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塑料的朋友都在關注艾邦高分子,戳藍色字體關注吧!
壓制成型是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術中歷史最悠久,也是最為重要的一種工藝。幾乎所有的高分子材料都可用此方法來成型制品。考慮到生產效率、制品尺寸、產品使用的特點,目前主要用于:熱固性塑料、橡膠制品、復合材料的成型。本文主要為大家介紹熱固性塑料的壓制成型的工藝性能、模壓設備、成型工藝、成型工藝條件及控制。
一、熱固性塑料的模壓成型的工藝特點與性能
圖:模壓成型過程
將壓塑料置于金屬模具的型腔內,然后閉模在加熱、加壓的情況下,使塑料熔融、流動,充滿型腔,經適當的放氣,經保壓后,塑料就充分交聯固化為制品。
1.工藝特點
-
成型工藝及設備成熟,是較老的成型工藝,設備和模具比注射成型簡單。
-
間歇成型,生產周期長,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難以自動化。
-
制品質量好,不會產生內應力或分子取向。
-
能壓制較大面積的制品,但不能壓制形狀復雜及厚度較大的制品。
-
制品成型后,可趁熱脫模。
2.工藝性能
(1)流動性
流動性即可塑性,對成型加工極為重要,直接影響熱固性塑料成型過程中的物理化學行為及制品的質量。
影響流動性的因素
壓模塑料的性能和組成(分子量、顆粒形狀、小分子);模具與成型條件(光潔度、流道形狀、預熱)
流動性過大過小的后果
太大:溢出模外,塑料在型腔內填塞不緊, 或樹脂與填料分頭聚集。
太小:難于在壓力下充滿型腔,造成缺料,不能模壓大型、復雜及厚制品。
(2)固化速率
用于衡量熱固性塑料在壓制成型時化學反應(交聯)的速度。
固化速度依賴于:塑料的交聯反應性質,成型時的具體情況:預壓、預熱、成型溫度和壓力。
固化速度太大:硬化太快,過早硬化,流動性下降,不能很好地充滿型腔,制品缺料,不能壓制薄壁和形狀復雜的制品。出現:表面先固化,流動性差。
固化速度太小:生產周期↑ ,生產效率↓ 。
(3)成型收縮率
高分子材料的熱膨脹系數比模具(鋼材)大得多,熱固性塑料成型中發生交聯,結構趨于緊密,加上低分子物揮發,體積必定收縮,尺寸變化很大。
成型收縮率: SL=(L0?L)/L× 100 %
一般高分子材料的SL在1~3%,是模具設計的重要指標。
產生收縮的基本原因:化學結構的變化(交聯)、熱收縮、彈性回復、塑性形變。
影響收縮率的因素:工藝條件、模具和制品的設計、塑料的性質。
產生的后果:制品翹曲、開裂。
解決的辦法:預熱、采用不溢式模具、嚴格工藝規程。
(4)壓縮率
是粉狀或粒狀的熱固性塑料的表觀比重與制品比重之比。即模壓塑料在壓制前后的體積變化。
壓縮率:Rp=d2/d1=V1/V2
產生后果:Rp越大,所需的模具裝料室越大--消耗模具鋼材,不利于傳熱,生產效率低,易混入空氣;
解決方法:預壓:酚醛壓縮粉經預壓:Rp從2.8-→1.25。
(5) 水份與揮發物的含量
游離水,以及受熱受壓時所釋放出的氨、甲醛與結合水含量過高,產生后果:
流動性太大,收縮率大,翹曲,無光澤,波紋。
解決方法:預熱,充分干燥物料,降低物料中水分的含量。
(6) 細度與均勻度
細度:顆粒直徑大小;
均勻度:顆粒間直徑大小的差距。
二、模壓成型的設備和模具
1.成型設備-壓機
壓機的作用:通過模具對塑料傳熱和施加壓力;提供成型的必要條件:T,P;開啟模具和頂出制品。
壓機——機械加壓、液壓(上壓式、下壓式)
上壓式 壓制油缸設在液壓機的上部,活動橫梁受油缸活塞. (或柱塞)推動,從上往下加壓,下橫梁作為工作臺固定不動。這種壓機操作方便。
圖:上壓式壓機
下壓式 壓制油缸設在液壓機的下部,上橫梁固定不動,而下橫粱受油缸活塞 (或柱塞)推動從下往上加壓。此類壓制機有上、下兩根橫梁,整機重心低,穩定性好。
圖:下壓式壓機
2.模具
模具(鋼制),有多種類型,結構形式通常較簡單。模壓成型用的模具常用的有三種: 1)溢式模具 2)不溢式模具 3)半溢式模具。
圖:模壓壓縮模型
三.模壓成型工藝流程
模壓成工藝流程
1.計量
重量法:按質量加料。準確但麻煩。
容量法:按體積加料。方便但不及重量法準確。
記數法:按預壓坯料計數。操作最快,但預先有個預壓計量操作。
