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36碳報道,寧波中科氫易膜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科氫易”)宣布獲得千萬級種子輪融資,本次融資由麟閣創投領投,夯邦資本,華源資本和中信逸佰年跟投,本輪資金將主要用于電解水制氫復合隔膜及離子溶劑膜中試產線的搭建,團隊完善及市場拓展。
中科氫易成立于2022年5月,由中科院背景博士團隊發起,公司致力于堿性電化學體系隔膜的創新與產業化,主要涉及電解水制氫、液流電池、二氧化碳電解還原、水系電池及堿性燃料電池等先進裝備領域,尤其是在堿性電解水制氫和液流電池方面的應用。
隨著國內碳中和目標的明確與推進,新型能源材料儼然成為市場追蹤的熱點,而氫能作為清潔能源的代表,也被擺在了國家發展的重心。中國《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指出: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10-20萬噸/年,2035年可再生能源制氫在終端能源消費中比重明顯提升。
近年隨著雙碳規劃落地加強,氫能行業也逐漸形成“制、儲、運、加、應用”的產業格局。在制氫端,電解水制氫由于原料獲取便捷、清潔程度高,已成為最受關注的技術模式。
目前,電解槽行業正全面爆發,入局企業從2022年初的十幾家到目前有兩百多家。隨著入局企業的增多,差異化競爭需求越來越強烈,作為電解槽核心關鍵材料的電極與隔膜越發受到關注。
堿性電解槽占據了整個電解水制氫領域超過90%的市場份額。其中的重要零部件“隔膜”起著隔離氫氣、氧氣的關鍵作用,而傳統堿性電解槽常用的石棉布、PPS布隔膜,其孔徑大、隔氣性差,氫氧容易相互滲透,導致電解槽生產效率降低,并且伴有安全隱患。
降本增效是行業對隔膜產品的另一關鍵訴求。中科氫易創始人何慶一博士告訴36氪,電解水制氫技術路線已誕生數十年,但技術本質并無太大變革,隨著制氫端更多與可再生能源結合,傳統隔膜在使用中更是暴露出諸多問題。
舉例來說,諸如光伏、風能等能源的電量輸入都有波動性,這種忽高忽低的輸入變化,會導致氫氧滲透風險的提高,傳統隔膜已無法應對波動性能源對電解槽的挑戰。
因此,中科氫易在堿性電解槽隔膜方面積極布局,目前已形成圍繞多孔復合膜-離子溶劑膜-陰離子交換膜產品體系,其中,多孔復合膜有較好的阻氣性能,孔徑在納米級別,它的使用可以有效改善電解槽的響應性、降低電解槽能耗。
來源:36碳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氫科技網):主打制氫隔膜自主創新,“中科氫易”獲得千萬級種子輪融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