部分包括坩堝、導流筒、保溫筒、加熱 器等,它們的功能分別為:

?

1) 坩堝:承載石英坩堝,保持液面穩定,使用壽命約 6-8 個月。

2) 導流筒:引導氣流,形成溫度梯度,提高單晶硅生長速率,使用壽命約 2 年。

3) 保溫筒:構建熱場空間,隔熱保溫,使用壽命約 1.5 年。

4) 加熱器:提供熱源,熔化硅料。

光伏行業產業鏈深度研究:前景廣闊,光伏輔材助力碳中和

逐步替代等靜壓石墨,碳基復合材料在光伏熱場中的市占率逐步提升。我國光伏行業起步 時,其單晶拉制爐、多晶鑄錠爐的熱場系統部件材料主要采用國外進口的高純、高強等靜壓石墨。

?

根據觀研天下數據,2010 年,在坩堝、導流筒、保溫筒、加熱器等產品中,等靜 壓石墨的市占率均超過 90%。由于等靜壓石墨是一種由石墨顆粒壓制成型的脆性材料,而 碳基復合材料以碳纖維為增強體,具備較高的韌性、耐腐蝕性和耐摩擦性,因此在光伏生 產過程中,碳基復合材料相對前者具備以下優勢:

1) 性價比高:碳基復合材料產品的使用壽命更長,可以有效減少生產過程中更換部件的 次,從而提高設備利用率,并減少維護成本。

?

2) 單位成本低:由于碳基復合材料可以做得更薄,因此可以利用現有設備生產直徑更大 的單晶產品。

?

3) 安全性高:碳基復合材料在反復高溫熱震下不易產生裂紋,降低事故風險。

?

4) 易于成型:大型石墨材料成型困難,而先進碳基復合材料可以實現近凈成形,因此它 更適合大直徑單晶爐熱場系統產品。隨著光伏行業降本進程推進,碳基復合材料應用愈發廣泛。2020 年,碳基復合材料在坩堝 市場的占有率已提升至 95%以上,在其余部件中也有顯著增長。

行業內主要企業包括西格里集團、東洋炭素、金博股份、方大炭素和西安超碼。其中,西 格里集團和東洋炭素擁有高純度特種石墨制備關鍵技術,而金博股份和西安超碼具備碳基 復合材料的關鍵技術。

光伏行業產業鏈深度研究:前景廣闊,光伏輔材助力碳中和

大尺寸硅片滲透率提升,帶動熱場產品升級。由于大尺寸在光伏各環節成本優勢顯著,因此 硅片大型化已成為主流趨勢。根據 PVInfoLink 的報告,2021 年 182mm 及以上硅片市占率約 42%,到 2025 年有望提升至 98%,其中 210mm 及以上的尺寸將進一步成為市場主導。

?

為得到大尺寸硅片需制備大直徑的硅棒,要求熱場設備部件的直徑和承載硅料量相應提升,以及強度更高的先進碳基復合材料,因此碳基復合材料制作的熱場占比也將相應提升。

伴隨硅片擴產周期和替換需求增長,預計 2025 年中國碳碳熱場需求達 10207 噸。根據智研咨詢數據,2020 年,中國碳碳熱場的新增需求、改造需求、替換需求分別為 551 噸、163 噸、1154 噸。

?

分類來看,新增需求來自硅片企業擴產,改造和替換需求來自存量設備,受益于光伏下游裝機需求旺盛,預計 2025 年中國碳碳熱場總需求達 10207 噸,2021-2025 年 CAGR 約 28%。

光伏行業產業鏈深度研究:前景廣闊,光伏輔材助力碳中和

半導體單晶硅制備環節工作原理相似、純度要求更高,熱場產品國產替代進程較慢。光伏 與半導體在硅單晶制造工藝上同根同源,兩者所使用的設備、工藝、熱場系統均相似。但 是在產品品質上,光伏制造企業要求單晶硅純度達到“7 個 9”,而半導體制造企業則要求 “9 個 9”,并且對熱場材料灰分要求更高。

這一特點導致半導體領域熱場產品的附加值更 高、認證門檻也更高,新進入者需要經歷更長的下游驗證周期。根據金博股份招股說明書, 光伏單晶拉制和多晶鑄造領域熱場產品的國產化率普遍達到中高水平;而半導體領域國產 化水平相對更低,其中芯片級高純單晶熱場的客戶主要集中在國外,因此認證門檻最高、 國產替代進展最慢。

重點公司分析

金博股份:熱場用碳基復合材料龍頭

金博股份是國內領先的晶硅制造熱場用先進碳基復合材料及產品制造商。湖南金博碳素股 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5 年,主要從事先進碳基復合材料及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 應用于光伏領域的晶硅制造熱場系統,公司產品主要包括多種規格的坩堝、導流筒、保溫 筒等。

?

