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何享健帶領23位順德北滘居民,籌集5000元創辦塑料生產組;
1980年,美的開始進入家電行業;
1990年,銷售收入突破1億元;
2000年,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
2010年,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
從5000元到1000億元,從23名農民到130,000員工,美的如何從一個小型塑料加工廠轉變為家電巨頭的?
本文篇幅較長,主要內容有:
一、1968-1975年,5000元創辦塑料生產組
二、1976-1980年,轉向汽車配件等生產
三、1981-1991年,初涉家電
四、1992-2010年,發展壯大
一、1968-1975年,5000元創辦塑料生產組
改革開放前夕,在計劃經濟的夾縫中,我國珠三角地區孕育出了一批勇于探索的創業者,以滿腔熱情投身到創業大潮中,來自廣東順德的何享健就是這創業大潮中的一滴水。
圖:1968年,創業時的集資收據
1968年5月2日,何享健等23位北滘居民籌集5000元,組建“北滘街辦塑料生產組”,何享健任組長。彼時的塑料生產組相當于現在的小型塑料加工廠,員工20余人,占地20平米,主要生產塑料瓶蓋、玻璃瓶蓋和皮球。
圖:生產塑料蓋時所用的噴油燈(左)和烤箱(右)
圖:塑料生產組時期生產塑料瓶蓋的主要設備:手動壓縮機(俗稱手啤機)
如上圖,您能看得出來這是注塑機嗎?這是當時的注塑機:通過噴油燈和烤箱加熱熔融塑料,通過手動壓桿(上圖中的長棍)提供動力,通過鍘刀去除水口。
圖:塑料生產組時期的產品:塑料瓶蓋、塑料墨盒
1975年12月,“北滘街辦塑料生產組”更名為“順德縣北滘公社塑料金屬制品廠”。自有資金超10萬元,管理人員6人,技術人員1人,工人60余人,廠房面積增至200多平方米,主要生產塑料瓶蓋、五金制品。
此時,工廠規模得到擴大,相當于如今一個中小型塑料制品加工廠,這種規模的加工廠很有可能會遇到瓶頸。所幸何享健此時已經意識到了技術人員的重要性,在當時就引進了技術人員,還增加了生產產品的多樣性。
二、1976-1980年,轉向汽車配件等生產
圖:上世紀70年代末生產的發電機
圖:汽車掛車剎車閥及標準件
經過一定的技術積累,北滘公社塑料金屬制品廠結合自己在塑料和金屬方面的加工經驗,學習外面的技術,將業務拓展至汽車配件領域。
1976年5月,“順德縣北滘公社塑料金屬制品廠”更名為“順德縣北滘公社汽車配件廠”。管理人員6人,技術人員1人,工人130人,主要生產汽車掛車剎車閥、橡膠配件等。
三、1981-1991年,初涉家電
圖:何享健與技術人員于1976年一起制作的小風扇
圖:明珠牌電扇:北滘公社電器廠生產的第一臺金屬電扇(1980年)
1980年,“順德縣北滘公社汽車配件廠”更名為“順德縣北滘公社電器廠”,工廠自行研發,于1980年11月生產出第一臺40厘米金屬臺扇,當時取名“明珠”牌(如上圖)。
圖:第一臺采用“美的”商標的電扇和第一代“美的”商標圖案(圖標整體為轉動風扇的形象,也許你斜著看會更形象一點;中間為美的的拼音縮寫“MD”)
1981年3月,在“美的”、“明珠”、“彩虹”和“雪蓮”等預選商標中,選擇“美的”作為其商標,并沿用至今。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美的”這個名字更加好聽、耐用,其字面意思為“心存美好希望”,不知道當時何享健先生等人是否有這個意思。
圖:1992年12月,何享健和馬軍博士考察西德時合影
1985年起,美的開始聘請國有企業技術骨干做“星期六工程師”。90年代初,美的堅持每年在全國高校招聘大學畢業生,提升招聘博士、碩士占比。
關于人才方面,何享健先生說:“寧可放棄一百萬利潤的生意,也絕不放棄一個對企業發展有用的人才。”
1991年,引進華南理工大學熱能工程博士馬軍,美的成了全國第一個引進博士的鄉鎮企業;另外,何享健先生將方洪波先生從內刊編輯一手提拔至空調事業部總經理,為了給“方洪波們”提供發展空間,何享健不讓獨子何劍鋒先生進入美的。事后證明,何享健先生得到了一位遠超一百萬的人才,方洪波先生于2012年接任美的集團董事長。
四、1992-2010年,發展壯大
圖:美的電器新股認購申請表(左)和美的電器第一屆董事局主席何享健(右)
1992年,美的推進企業轉制,逐步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同年8月,廣東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93年,美的電器(000527)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中國證監會批準的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制而成的上市公司。
圖:1998年,美的創業三十年慶典,部分創業者合影
1998年,美的創業三十年慶典,上圖為部分創業者合影。由上圖可以看出,美的的創業團隊中女性占很大一部分,所以千萬不能忽視“半邊天”的力量!
圖:美的集團建立基地、收購企業圖集
從1998年開始,美的通過建立基地、收購企業等將其業務分布至全國各地,并走向海外。在此期間,美的集團規模和多樣性得到極大的提升。
圖:2010年,美的銷售額突破1000億
圖:2012年,方洪波接替何享健擔任美的集團董事長
2010年,美的跨越千億元大關,實現了十年增長十倍的輝煌業績。2012年,方洪波接替何享健擔任美的集團董事長,這標志著美的完成職業經紀人和企業創始人的交接。
圖:美的集團總部大樓
圖:艾邦高分子組織參觀美的集團總部大樓
綜合分析,“塑料界前輩”美的從塑料加工廠發展到家電巨頭至少有以下四點是我們應該學習借鑒的:
1.趕上好時代。美的是在中國開放黃金時代的大背景下崛起、發展的,良好的土壤才能滋養優秀的企業。
2.重視技術人員,鼓勵創新。正如何享健先生所說的:美的能夠從一個23人的街道小廠發展到如今的規模,正是不斷機制創新的結果。企業機制的弱化、退化,比一億元投資(失敗)更致命。
3.充分運用“半邊天”力量。美的告訴我們一個企業男女比例很重要:一方面,女性更加細心;另一方面,有利于員工的相對穩定。
4.技術積累。很多企業剛做沒多久就投身房地產、融資上市,豈不知支撐德國工業的企業絕大部分都有百年歷史!
塑料人苦,做塑料人的老婆(老公)也苦;為了讓家人少受點苦,我們或許可以向美的學習,心存美好希望,做一個勵志的塑料人!
推薦閱讀:
本文主要內容來源于美的集團,艾邦高分子編輯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
加入艾邦高分子交流群,請加微信:18319055312 或 15712009605,并注明“美的+公司”
閱讀原文,加入艾邦高分子交流群
↓↓↓
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