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手機,相信我們每個人都不會陌生,但是你可知道,世界上第一部手機是怎么誕生的?手機的起源要追溯到1902年,一個叫做“內森?斯塔布菲爾德”的美國人在鄉下住宅內制成了第一個無線電話裝置,這部可實現無線移動通訊的電話就是人類對“手機”技術最早的探索研究,其實至今已有百余年歷史。
科技總在進步,技術日新月異,移動通信系統完成了從1G到4G時代的跨越,手機也從印象中高端人士才能使用的昂貴笨重的“大哥大”進化成了尋常百姓家的方便快捷的輕薄智能機型,已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必不可少的物品。從2000年摩托羅拉公司推出第一部智能手機至今,智能手機的攝像頭、內存、外觀無一不在發生著變化,然而有一點,從始至今,手機的外觀設計或許很多樣化,但是它的后蓋材料卻不外乎金屬及無機非金屬兩大類。由于5G時代手機對電信號接收及無線充電的需求,后蓋去金屬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我們不去否定金屬后蓋的未來發展,但顯而易見,未來手機行業后蓋材料正逐步倚重非金屬材料。
說起手機后蓋非金屬材料應用,我們不得不首先說下手機后蓋的開山鼻祖—塑料。由于可塑性強、無信號屏蔽、加工難度低、成本低等優點,塑料后蓋備受手機廠家青睞并沿用至今。作為曾經的王者,諾基亞對塑料的理解和應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采用聚碳酸酯(PC)材料的Lumia系列旗艦機是業界有名的代表,湖藍色的Nokia N9/Lumia 800和明黃色Lumia 920/1020都是一代人心中無法超越的經典。蘋果作為新時代的王者,也曾經做出過iPhone 5c這樣的聚碳酸酯代表作,其高飽和度的色彩風格和高光亮面的質感也重新賦予了塑料另類的氣質,時至今日,很多標榜全金屬一體化機身和2.5D弧面玻璃的千元機仍然難以比肩。然而想把手機塑料機身做得高端卻并不容易,隨著消費的升級以及工業技術的進步,塑料現在已經不是智能手機后蓋材料的主流,塑料材料硬度普遍偏低,容易出現劃痕,且使用久了容易變色,品質隸屬低檔。塑料機身正逐漸成為低端產品的代名詞,中高端主流機基本不采用塑料,塑料手機后蓋廠家對此也只能發出一聲嘆息。
其次我們探討下手機玻璃后蓋,2007年蘋果在初代iPhone的屏幕上采用了玻璃材料,由此手機便與玻璃結緣,今年9月初,蘋果又重新推出了iPhone8和iPhone X,機身重新采用玻璃材料,可謂回歸初心。和金屬這種極度需要加工工藝來體現質感的材料不同,玻璃本身的晶瑩剔透讓手機的質感不會太差,也正是因為這種透明,手機的著色也不像金屬的陽極氧化工藝那么艱難。更不用說,玻璃沒有金屬的電磁屏蔽特性,手機后蓋不用特別設計惱人的塑料天線條帶。雙面玻璃材料正逐漸興起,成為了智能手機的一大主流趨勢。
最后我們再來說說近年來火爆手機行業的新寵——手機陶瓷后蓋,上面說到的手機玻璃機身相比陶瓷有兩個致命的缺點,一個是玻璃的硬度還不夠大(小于6.5H),在日常使用中,玻璃機身的手機也容易出現劃痕、劃傷等問題,這也是目前玻璃機身手機體驗感最差的地方,玻璃材料另外一個硬傷就是脆性大,比陶瓷更難進行機加工。在目前的情況下,采用玻璃材料的手機多是采用了“玻璃后蓋+金屬中框”的設計,這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全玻璃機身仍有差距。
陶瓷作為手機后蓋材料其實有著先天的優勢,它兼顧了金屬與玻璃兩種材料的優點,既有金屬的質感又有玻璃的鏡面光澤,而且其硬度僅次于鉆石(可達8.5H),相對于玻璃更加耐磨,很難出現劃痕、劃傷,且陶瓷具有溫潤如玉的觸感和獨特的珠寶質感,同時陶瓷也具有更加豐富的可加工性,除2D、2.5D及3D結構,還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的全陶瓷unibody機身,宛如一塊瓊玉,堪稱“藝術品”。我們了解到目前用于陶瓷手機后蓋的粉料和人造水鉆的粉料為同一種材料,屬寶石級材料,質地高貴,且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可以說是顏值和內涵并存。也正因為有如上諸多優點,手機陶瓷后蓋正作為高端機型后蓋材料進入主流手機廠商的視野。手機陶瓷后蓋的生產橫跨了納米級粉體生產、制漿再到成型、燒結、后加工的諸多工藝環節,產業鏈條長、制程復雜。而目前陶瓷后蓋產能和良品率不斷提升,在未來手機后蓋領域將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市場其實爆發在即。
手機后蓋非金屬化風口已經來臨,塑料、玻璃&陶瓷誰將乘風而上,我們將拭目以待。
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