公司主要客戶包括隆基股份、中環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光伏行業優質企業。公司的核心技術在于降低先進碳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成本,并在研發能力上具備市場領先地 位。2019 年,公司成為先進碳基復合材料制造行業中唯一一家入選工信部第一批專精特新 “小巨人”名單的企業。

高管具有技術背景。根據 2021 年報披露,公司實際控制人為董事長廖寄喬,直接持有公司 13.25%的股權,益陽榮晟為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 18.82%。

?

廖寄喬為公司首席科學家, 具備中南大學材料學博士研究生學歷,是“十二五”國家科技重點專項(高性能纖維及復 合材料專項)專家組專家,獲得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等榮譽。另外,公司總經理 兼董事王冰泉也是公司核心技術人員。

光伏行業產業鏈深度研究:前景廣闊,光伏輔材助力碳中和

熱場業務收入高增。2017-2021 年,公司 96%以上的收入來自熱場系統系列產品,具體包 括單晶拉制爐熱場系統產品、多晶鑄錠爐熱場系統產品和真空熱處理領域產品。

?

其中,單 晶拉制爐熱場系統產品是公司主力,2021 年占營業收入的 99.5%,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坩堝、 導流筒、保溫筒、異形件和其他。2017-2021 年,公司來自單晶拉制爐熱場系統產品的收 入快速增長,CAGR 達 78.2%。

?

從盈利情況來看,真空熱處理領域產品毛利率水平最高, 而單晶拉制熱場系統產品近年來毛利率有所下滑,原因是生產端降本讓利下游。

股價經歷調整,2022 年初至今下跌約 40%。公司于 2020 年 5 月在上交所科創板掛牌上市,20Q4 光伏硅片企業擴產帶動熱場需求,公司股價上漲;2021 年股價波動與光伏行業景氣 度相關;21 年底由于市場風格調整,公司股價隨之下調。

光伏行業產業鏈深度研究:前景廣闊,光伏輔材助力碳中和

光伏行業有望維持景氣,疊加產品加速滲透

光伏產業鏈成本下降,經濟性驅動裝機需求增長。隨著產業鏈逐步完善,制造成本不斷下 降,光伏發電已普遍具備經濟性。根據 CPIA 預測,2021 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達 170GW, 同增 31%;中國新增光伏裝機 54.9GW,同增 14%。根據智研咨詢預測,2025 年中國碳碳 熱場總需求達 10207 噸,2020-2025 年 CAGR 約 40%。

光伏硅片企業積極擴產,大尺寸+N 型電池推動碳基復合材料加速替代。

?

光伏裝機增長拉動 光伏硅片需求,龍頭企業隆基、中環、晶科、晶澳紛紛擴產,同時高景太陽能、雙良節能 等新玩家入場,根據 PV InfoLink 數據,2021 年底全球硅片產能達 356.4GW,同增 68%, 預計 2022 年底將達到 476.5GW,增加熱場耗材的新增、替換及改造需求。

?

在硅片大尺寸化的趨勢下,由于傳統石墨熱場材料存在成型困難的問題,碳基復合材料在性能、成本上 的優勢更加明顯。另外,由于N型電池對硅片品質要求更高,因此需要純度更高的熱場系統產品,隨著新型電池片產能逐步放量,碳基復合材料有望加速替代石墨材料。

公司自制碳纖維預制體,具備成本優勢。碳纖維預制體是指碳纖維通過成網、織布、布網 復合成型等技術所形成的坯體,屬于定制化材料,對碳/碳復合材料產品的制造成本影響大。

公司基于自身技術積累,掌握自動送料針刺技術,實現碳纖維預制體的連續化生產, 并掌握大尺寸、形狀復雜碳纖維預制體制備技術,有效提升產品性能。相較于同行普遍外 購預制體,公司通過向上游延伸,不僅加固了技術壁壘,而且提升了盈利能力。

