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屆全國鈉電池研討會”上,思皓新能源與中科海鈉聯合打造的行業首臺鈉離子電池試驗車公開亮相。據悉,此次裝車試驗的思皓花仙子首次應用蜂窩電池技術的鈉離子電池包。
該款車型續航里程為252km,電池容量為25KWh,快充充電時間為15分鐘至20分鐘。
鈉離子電芯單體能量密度可達140-160Wh/kg,接近LFP(磷酸鐵鋰電池)水平。
從快充和低溫性能來看,頭部廠商鈉離子電池產品在充電15分鐘的情況下就能達到80%的容量,在零下20℃的低溫環境下,仍能保持90%以上的放電保持率。
鈉離子電池在多維度都具備較強競爭力,成本優勢首當其沖。浙商證券數據顯示,鈉離子電池當前小試、中試電芯成本在0.8元/Wh至1元/Wh范圍內波動,預計產業鏈配套形成后,電芯成本有望下降到0.5元/Wh至0.6元/Wh,中長期進一步下探至0.4元/Wh至0.5元/Wh,降本近30%。
在電池回收領域,鈉離子電池更具環保性。“鋰離子電池回收技術與設備基本適用于鈉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的回收利用相對更加安全,由于沒有鈷或石墨等原材料,鈉離子電池對環境的危害更小。”張孝榮表示。
2023年有望成為鈉離子產業化的元年,2025年,全球鈉離子電池出貨量有望超90GWh。
需要注意的是,鈉離子電池產業化窗口與鋰價高度相關。預計今年鋰價或在40萬元/噸至45萬元/噸左右高位震蕩,首批量產的鈉離子電池具備較明顯的價格優勢;預計2026年碳酸鋰價或將維持在30萬元/噸以上,并且只要2026年碳酸鋰價格在15萬元/噸以上,鈉離子電池即有望具備較大的產業化機會。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鋰電產業通):首臺鈉離子電池試驗車公開亮相 鈉電池產業化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