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中國光伏產業保持了高速發展,本文將從市場發展空間、平準化度電成本(LCOE)、電力投資、企業產能擴張等方面對2022年及未來中國和全球光伏產業的發展形勢進行分析。
根據2022年3月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發布的數據:全球升溫控制在1.5℃以內的情景(即“1.5℃情景”)下,2030年全球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將接近5221GW,2050年將超過14036GW;2030年全球光伏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例約為19%,2050年約為29%。
1.5℃情景下,2030年和2050年的全球總發電量和總裝機容量預估如圖1所示。圖中:RE為可再生能源;VRE為可變可再生能源。
圖1 1.5℃情景下,2030年和2050年的全球總發電量和總裝機容量預估
從2030年和2050年的裝機容量目標來看,按照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的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底,全球光伏發電的累計裝機容量為926GW,因此,在2022—2030年的9年時間內,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還有4295GW的發展空間,折合成每年有477GW的發展空間;
而在2022—2050年的29年時間內,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還有13110GW的發展空間,折合成每年有超過450GW的發展空間。
從2050年的光伏發電量占比目標來看,按照2022年6月英國石油公司(BP)的統計數據,2021年全球光伏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例為3.4%,那么在2022—2050年的29年內,光伏發電量的占比需從3.4%提升至約29%。
根據2022年7月IRENA發布的數據可知,可再生能源仍比化石燃料更具有吸引力,尤其是2022年上半年天然氣和煤炭的價格創下新高。
2021年,全球光伏發電項目的加權平均總裝機成本為857美元/kW,同比下降6%,較2010年下降82%。
2010—2021年,全球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加權平均LCOE從0.417美元/kWh降至0.048美元/kWh,下降了88%;2021年同比下降了13%。
2021年,全球新建的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加權平均LCOE比最便宜的新增化石燃料發電項目的低11%。
隨著材料價格繼續上漲,預計全球2022年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的LCOE將上漲約2%~4%。根據國際能源署(IEA)2022年4月發布的數據顯示,考慮到成本壓力,預計2022年全球范圍內不同類型可再生能源的LCOE將上漲20%~30%。
相較于傳統的煤炭、燃氣等化石燃料,全球不同地區的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的LCOE仍具有競爭優勢。2022年全球不同地區不同類型能源發電的LCOE預估如圖2所示。需要說明的是,圖中的美元數值以2021年匯率為基準計算。
圖2 2022年全球不同地區不同類型能源發電的LCOE預估
據IEA于2022年4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在過去4年間,全球清潔能源發電的投資一直穩定在每年1000億美元左右。
2021年,全球范圍內可再生能源投資首次超過4400億美元,創下紀錄,而其中將近一半的投資被光伏發電所占據,光伏行業成為電力投資的領軍行業。
2022年,可再生能源將繼續成為能源領域的第一投資類別。2022年,全球范圍內,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投資額均將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且相差無幾。
預計2022年全球化石燃料發電的投資額將與2021年持平,燃氣發電投資額的增加彌補了燃煤發電投資額的減少,燃氣發電和燃煤發電技術的投資總額仍將超過1000億美元。
2019—2022年全球不同電力技術的投資情況如圖3所示。需要說明的是,圖中的美元數值以2021年匯率為基準計算。
圖3 2019—2022年全球不同電力技術的投資情況
受俄烏沖突影響,傳統能源的價格不斷上漲,倒逼全球能源轉型和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進程加快。
為降低對化石燃料等傳統能源的依賴,光伏發電在越來越多國家成為最具競爭力的電力形式,發展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全球共識。
目前,國外多個國家均提高了本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的需求目標,光伏產業在全球范圍內加速發展。
2022年4月,英國的政府官網更新了《英國能源安全戰略》,預計到2035英國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增加5倍,從2022年的14GW增至70GW。
2022年7月,德國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EEG2023)修正案,計劃到2030年將其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從2022年的約60GW增至215GW。
與此同時,歐盟修訂了與增加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相關的法案,并在議會中通過了審查,明確了其在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提升至45%的目標。
隨著各國對新能源的需求與日俱增,再加上光伏發電在越來越多的國家成為最有競爭力的電力形式,全球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仍將快速增長。
預計到2022年底,全球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將達到228GW,較年初的預測值提升了10GW。
國外各能源機構均發布報告對2022年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進行了預測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各能源機構對2022年全球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的預測

為加快推動能源向綠色低碳轉型,2022年3月下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
截至2022年8月底,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公布了各自“十四五”期間的能源發展規劃,提出了當地風電、光伏發電的發展目標。根據公開信息統計,“十四五”期間,29個省(市、自治區)中25個省(市、自治區)的光伏發電新增總裝機容量超過了392.16GW,也就是說,未來4年這25個省(市、自治區)的光伏發電新增總裝機容量將達344.48GW。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海南省、云南省、陜西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未分別公布風電、光伏發電的各項目標,因此,上述數據分析時未涉及這4個省份的數據。中國25個省(市、自治區)“十四五”期間的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規劃如圖4所示。
圖4 中國25個省(市、自治區)“十四五”期間的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規劃