持續開拓新業務,半導體、剎車件等領域大有可為

碳基復合材料下游應用廣闊,除了光 伏,還包括半導體、氫能、剎車制動等領域

1)半導體:2019 年,公司僅 0.85%來自半導體行業。半導體領域熱場系統產品的生產標 準、技術門檻與光伏領域相同,但是前者對純度要求更高,因此產品驗證周期更長、門檻 更高。目前,公司開發的高純涂層制備技術可以滿足半導體領域的技術要求,正在積極開 拓客戶,已經應用于有研半導體、神工半導體等國內企業。

2)剎車件:公司持續研發碳/陶復合材料(碳纖維增強碳化硅),該材料本身具有高強度、 高硬度、比重輕等優點,是理想的高溫結構材料和摩擦材料之一,適用于飛機和汽車的剎 車系統。公司致力于降低其制造成本,從而拓展其應用領域。2021 年,公司已完成一款綜 合性能高的碳陶剎車盤產品關鍵技術開發,并實現小批量生產。

?

3)氫能:在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2021 年,公司成立全資子公司金博 氫能,主要從事高純氫氣的制備、碳纖維樹脂基儲氫瓶和燃料電池用碳紙的研發、生產和 銷售,在原有業務的基礎上,對氣相沉積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氫氣進行回收利用。

福斯特:膠膜行業龍頭企業

福斯特是全球光伏封裝材料龍頭企業,公司持續穩健發展。公司主要產品為光伏膠膜和光 伏背板,光伏膠膜收入占比超 90%。

?

2003 年,公司前身杭州福斯特熱熔膠膜有限公司成立, 成功研發 EVA 太陽能電池膠膜,正式進軍光伏行業。在 2009 年,公司將光伏背板產品推 向市場。

?

隨后 2015 年,公司根據“立足光伏主業,大力發展其他新材料產業”的戰略目標, 決定開展感光干膜、FCCL、鋁塑復合膜、有機硅封裝材料等新材料項目建設。

?

經過長時間 的精心研發與運營,2021 年公司光伏膠膜銷量達 9.67 億平,光伏背板銷量達 0.71 億平, 電子材料銷量達 1.06 億平。

?

未來,公司膠膜產能持續釋放,匹配未來光伏新增裝機市場需 求,有助于公司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股權結構集中,公司實控人為林建華。福斯特集團持有上市公司福斯特 48.45%的股份,是公 司的第一大股東。公司的實質控制人林建華直接持有公司 13.78%的股權,并持有福斯特集團 75%的股權,合計持有上市公司 50.1%的股權。公司的主要子公司包括杭州福斯特光伏材料 有限公司、杭州臨安福斯特熱熔網膜有限公司、杭州福斯特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等。

公司近四年營收穩定增長。2018-2021 年,公司收入規模從 48.10 億元增長到 128.58 億元, 毛利率穩定在 20%左右。2021 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速達到 53.20%,凈利潤的同比增速達到 40.42%。

?

公司克服疫情的影響,持續保持生產并擴張產能。在盈利能力方面,公司進行有 效的成本控制,在上游 EVA 樹脂價格上漲的同時保證了穩定的毛利率,2021 年公司光伏膠 膜的毛利率穩定在 25.66%;太陽能發電系統業務毛利率顯著增長的原因是,當期確認了之 前年份的補貼收入。

?

優質的客戶資源、優秀的產品技術研發以及產品質量,形成了公司的 核心市場競爭優勢。

股價震蕩明顯,截止 4 月 15 日為 97.9 元。

2021 年初,由于多晶硅價格上漲,光伏下游裝 機承壓,公司股價隨著向下調整;

2021 年 6 月,國內頒布“整縣推進”等利好政策,公司 股價隨光伏行業景氣度上行而上升;

2021 年 9 月,由于公司膠膜產品的原材料 EVA 樹脂 價格創新高,公司利潤承壓,股價下調;

自 2021 年底開始,由于市場風格切換,光伏板塊 個股調整,公司股價幾經震蕩。

光伏材料需求向好,膠膜行業有望高速發展

光伏裝機快速增長,帶動輔材需求。過去,光伏行業的發展受到海內外政策擾動,根本原因在 于光伏發電成本較高。目前,隨著產業鏈降本效果凸顯,光伏發電經濟性提升,已成為各種能 源形式中頗具競爭力的一類。

?

