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英文簡稱GDI)“廣東創新TOP100(2016)榜”機構評定基于包括5個要素在內的專利和引證數據:專利總量、專利授權率、全球化、影響力和成長性。數據主要來源于科睿唯安(原湯森路透知識產權與科技業務),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對數據來源提供了大力支持。
專利總量:
專利總量是衡量機構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廣東創新TOP100(2016)”選擇的入圍機構要求在近5年中擁有至少40件被授權的新專利,只有達到這一要求的機構才“入圍”參與評選。進入評選范圍的企業圍繞專利總量、專利授權率、全球化、影響力和成長性這5個要素的進一步評估。
專利授權率:
專利授權率為衡量專利申請成功率的量化指標。該指標采用近5年來專利授權量和專利申請公布量(由專利局官方公布但尚未授權的專利申請)的比率。
全球化:
全球化指標代表某項發明在全球主要市場的布局,該項指標主要由機構的四方專利數來衡量。四家專利指某一項專利分別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歐洲專利局、日本特許廳以及美國專利商標局進行申請和授權。
影響力:
影響力考量某項專利的重要性。一件發明的影響力可通過后續在其他機構發明專利申請中的引證頻率來考量。本報告影響力指標計算了近5年每家機構的專利引證率(除了自引率)。
機構成長性:
創新機構不僅僅在專利數量上占優,同時也要具有把專利市場化的能力,具有優秀研發能力的機構往往能在市場上獲得更快更優的成長。成長性指標將某機構營業總額三年復合增長率進行量化,來凸顯機構將專利市場化的能力。
上述每項指標的得分被予以計算和整合,進而產生“廣東創新TOP100(2016)榜”榜單。
廣東創新TOP100(2016)榜榜單
(Top100機構按機構名稱拼音排序)
數據來源:科睿唯安 (原湯森路透知識產權與科技業務)、廣東省知識產權局
如表所示,榜單涉及的行業涵蓋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采礦業等8大國民經濟行業類別,共21個子行業分類。
創新TOP100機構中制造業機構共87所,顯示廣東是名副其實的制造業大省。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位于榜首,共有36所機構入圍創新TOP100榜單;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緊隨其后,有22所機構上榜。除了制造業,屬于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有6所機構上榜。
廣東創新TOP100機構專利數量行業占比
廣東創新TOP100機構專利數量行業占比中,最高的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達54.70%,排在第二位的是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為23.25%、排在第三位的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6.27%。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及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兩者合計占比超過75%,這兩項占據了絕大部分的專利數量。
廣東創新TOP100機構專利影響力行業對比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中共41所機構進百強,平均影響力指數為5749,影響力排名第二的是汽車制造業,平均影響力指數為4529,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排名第三,此類機構在近5年的社會創新中對各行業、領域起著巨大的影響。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和先導產業,并且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支柱產業,為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提供主要技術和物質支撐。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重視科技發展,希望通過科技發展創造競爭優勢。越來越多的學者、企業家認識到,加大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的投入,借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顯示,2013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資產達79655.27億元,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總資產的比重為9.1%,排第三位。完成工業值加值26540.01億元,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最大,達21.6%,其次是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比重為8.9%;汽車制造業作為廣東工業的重要產業之一,完成增加值1298.09億元,比重為4.9%。2013年粵、魯、蘇、浙工業主導行業及其占比來看,廣東和江蘇占比最大的行業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而廣東和江蘇也是該行業全國產值最高的兩個地區。其中,2013年廣東該行業產值占比達23.6%,比江蘇高10.7個百分點。
制造業是廣東省的傳統強項,特別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從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可以看出,廣東在該行業中占據絕對優勢。因此,在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更是廣東省的重中之重。因此,該行業的創新升級至關重要。從榜單數據來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位于榜首,共有36所機構入圍創新TOP100榜單。無論從專利數量還是專利影響力,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都是最多和最大。這也說明,廣東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企業創新優勢明顯,轉型潛力大。其中華為、中興兩大企業在專利數量、影響力方面具有絕對領先優勢。