截至2022年7月,第1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已經全面開工建設。
目前已經確定的第2批基地項目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等地區。
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的開發建設模式也因地域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比如:山東省結合自身地域特點,將此類基地項目的規劃重點放在了“環渤海”“沿黃海”兩大千萬千瓦級海上光伏基地、魯北鹽堿灘涂地千萬千瓦級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以及魯西南采煤沉陷區“光伏+”基地;而內蒙古自治區內多為沙漠及采煤區,其規劃重點則在于治理沙漠和利用采煤沉陷區、露天礦排土場等閑置土地來建設光伏或“光伏+”項目;四川省、云南省、貴州省等地靠近水流域,推進重點大多采用水風光一體化等多能互補模式。
2022年上半年,中國主要部委發布了多個政策以支持分布式光伏市場的發展。2022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發布了《關于印發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的通知》,指出要加快分布式光伏發電等一體化系統的開發與運行;創新光伏產業特色應用,深耕“光伏+”模式,多元化布局光伏產業。
同期,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關于印發“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的通知》(發改規劃[2022]960號),要求推進生產生活低碳化,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發展屋頂光伏等分布式能源。
2022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關于印發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指出到2025年,新建公共機構建筑、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
與此同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準并發布了GB55015—2021《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該國家標準中要求新建建筑應安裝太陽能系統,光伏組件的設計使用壽命應高于25年。
此外,部分地方政府也出臺了相應政策扶持分布式光伏市場的發展。比如:
廣東省惠州市按建筑面積給予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項目相應補貼,最高補貼為150元/m2,上限為150萬元;
浙江省松陽縣對部分2022年和2023年度建成并網的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分別給予一次性建設補貼,補貼標準分別為0.60和0.20元/W,由縣財政承擔;
陜西省西咸新區出臺了“將對符合標準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自項目并網起給予投資人0.10元/kWh補貼”的政策;
安徽省合肥市對裝機容量100kW及以上的屋頂光伏發電、BIPV項目分別給予不超過0.2、0.4元/W的一次性補貼,同一項目的最高補貼不超過10萬元;
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對經過備案認可的并網型戶用屋頂光伏發電項目,按照0.15元/kWh的標準給予補貼。
為響應國家及地方政府推出的綠色建筑政策,2022年上半年,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東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福斯特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光伏發電企業分別與森特科技集團、龍元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長江精工鋼結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東南網架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筑材料及鋼結構生產企業成立合資公司或達成戰略合作,將結合各自優勢,攜手進軍分布式光伏市場,共同推進產品研發、市場開拓及相關領域的深層次合作。
BIPV作為分布式光伏市場中較為重要的一個分支,與其相關的新品已于2022年上半年被多家企業發布,比如:東方日升發布的“超能頂”“超能瓦”,固德威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旭日瓦”“北極瓦”“星宇頂”,福建安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發布的“泰陽頂”。這些產品引領了BIPV發展應用的新格局,助力中國建筑綠色轉型升級,為減少碳排放量作貢獻。
經CPIA統計,2021年年初至2022年6月,中國累計擴產的光伏發電項目數量超過300個。
其中,位于江蘇省的擴產項目數量超過60個,位于安徽省的擴產項目數量超過30個,這2個省的大部分擴產項目為太陽電池和光伏組件項目;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的擴產項目數量超過40個,大部分為多晶硅和硅棒項目。
通過分析統計信息,可得到以下結論: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位于中國西部地區的擴產項目主要以工業硅、硅料、硅棒、硅片等上游環節為主,而位于東部地區的擴產項目則主要以太陽電池和光伏組件等下游環節為主;從產品類型上來看,n型光伏產品的擴產趨勢明顯,其中n型太陽電池的擴產項目容量占太陽電池擴產項目總容量的1/3。
為保障供應鏈安全,部分光伏企業采用一體化的方式布局產業鏈。
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東方希望集團有限公司等多晶硅生產企業開始涉足工業硅領域并宣布擴產,信義玻璃控股有限公司、無錫上機數控股份有限公司、東方日升等下游企業進行了硅料的擴產。
東方希望、內蒙古東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上游企業為了保障下游需求的穩定性,也開始進行硅棒、硅片及光伏組件產能的擴產。除此之外,為降低因貿易壁壘產生的風險,
中國光伏企業也正在對其海外市場的產能布局進行補充。
例如: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將在越南的硅棒、硅片和太陽電池、光伏組件項目進行了擴產;江蘇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擴大了其在印度投建的光伏跟蹤支架項目的產能;杭州福斯特在越南布局了膠膜產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擴產的項目中,部分項目為分期建設,未來會視市場變化情況擇機啟動,這為未來項目的落地帶來較大不確定性。
同時,光伏行業要警惕部分環節的產能過剩和同質化競爭等問題。此外,近兩年,部分國家為推動其本土制造業快速回流,本土光伏企業的擴產勢頭明顯。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1—6月,國外光伏企業的擴建項目達到了14個,該值遠遠高于2021年全年。
本文從市場發展空間、平準化度電成本、電力投資、企業產能擴張等方面對2022年及未來中國與全球光伏產業的發展形勢進行了分析,在中國國內政策利好和全球需求增加的背景下,光伏產業依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國際出口量也將呈現增長態勢。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光伏產業通):中國及全球光伏產業發展形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