2.預壓
預壓的優點:加料快,準確,簡單,便于運轉。降低壓縮率,可減小模具的裝料量。使物料中空氣含量少,利于傳熱。改進預熱規程。(預壓后可提高預熱溫度)
缺點:增加一道工序,成本高。
預壓壓力:一般控制在使預壓物的密度達到制品最大密度的80% 為宜。
預壓壓力的范圍:40~200MPa
3.預熱
熱固性塑料在模壓前的加熱有預熱和干燥雙重意義。
預熱的優點:加快固化速度,縮短成型時間。提高流動性,增進固化的均勻性。減小制品的內應力,提高制品質量。降低模壓壓力。預熱:15~20MPa,未預熱:25~35MPa
預熱時間與預熱溫度有關聯,當預熱溫度確定后,可通過試驗,作出預熱時間與成型流動性的關系曲線,然后在曲線上找出最佳流動性所對應的預熱時間。
表 常用熱固性塑料預熱溫度范圍
4.嵌件安放
嵌件通常是制品的導電部分,或使制品與其他物體結合用的,安放要求:正確,平穩。
5.加料
加料量多,則制品毛邊厚,難以脫模;少則制品不緊密,光澤差;所以加料量要準確。加料工序強調的是加料準確和合理堆放。 一般應堆成“ 中間高,四周低” 的形式。原因:有利于排氣;閉模中對模與物料接觸時少沖料。
6.閉模
加料完后,即使陽模、陰模閉合。應先快后慢——陽模未接觸物料之前,應盡可能使閉模速度快,而當陽模快要接觸到物料時,閉模速度要放慢。
先快的優點:有利于縮短非生產時間;避免塑料在未施壓前即固化;避免塑料降解。
后慢的優點:防止模具損傷和嵌件移位;有利于充分排除模內空氣。
7.排氣
排氣的原因:熱固性塑料在加工中因縮聚等化學反應會釋放出小分子物質,在成型溫度下體積膨脹,形成氣泡。
排氣的作用:趕走氣泡、水份、揮發物,縮短固化周期,避免制品內部出現氣泡或分層現象。
排氣的方式:卸壓,松模,時間很短(零點幾秒~幾秒),如此連續幾次(2~5次)。
排氣的次數、間隔時間等,決定于所模壓物料的性質。
8.固化
在一定的P、T 下,經過一定的t,使縮聚反應達到要求的交聯程度。從理論上說,經過固化后,原來可溶可熔的線型樹脂變成了不溶不熔的體型結構的材料。
在實際操作中,全部固化過程不一定完全在固化階段完成,而在脫模以后的“后烘”工序完成。以提高設備利用率。例:酚醛塑料的后烘溫度:90~150℃,時間:幾小時~幾十小時
9.脫模
熱固性塑料可趁熱脫模,通常靠頂出桿來完成。熱脫模須注意兩個問題:防止冷卻翹曲和防止產生內應力。
10.后處理
熱處理——消除內應力;進一步固化,直至固化完全。處理溫度比成型溫度高10~50℃。整修——修邊。
四、壓模成型工藝條件及控制
整個過程,熱固性樹脂不僅有物理變化,而且還有復雜的化學交聯反應。模具外的加熱和加壓的結果:模腔內在發生化學、物理變化的同時,模具內的壓力、塑料的體積以及溫度也隨之變化。
三大工藝因素:模壓壓力、模壓溫度和模壓時間
1.模壓壓力
作用:促進物料流動,充滿型腔提高成型效率,增大制品密度,提高制品的內在質量,克服放出的低分子物及塑料中的揮發物所產生的壓力,從而避免制品出現氣泡、腫脹或脫層,閉合模具,賦予制品形狀尺寸。
2.模壓溫度
即成型時的模具溫度,塑料受熱熔融來源于模具的傳熱,模壓溫度的高低,主要由塑料的本性來決定——交聯的要求。
模溫影響:塑料的流動性、成型時的充滿是否順利、硬化速度、制品的質量。
3.模壓時間
總之,模壓時間長,可使制品交聯固化完全,性能↑。但模壓時間太長:生產效率↓;長時間高溫將使樹脂降解。模壓時間太短:硬化不足,外觀無光,性能↓ 。一般,PF、UF的模壓時間為:1min/1mm 制品厚度。
對模壓成型的工藝條件:壓力、溫度、時間三者要綜合考慮。一般原則:在保證制品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低壓力、溫度和縮短時間。
文章來源于百度文庫,艾邦高分子整理編輯
如涉及版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info@polytpe.com
推薦閱讀:
加入塑料技術交流群,請加微信:183208656135 或 15712009605,并注明“塑料+您的公司”
長按二維碼,加入塑料技術交流群
閱讀原文,加入塑料技術交流群
↓↓↓
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