全球各國紛紛出臺光伏發電相關規劃及中長期發展目標,光伏行 業已經逐步踏入黃金時代。另外,電力需求側隨著新能源汽車等消費場景擴張,社會能源需求 增加,推動全球光伏裝機容量持續上升,進而促使對光伏封裝材料需求上升。

產能加速擴張,平臺型公司多點開花

1)光伏材料:2021 年,公司滁州基地光伏膠膜部分產能投產,嘉興基地光伏背板項目完 成前期準備工作進入土建階段。截止 2021 年底,公司膠膜有效年產能約 13.5 億平,目前 在建產能包括滁州 5 億平膠膜、嘉興 2.5 億平膠膜+1.1 億平背板及海外膠膜生產基地。根 據公司 2021 年報,其預計 2022 年有望新增膠膜產能 3-4 億平、背板產能 6000 萬平,并 針對 N 型電池開發相應產品,進一步鞏固光伏輔材龍頭地位。

2)電子材料:2021 年公司感光干膜銷售量達 1.0 億平,同增 34%。由于軟板用干膜、載 板干膜等中高端產品逐步放量,產品結構優化,單平售價由上年 4.16 元上升至 4.33 元。關 于在建項目,目前公司江門感光干膜和堿溶性樹脂項目已開展前期準備工作。

3)其它新材料:公司鋁塑膜多款產品已形成批量銷售;FCCL 已實現穩定出貨,處于客戶 導入階段,正籌劃新的擴產項目;水處理膜支撐材料已通過部分客戶驗證,形成小量銷售, 同時布局反滲透、超濾方向。

規模效應增強成本管控

膠膜龍頭成本管控能力強,盈利能力遠超二線企業。2020 年在光伏膠膜領域,福斯特全球 市占率約 50%,可比公司海優新材和賽伍技術分別為 10%/4%,位居第三和第四。原材料 約占膠膜生產成本的 90%,其中,樹脂成本占原材料總成本的 90%左右。

?

福斯特基于自身 規模效應,充裕的自有資金,向上游批量采購樹脂時具有顯著成本優勢,顯著降低公司生 產成本。同時,福斯特具有較強的成本管控能力。2020 年三家企業膠膜單平生產成本分別 為 6.2/6.8/8.9 元,費用率分別為 6.6%/8.1%/6.9%,福斯特優勢顯著。

賽伍技術:光伏封裝材料頭部企業

公司主要從事薄膜形態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目前已形成光伏和非 光伏兩個業務板塊,前者包括光伏背板、膠膜及維修材料,后者包括新能源汽車材料、半 導體材料與消費電子材料。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光伏、智能手機、聲學產品、高鐵車輛和 智能空調等領域。公司積極拓展海外業務,2018 年獲印度 PV Tech 金獎。

公司股權結構清晰,創始人技術實力強。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吳小平和吳平平夫婦。吳小平 是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于 2006 年與宇野敬一博士建立公司前身 MacropolyLab,他在 1996-2004 年間于日本電工 Matex 株式會社就職,曾獲 2015 亞洲光伏創新人物。

產品結構調整,21 年盈利受限。2021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30.2 億元,同比增長 38.3%, 歸母凈利 1.7 億元,同比減少 12.4%。盈利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背板業務面臨原材 料 PVDF 漲價,因此開發了不含 PVDF 的 FPf 背板等新產品,需要經歷 6-12 個月的客戶認 證周期,背板毛利率為 12.4%,同比下降 4.7pct;同時,公司 EVA/EPE 膠膜完成向下游一 線組件廠的認證與導入,浦江 2.55 億平膠膜項目處于爬坡階段,預計 2022 年中全部達產, 2021 年膠膜毛利率為 13.0%,低于可比公司福斯特的 25.7%。分產品來看,2021 年背板、 膠膜、鋰電池/半導體/3C 材料占營收的比分別為 47%、38%、10%。

股價波動與光伏行業景氣度相關。

公司于 2020 年 4 月 30 日上市,三周內股價沖高至 32.1 元;

2021 年初經歷光伏上游原材料多晶硅漲價,產業鏈開始博弈,下游裝機需求承壓,公 司主要產品為光伏輔材背板和膠膜,因此受到負面影響;