廣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顯示,廣東省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固定資產投入達937.54億元人民幣,與去年相比增長了31.10%。近5年,廣東對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投資及增長率概況如下: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創新機構所屬領域
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可以分為計算機制造等8個領域,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36家創新機構涵蓋了除雷達及配套設備制造外的其它7個領域,其中電子器件制造領域占比最大,共11家機構,其次是通信設備制造,共9家機構上榜。排名第三的是視聽設備制造領域,共7家機構入榜,三者領域占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75%的席位。
概況
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顯示,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加值占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排名第二。從橫向對比來看,廣東、江蘇兩省都是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大省,都領先于全國其他省份。廣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顯示,廣東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固定資產投入達625.57億元人民幣,與上一年相比增長了18.6%。近5年,廣東對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投入不斷加大,投入情況如圖所示,巨大的行業投入促使更多新產品、新技術的誕生。
廣東是家電生產大省,排名靠前的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企業美的集團、格力電器、新寶電器等企業都是家電生產龍頭企業。從創新榜單可以看出,廣東家電生產龍頭企業都在積極創新,以更好的技術優勢謀求更大的市場份額。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創新機構所屬領域
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可以分為家用電力器具制造等8個領域,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的22家創新機構涵蓋了除電線、電纜、光纜及電工器材制造與其他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外的其中6個領域,其中家用電力器具制造領域占比最大,共7家機構,其次是電池制造領域,共6家機構入榜,兩點領域占了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59.1%的席位。
廣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顯示,廣東通用設備制造業固定資產投入達359.63億元人民幣,與上一年相比增長了29.5%。2016年一季度廣東省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保持較高增速,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裝備制造業已成為廣東省重要的主導產業之一,廣東省已成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第一大省。其中通用設備和專用設備產業發展突出。廣州普及型數控機床控制系統產量全國第一,成為華南地區乃至國家數控系統及數控機床的重要生產基地。
通用設備制造業創新機構所屬領域
廣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顯示,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固定資產投入達218.14億元人民幣,與上一年相比增長了32.4%。而屬于先進制造業的醫藥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增長為7.7%。
生物醫藥行業創新機構所屬領域
醫藥制造業和涉及基因檢測的科學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同屬于生物醫藥行業范疇,有5家機構上榜,分別為華大基因、麗珠醫藥、白云山制藥、達安基因、金域檢驗。
文章來源:大洋網
推薦閱讀:
第二屆粉末冶金/手機陶瓷外殼技術與應用研討會
(3月17日.深圳)
維納斯皇家酒店(深圳沙井麒麟店)
主要議題方向:
1)手機外殼未來材質以及設計趨勢:擬邀請小米
2)聚砂成塔的美麗新世界- 粉末成形技術:鑫迪科技 邱耀弘博士
3)陶瓷在手機、智能穿戴中的成型加工技術及應用:深圳三環 黃海云副總經理
4)陶瓷粉末注射成型技術:清華大學 謝志鵬教授
5)氧化鋯陶瓷片高效、高精密磨拋用超硬材料砂輪及其應用技術:賀躍輝 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6)陶瓷成型技術在未來的應用:丁鼎陶瓷 丁濤總經理
7)3C陶瓷生產之關鍵裝備--脫脂燒結爐的實際應用:合肥高歌 呂文強總經理
8)MIM/CIM混煉造粒技術:東莞昶豐機械 舒飛龍總經理
9)霧化法制備MIM金屬粉末的發展和應用:鷹潭龍鼎北京分部 唐玉副總
10)熱處理技術在MIM工藝中的合理應用:安費諾 張士榮先生
11)陶瓷粉末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應用:山東國瓷
12)激光+CNC 對于手機陶瓷行業的應用(打孔,切割,打標,修邊整形,測量):大族激光
馬爾軟件。。。
長按二維碼,備注“報名”,添加微信報名
閱讀原文,報名研討會
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