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的“POLYTPE→”快速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分享給朋友們
微信公眾賬號"polytpe"
中國熱塑性彈性體論壇網址:http://bbs.polytpe.com
感謝壇友:嘉嘉520 供稿!
塑料袋套碗,在很多食客看來,似乎已司空見慣。但其帶來的食品安全隱患,卻被很多人所忽視。
今后不可以用塑料袋套碗了!為了朋友健康!請轉載到朋友圈!!
碗上套個塑料袋,這對于常吃釀皮、麻辣燙的公眾來說并不陌生。今后,這種現象不允許了。11月13日,自治區食藥監局下發通知,在全區范圍內開展專項行動,禁止餐飲服務環節使用塑料袋套碗、使用非食品級塑料袋外帶的行為。
自治區食藥監局對各類大中小型飯館檢查時發現,塑料袋套碗現象在一些經營麻辣燙、涼皮、羊雜、燴肉等小飯館里相對普通。這些塑料袋多為一次性塑料袋,在高溫、油脂環境下,可分解析出有害物質,長期使用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存在食品安全隱患。對此,自治區食藥監局要求各級食藥監部門開展拉網式檢查,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里,重點檢查各級各類學校食堂、麻辣燙店、旅游景區餐飲單位和餐飲類食品攤販。檢查內容包括:是否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套餐具盛放食品,是否使用非食品用塑料袋盛放、出售豆漿、油條、釀皮、燒烤、串串香等食品。
其實,對于餐用具的清洗和消毒,食藥監部門是有嚴格規定,保證給消費者使用的餐用具是安全衛生的。因此在此次集中檢查中,除緊盯塑料袋,還將嚴查重復使用一次性餐用具和集中式消毒餐飲具,并對餐飲經營單位定期檢查消毒設備、設施是否處于良好狀態等。
自治區食藥監局相關處室負責人表示,此次專項整治將持續至年底,但對于塑料袋套碗和用非食品用塑料袋外帶食物的行為,將長期嚴抓。希望公眾加入對經營單位的監督隊伍,如發現問題可撥打12331投訴舉報。
專家解讀
塑料袋裝食物危害幾何?
寧夏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高級工程師邢雅琴介紹,常見的塑料包裝袋有三類,一類是由聚乙烯、聚丙烯和密胺等原料制成,無毒,可用來包裝食品;第二類由聚氯乙烯制成,有毒,不能做食品包裝袋使用;第三類是帶有各種顏色的再生塑料袋,是用回收的廢舊塑料制品加工制成的,不能作為食品包裝袋。其中第二類和第三類塑料袋在制作過程中,需加入穩定劑、增塑劑等多種添加劑,這些添加劑中的一些有毒物質,在溫度提高或存放過久,特別是接觸到油脂性的食品時,便會分解滲透、溶入到食品中,對人體危害較大。
寧夏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邵佩蘭認為,一些劣質塑料袋原料來源往往十分復雜,可能由廢棄塑料藥瓶、一次性針筒等廢塑料粉碎而成,這些廢塑料含有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食品溫度超過50℃時,塑料袋中的鉛等有害物質就會溶入食品中,對肝臟、腎臟有損。即便是食品級別的合格塑料袋,也耐不了超過100℃的高溫。尤其盛放高油脂食物,會加速塑料袋中化學物質的分解,有害物質析出并污染食物。此外,即使在常溫或冰箱冷藏條件下用塑料袋裝油性食物,其有害成分也會緩慢析出。 知識學堂 如何識別有毒和無毒塑料袋?
1.看無毒塑料袋呈白色,透明或微透明,質地均勻;有毒塑料袋則為彩色或雖為白色,但透明度差,較混濁,塑料表面拉伸不均勻,有小顆粒。
2.聽用手使勁抖動塑料袋,若發出嘩啦的清脆聲,是無毒塑料袋;聲音小而悶的,是有毒塑料袋。
3.摸塑料包裝袋表面很光滑,無毒的:發粘、發澀、有蠟狀感的,則有毒。
4.沉水試驗把塑料袋放入水中,將其按到水底,漂出水面的為無毒塑料包裝袋,沉在水底的是有毒塑料包裝袋。
5.燃燒試驗無毒塑料袋易燃,火焰尖端呈黃色,局部呈青色,燃燒時像蠟燭淚一樣滴落,有石蠟味;有毒塑料袋不易燃燒,離火即熄呈黃色,底部呈綠色,軟化能拉絲。 邢雅琴提醒,公眾在購買食品塑料包裝袋時,一定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外包裝標示完整且注明“食品用”的產品,千萬不要貪圖便宜購買小攤販手里包裝簡陋或無包裝散放的三無產品。
用塑料袋裝食品有何禁忌?
1.盡量少用塑料袋盛裝熟食。塑料袋包裝熟食后,常易引起食物變質。另外,塑料袋本身也會釋放有害物質而污染食物。
2.不使用超薄塑料袋。超薄塑料袋在生產過程中加入增塑劑,而增塑劑對人體健康極為不利,國家法律也禁止生產銷售超薄塑料袋。
3.不用塑料袋盛裝含油脂、酒精類食品。含油脂酒精類食品會使聚氯乙烯塑料袋中的鉛溶入食品中,且這種塑料袋也不能盛裝溫度50℃以上的食品。
4.不用一般塑料袋在微波爐中加熱。普通塑料袋盛裝食物放入微波爐中加熱易產生致癌物質,應使用專門的微波爐加熱塑料膜和專用容器。
5.不要用彩色塑料袋直接盛裝食品,尤其顏色特別深的塑料袋很可能是用回收廢舊塑料重新加工而成。
更多熱塑性彈性體資訊,請閱讀原文
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