2021 年中,以“整縣推進”為代 表的政策推動光伏裝機,光伏板塊個股受益;

2022 年初,市場風格波動,公司股價受新能 源板塊估值調整而下跌;

2022 年 3 月底,公司公布 2021 年報,由于背板、膠膜產品調整, 公司盈利受損。

展望 2022 年,隨著背板和膠膜產品銷售步入正軌,公司盈利情況有望改善。

光伏行業產業鏈深度研究:前景廣闊,光伏輔材助力碳中和

新老業務雙輪驅動,平臺型企業多點開花

光伏裝機需求旺盛,背板龍頭優勢持續,膠膜產能持續爬坡。伴隨著新能源汽車、電氣化 等新趨勢,社會能源消費結構逐步改變,推動電力行業降碳、降本。在各類可再生能源中, 光伏發電經濟性凸顯,根據 PV InfoLink 預測,2025 年光伏組件需求有望達 352GW, 2021-2025 年 CAGR 約 19%,公司的輔材產品將受益于光伏行業景氣:

1)在光伏背板領域,公司 2021 年出貨 1.33 億平,自 2014 年以來保持全球出貨第一的龍 頭地位,主力產品 KPf 背板采用公司獨有的高速和兩面同時涂布的“一步法”制造,具備 成本優勢。為了滿足雙面組件對背板提出的新需求,公司推出既耐高溫、又具有與減反玻 璃同等硬度的“鱷魚皮”FPf 透明背板,于 20Q4 上市推廣、21 年實現量產;

2)在光伏膠膜領域,公司 2021 年出貨 0.93 億平,全球市占率約 4.6%,排名第四。目前 公司吳江 1 億平產能已達產,浦江 2.55 億平產能處于爬坡階段,預計 2022 年中全部達產。2022 年 4 月,賽伍技術聯合邁為股份研發針對異質結電池的轉光膠膜,相較高透膜有效提 升組件效率 1%+。

開拓新能源汽車、半導體、消費電子材料新業務,開辟第二成長曲線。2021 年公司在新能 源汽車、半導體、OLED 領域實現 8 項新產品產業化,實現相關收入 3.0 億,同比增長 199%, 毛利率約 30.7%。

?

目前,公司所涉及新能源汽車相關材料包括電芯結構材料、Pack 電氣系 統材料、電子信號和電力傳輸材料、整車車體材料。根據公司測算,截止 21 年底,公司在 售/在研新能源汽車相關產品的總價值量約 2000 元/臺車,對應 22/25 年市場規模分別為 49.6/108.5 億元,CAGR 約 29.8%。另外,公司持續開拓新技術,目前在研、在測新產品 20+項,隨著客戶導入與新產品落地,未來相關業務有望保持高速增長。

海優新材:膠膜市場頭部企業,持續技術升級

海優新材是我國光伏膠膜行業領先企業之一。公司主營業務為光伏組件封裝膠膜等高分子薄 膜材料,主要產品包括透明 EVA 膠膜、白色增效 EVA 膠膜、POE 膠膜及其他高分子膠膜等。公司成立之初主營光纖光纜用封裝材料,2008 年公司開始研發光伏膠膜產品;2010 年,第 一條 EVA 膠膜生產線正式投產;2013 年,公司推出并量產抗 PID 型 EVA 膠膜;2014 年, 公司成功研發白色 EVA 增效膠膜;2017 年,公司開始生產雙玻組件用膠膜,同時開展建筑 玻璃、汽車、電子設備等其他領域膠膜應用研發項目;2019 年推出多層共擠 POE 膠膜;公 司于 2021 年 1 月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持續釋放優質產能,有望未來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

公司股權清晰穩定,大力培養核心人才。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李民、李曉昱夫妻,合計直接 持有公司股權比例為 34.23%,并通過海優威投資、海優威新投資間接控制公司 3.8%的股 份,合計控制公司 38.03%股份。公司核心團隊中李民先生、齊明先生、黃書斌先生均畢業 于上海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高分子材料專業,全楊先生畢業于北京工商大學精細化工專業, 擁有豐富的從業經驗。其中齊明先生持有公司 4.48%的股份,全楊先生持股 3.94%。公司 積極設立員工持股計劃,希望吸引并激勵核心技術人才,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公司近年營收穩定增長。公司約 99%的收入來自光伏膠膜。隨著全球年新增光伏裝機量持 續增長,光伏輔材需求相應上升,光伏膠膜產業發展向好。受益于下游需求,公司光伏膠 膜產品銷售數量和單價均有所提高。2018-2020 年,公司收入規模從 7.15 億元增長到 14.81 億元,CAGR 約 43.9%,歸母凈利從 0.28 億元增長到 2.23 億元,CAGR 約 182.2%。主要 原因是公司深入開展技術研發,不斷擴大膠膜產能。

