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組件層壓前通過EL測試將半成品組件中的缺陷及時進行排查,并進行返工,是光伏組件生產中的關鍵環節。常見的返工缺陷有隱裂、虛焊和其它。其中,電池片隱裂導致的返工比例最高。
?
引起電池片隱裂的因素包括:電池片晶體類型、環境溫濕度、焊接機固定臺溫度、潔凈度、敷設手法等,全方位進行關注并采取相應措施,是降低電池片隱裂的有效途徑。
光伏組件生產過程中,會因為成品組件(或半成品組件)存在某種異?;蛉毕荻M行返工。
發現異常或缺陷的質控點主要分為:層壓前EL測試、層壓后目測、后道EL終測三個工序點。層壓后,玻璃、EVA、電池片、EVA、背板在高溫高壓的作用下會結合成一個整體,常規下很難進行拆分,返工困難很大。因此,層壓前通過EL測試將半成品組件中的缺陷及時進行排查、發現并更改,顯得尤為重要。
層壓前的工序包括電池片焊接和敷設,由于設備、人、材料、方法、環境等因素,每道工序都可能產生不良現象。焊接工序造成的常見不良現象包括:電池片隱裂、虛焊、焊帶偏移、錫絲、錫渣、鋪錫、助焊劑結晶殘留等。
敷設工序造成的常見不良現象包括:電池片隱裂、異物、并片、串間距小大、背板不良、背板小條不居中、匯流條間距小大、匯流條彎曲、匯流條虛焊、匯流條長短不一、條碼粘貼不良、極反等。
根據層壓前EL測試出現不良現象的頻次,將以上不良造成的返工,大致歸為三類:
隱裂返工。頻次最高,焊接、敷設兩工序都可能造成電池片隱裂。
虛焊返工。虛焊是焊接工序出現的不良,需要及時發現并調整自動焊接機設備。
人為返工。其他不良現象的總稱,由于每種不良出現的頻次較少、且多為人為粗心大意造成,因此,統稱為人為返工。
圖1是筆者所在公司2016年5月份某段時期內生產單晶組件層壓前EL測試不同類別返工比例折線圖。可以看出,隱裂造成的返工比例最高,人為造成的返工比例次之,虛焊造成的返工比例最低。
本文針對層壓前半成品組件造成返工的隱裂因素進行分析與研究,并提出整改措施。
引起層壓前電池片隱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逐項進行分析。
單晶電池片中,硅的所有原子排列短程有序、長程也有序;多晶電池片中,硅原子排列僅短程有序,存在晶界(如圖2所示)。由于多晶體晶界之間存在一定的作用力,當受到外力時,在晶界之間的相互作用力下,多晶電池片一定程度上不會破碎。相比之下,單晶電池片會比多晶電池片易碎,隱裂比例高。
對于自動焊接來說,由于電池片受力比較均勻,單多晶電池片隱裂比例區別不大;但對于手動焊接來說,由于人為力度的差異,單晶隱裂比例偏高。這是由單、多晶電池片內部結構的差異引起的。
筆者所在公司所用焊接機使用說明中指出,環境溫度過低,會造成碎片率增加;濕度增大時,將會造成絕緣裂化,控制元件受損,而且濕度增大會造成凝露。另一方面,當濕度增大時,會增大電池片的翹曲度,進而增大隱裂的比例。最高溫度為+40℃時,空氣的相對濕度不超過50%;在較低的溫度下可以允許有較高的濕度,例如:20℃時達到90%。建議運轉時,周圍空氣溫度為:10-40 oC,24 h,其平均值不超過+35℃;濕度為30%~75%,對于由于溫度變化偶爾產生的凝露應采取特殊的措施,不得有結露。
與手工焊接相比,自動焊接降低了對電池片的操作次數,實現了單焊、串焊的同步進行。但是,當焊接機各參數、各零部件調節不當時,也會引起電池片的隱裂。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固定臺劃分為:預熱臺、焊接臺、第一降溫區、第二降溫區、第三降溫區五個區域。電池片焊接前經預熱區,進入施焊工位,運用高頻感應式焊接頭進行焊接,焊接時升溫速度、保溫時間、降溫速度均予以嚴格梯度控制,施焊前經三段梯度升溫預熱,焊后經四段梯度緩降溫。建議預熱臺溫度:50~60℃,焊接臺溫度110~140℃,降溫區一溫度:90—100℃,降溫區二的溫度低于降溫區一,降溫區三的溫度低于降溫區二的溫度。電池片脆性大、易碎,急速升溫或降溫,造成電池片受熱、受冷,引起熱脹冷縮裂,再加上焊接施加一定的作用力,電池片很容易破碎。因此,加強預熱臺、焊接臺、降溫區的溫度檢測,是降低電池片隱裂的途徑之一。
移動臺面、焊接臺面、真空吸盤、傳送皮帶等,但凡電池片接觸的位置,只要有異物,都有可能粘附在電池表面,造成隱裂。主要的異物除了電池片碎渣,就是助焊劑結晶殘留。因此,定時對焊頭(包括前焊頭、中焊頭、后焊頭)煙霧結晶進行清理,時刻保持焊接機工作臺面的潔凈度,顯得尤為重要。
另外,焊接臺上粘有特氟龍膠布。當焊接一段時間后,粘接的特氟龍膠布邊側有翅屈時,就必須更換掉。粘貼時,不得有空氣殘留在膠布底下。
焊接平臺高低不平、或吸附電池片的氣嘴力度不均,同樣會引起電池片隱裂。此兩項不良因素,如在排版機上發生,也會引起電池片隱裂。
電池片單焊、串焊好以后,要經過敷設工序。敷設即按照玻璃、EVA、電池串、EVA、背板的順序依次將上述各物進行疊放。疊放的過程中,為避免電池串偏移,要用高溫膠帶對電池串進行固定。另一方面,為了匯集電流,要用烙鐵頭將匯流帶和電池串引出線進行焊接。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力度、手法等原因,可能會對電池片造成一定的損傷。筆者對所在公司2016年6月份某段時間內生產9211塊單晶組件(6x12)中708片裂片位置進行了分析,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出,裂片的位置主要集中在Dl、C1、E12、A1、D11、E3、B10、A12、D5、B1,共10個位置。通過對隱裂比例高、原因突出的位置進行細致分析,找出相關隱裂原因及針對性對策,如表1所示。
通過分析發現,隱裂比例高的位置,均為人為接觸頻次較多的地方,因此,提高員工標準化作業、加強手法力度的培訓,突出注意項,是今后的方向。
機器焊接安裝的是軸裝焊帶,當焊帶上存在個別扭曲現象時,肯定會造成電池片隱裂。因此,加強焊帶供貨商的產品要求,加強檢驗,是很有必要的,要做好上料記錄。
實際生產中發現,確實存在某一批次、某一箱體電池片隱裂比例偏高的情況。因此,實時對電池片來料進行EL隱裂抽測,加強電池片來料管理,做好上料記錄,及時與供貨商溝通,進行上料批次更換或單獨箱體更換,也是降低層壓前隱裂返工的有效途徑。
降低層壓前半成品組件隱裂返工比例,需要從多方面著手。首先,嚴格檢驗電池片、焊帶等來料的質量,盡可能減少來料問題對半成品組件帶來隱裂的隱患。其次,加強對環境溫濕度的控制、焊接機固定臺溫度的控制、潔凈度的處理,及焊接機機臺平整度、吸嘴力度的管理。再次,關注敷設環節操作工的手法,加強培訓,位置準確、力度柔和,培養良好的操作習慣及質量意識,也是必不可少的。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光伏產業通):光伏組件層壓前電池片隱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