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要從汽車需要什么樣的芯片說起
以往制造一輛傳統汽車一般需要用到500-600顆左右的芯片,隨著汽車行業的不斷發展,如今的汽車逐漸由機械式轉向電子式的方向發展,汽車做得越來越智能,那么所需要的芯片數量自然就更多了。據了解,2021年平均每輛車所需芯片數量已經達到了1000顆以上。
而新能源汽車作為芯片“大戶”,需要大量的DC-AC逆變器、變壓器、換流器等部件,而這些對IGBT、MOSFET、 二極管等半導體器件的需求量也有大幅增加,一臺好的新能源汽車需要芯片可能達到2000顆左右,需求量十分驚人。
但是從技術要求上來看,車規級芯片令大多數芯片企業望而卻步。車規級芯片對于性能指標、使用壽命、可靠性、安全性、質量一致性的要求之高,是消費電子芯片難以匹敵的。
相比于消費芯片及一般工業芯片,汽車芯片的工作環境更為惡劣:溫度范圍可寬至-40℃~155℃、高振動、多粉塵、電磁干擾等。由于涉及人身安全問題,汽車芯片對于可靠性及安全性的要求也更高,一般設計壽命為15年或20萬公里。“車規級”芯片需要經過嚴苛的認證流程,包括可靠性標準 AEC-Q100、質量管理標準ISO/TS 16949、功能安全標準ISO26262等。
車規級芯片的高標準、嚴要求、長周期,將入行門檻一再拔高,這也直接導致了只有綜合能力或垂直整合能力非常強,并有本事將規模優勢發揮到極致的芯片企業,才能將車規級芯片納入生產清單。放眼全球,這樣的車規級芯片企業也就恩智浦、英飛凌、西門子等少數幾家,僧多粥少,這也是導致汽車芯片供不應求的另一原因。
我國正在努力建立起一個完善的汽車芯片產業創新生態,解決我國汽車行業接下來發展中的短板。國內車企中的比亞迪、上汽以及不少半導體企業已先后入局車規級芯片領域。

用什么材料做封裝才能兜住這顆汽車之“芯”
有別于消費電子的芯片封裝,設計規格如此之高的車規級芯片,對于封裝材料的要求自然很高。需要的材質既可以滿足高運算要求又具備高導熱、高穩定性等滿足車輛應用場景的特點。根據上篇推文的介紹,陶瓷基板正是車載芯片封裝的不二之選,可以滿足使用工況復雜多變的車輛之需。
具體來說來,車載半導體封裝需要用到:

特長:
-
100μm線寬/線間距的高密度走線設計
-
高耐熱性能對應內藏式變速器
-
陶瓷的材料特性-高散熱性
-
熱膨脹率與裸芯片高度匹配,實現封裝高可靠性
-
能夠對應底部印刷電阻
用途:
-
燃料噴射控制ECU
-
自動變速器控制ECU
-
電子控制動力轉向ECU
-
啟動裝置/發動機統合控制ECU
-
DC-DC轉換器

特長:
-
中空氣密構造
-
具有優良的機械剛性,熱膨脹系數與硅相近,因此與MEMS等器件的應力小
-
陶瓷疊層技術有助于實現小型化、高密度的表面封裝
用途:
-
加速度傳感器
-
角速度傳感器(陀螺儀、橫擺角)
-
壓力傳感器
-
CMOS/CCD圖像傳感器
展望未來:陶瓷基板能做的更多
推動Chiplet芯粒互聯技術發展

伴隨先進封裝的崛起,摩爾定律的緊箍咒終被擊碎,人類得以擺脫單純依靠提升晶體管密度來提高芯片性能。通過將原來集成于同一系統單晶片中的各個元件分拆,獨立為多個具特定功能的Chiplet,分開制造后再透過先進封裝技術將彼此互聯,最終集成封裝為系統晶片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將集成封裝看作一場精妙的“微創手術”,那么芯粒互聯的先進封裝技術正是那把精確無比的“手術刀”,而陶瓷基板恰是這把“手術刀”的“利刃”。利刃如何出鞘,且聽下回分解。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以創新技術助力半導體封裝&測試效能升級
成為半導體封測領域的集成方案領跑者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ZENFOCUS 澤豐):陶瓷基板與汽車的不解之緣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點擊下方菜單欄左側“微信群”,申請加入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