上市后股價幾經調整。公司股價波動與光伏行業景氣度相關性高,如 2021 年初多晶硅漲價、 2021 年中分布式光伏受到政策推動、2021 年末板塊調整;另外,2021 年 8 月,由于膠膜全球 市占率排名第二的斯威克股權轉讓時估值低于市場預期,海優新材的股價隨之受到負面影響。

新晉企業成長迅速,份額盈利穩步提升

膠膜行業格局穩定,規模效應明顯

由于膠膜行業目前已形成主流供應商相對固定的格局,規模效應明顯,對企業的成本管控能力 和綜合實力要求較高,而新進入者初期產能擴張慢、原材料采購成本高,使得盈利能力與行業 頭部企業會有較大差距。由于光伏下游裝機需求旺盛,光伏膠膜需求將伴隨光伏組件需求的增 長而增長,帶來發展機遇。經過數年的研發積累,海優新材的光伏膠膜銷量領先,在 2020 年 達到了 1.63 億平方米,同比增速 19.02%,在光伏膠膜行業全球市占率位列前三。

新產能持續釋放,吸引下游優質客戶

隨著頭部膠膜企業新建產能的釋放,以及下游客戶持續推出大尺寸組件產品,膠膜行業競 爭逐步加劇,技術壁壘低、無資金優勢的中小企業逐漸退出市場,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2019 年公司收購常州合威控制權,并在 2020 年對已有各生產基地的生產線進行擴產和改 造,開展多個擴產項目,向江西上饒、江蘇鹽城、江蘇鎮江等地投放共 4.5 億平米新產能, 其中重點擴增了白色 EVA 膠膜和共擠型 POE 膠膜的生產能力,滿足不同組件需求,優化 公司產品結構,穩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為公司進一步提高市占率奠基良好基礎。同時公 司為更加貼近客戶需求,將生產基地主要建設于光伏組件產能集中地區,更加有利于產品 銷售,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降低公司的運輸成本與溝通成本,有效拉動毛利率的增長,使 得公司在 2020 年毛利率達到 24.11%,相比前一年增加 9.43pct。

加大研發投入,膠膜行業布局前瞻技術

公司積極布局光伏行業前沿技術。2012 年,光伏組件應用推廣,并出現了導致發電效率大 幅下降的 PID 現象,公司抓住產業痛點,成為最早推出通過耐 85%濕度老化測試、96 小時 后衰減控制在 5%以下的 EVA 膠膜供應商之一。另外,公司嘗試白色增效 EVA 膠膜并取得 了長足進展,成功突破了白色增效 EVA 膠膜在使用過程中翻邊的行業難題,逐步推廣到全 行業使用,保障了光伏組件的發電效率。隨著雙玻組件的大規模應用,多層共擠 POE 膠膜 和白色 EVA 膠膜市場需求逐步擴大。公司緊跟時代步伐,加快研發速度,在行業內率先推 出抗 PID 膠膜、白色增效膠膜、多層共擠等新品,持續為客戶創造新的價值。2020 年,公 司研發費用投入約 0.65 億元,較上年度增長 69.4%。

來源:行業報告研究院

END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光伏產業通):光伏行業產業鏈深度研究:前景廣闊,光伏輔材助力碳中和

作者 li, meiyong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明县| 肇源县| 岳阳县| 图们市| 日喀则市| 天门市| 香格里拉县| 泸水县| 陵川县| 金门县| 马鞍山市| 修水县| 开封市| 措美县| 石景山区| 白河县| 仲巴县| 新平| 马公市| 汪清县| 清原| 白玉县| 长汀县| 新营市| 南靖县| 乌鲁木齐县| 崇仁县| 南京市| 岚皋县| 德兴市| 宁南县| 伽师县| 龙海市| 抚州市| 合肥市| 瓦房店市| 永和县| 镇宁| 阿荣旗| 斗六市| 桐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