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認知體系中,牙齒貼面技術往往被簡單歸類為美學修復的范疇,其功能價值被局限在改善牙齒外觀形態的表層認知。這種認知偏差不僅低估了牙齒貼面技術的研究價值,更忽視了其在口腔健康防護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事實上,牙齒貼面技術作為現代口腔醫學的重要創新成果,其核心價值在于構建了集美學修復與健康防護于一體的綜合解決方案。
這一核心價值在摩方牽頭的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極薄強韌陶瓷義齒微立體光固化增材制造技術與裝備”項目中得到充分論證。項目研究揭示,通過摩方創新材料與工藝研發的極薄強韌氧化鋯陶瓷牙齒貼面(后稱“極薄牙齒貼面”),能有效解決和預防楔狀缺損、牙釉質受損或變色等口腔健康問題,開創了"防護性修復"的全新治療理念,有望從定制化高精密制造、機械性能和美學性能等多方面為牙齒疾病的防護與治療做出貢獻。
在上期專題訪談中,長江學者孫玉春教授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極薄牙齒貼面與普通瓷貼面的區別"。本期訪談聚焦"極薄牙齒貼面的健康價值與防護作用",孫教授從專業角度系統闡釋了這項創新技術的防護機理。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口腔科設備及材料專委會理事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國家衛生健康委口腔數字醫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口腔醫學數字化研究中心主任
口腔生物材料和數字診療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智能技術平臺負責人
孫教授指出:"隨著現代飲食結構中高硬度食物的增加,加之日常刷牙帶來的機械摩擦,楔狀缺損等牙體磨損問題日益普遍。針對這一問題,極薄氧化鋯陶瓷貼面技術通過在牙面構建一層物理防護屏障,為牙齒提供有效保護。這種防護機制可以形象地比作為牙齒'穿上盔甲',不僅能有效隔絕外界機械摩擦刺激,預防牙齒磨損,更能從根本上降低牙齒疾病的發生風險。"
這一闡釋清晰地展現了極薄牙齒貼面的雙重防護價值:既能在物理層面阻隔損傷因素,又能在健康層面預防疾病發生,體現了現代牙科技術對口腔健康的全面保護理念。
楔狀缺損的特征與危害楔狀缺損作為典型的口腔退行性病變,主要表現為牙齒頸部V形溝壑狀缺損,其形態特征類似斧鑿痕跡。臨床數據顯示,該病癥具有顯著年齡相關性:30歲人群患病率72%(平均缺損深度0.2毫米),50歲人群升至90%(0.4毫米),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99%(1.1毫米)。孫教授在訪談中指出,這種因長期機械摩擦(如錯誤刷牙方式)和生物力學應力導致的缺損,若未及時干預,可能引發牙本質敏感、牙髓感染乃至牙齒折裂,最終造成不可逆的牙齒喪失。
Ultra-thin dental veneers
針對楔狀缺損的致病機理,項目研究團隊創新性提出"溫度防護-化學抵御-機械隔離"的復合防護體系——極薄牙齒貼面:
①溫度防護:隔離冷熱刺激,預防牙齒敏感
②化學抵御:抵制酸性物質侵蝕,預防疼痛、敏感、倒牙的癥狀
③機械隔離:有效阻隔刷牙等日常機械磨損,防止牙齒受損
與傳統貼面技術相比,極薄牙齒貼面具有顯著優勢。傳統貼面通常需要磨除0.5-0.7毫米健康牙體組織,而該技術依托摩方精密全球領先的超高精度3D打印技術,將貼面厚度降至80微米,邊緣密合精度提升2倍以上,實現了微創修復與精準適配的完美結合。
這一創新成果不僅重新定義了牙齒貼面的醫學價值,更推動口腔診療理念從被動治療向主動防護轉變,標志著我國在口腔健康領域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重要跨越。隨著“極薄強韌陶瓷義齒微立體光固化增材制造技術與裝備”項目成果推進,將進一步遵循"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預防為主"的原則,持續為提升國民口腔健康水平提供極微創或無創解決方案。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摩方精密):專家科普|極薄牙齒貼面的健康價值與防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