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走訪企業,2018年過的比往年來得更難一些。今天我們要提的車用改性塑料,走到了十字路口;所謂走到了十字路口,就是到了一個決定怎么走下去的關鍵時刻。
圖 2018年10月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12.99%,連續兩月兩位數的下跌,實則說明拐點已經到來
為何說車用改性塑料,而不是車用塑料? 車用改性塑料是采用塑料原材料加上增強、增韌等材料(如滑石粉,鈣粉,玻纖等),一般是共混改性,且大多數過程都是物理改性。原材料我們所熟悉的有PP、PC、PC/ABS、尼龍6/66。
圖 玻纖增強PA6應用于汽車進氣歧管
大家知道這兩年原材料漲價特別厲害,以2018年為例,原材料PP漲價超過30%,尼龍接近80%。做改性塑料的,利潤能有多少?而汽車行業大客戶價格可能一年談一次,一漲價不僅是利潤沒有了,還要虧損。國內的比較好的車用改性塑料企業,PP和PA都是其很重要的產品組成。
圖 滑石粉填充低密度PP應用于汽車門板
改性塑料企業處于供應鏈的中間,上游漲價沒得說(大部分都是巨頭,國內有,國外也有),下游是制品企業,對客戶的報價很難跟隨原料的上漲而上漲。因此利潤空間受到了壓縮。
今年的汽車行業大家都是知道的,先來看下圖,藍色的就是2018年的銷量,從7月份開始到10月份都比2017年要差,而9月、10月兩月連2016年的銷量都沒有達到。可以說汽車行業已經遇到瓶頸了。汽車銷量不行,那么改性塑料競爭就成了存量市場的競爭。
有業內人士預測汽車寒冬會有幾年,改性塑料面臨生死期,小的企業很多倒閉,行業會整合;環保壓力會持續、以前粗放式發展已經不可持續、上游原材料價格更加不可控,大企業都很頭疼,小企業生存空間更加艱難,汽車行業想大幅增長比較難了,量擺在那里。
改性塑料的下游行業汽車行業,將從增量競爭變成存量競爭,競爭更加慘烈,行業集中度提高,勝出的要么是效率(性價比),要么是不同(分化的新品類),倒逼我們自己思考如何選擇客戶,如何自我革新。當然也可以把眼光放到其他增長型的行業,尋求新的增長點。
如果大家不明白行業集中度帶來的影響,可以參考手機行業,一旦有客戶掉隊,整個供應鏈就麻煩了,貨款,欠款難收,破產倒閉在所難免。大家可以看看上圖,自主品牌市場份額開始下降,日系和德系在增加,一個存量市場,跟對誰,其實是運氣也是實力。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是萌芽,發展,快速增長,增長放緩,然后慢慢的下滑,歷史總是重演,十字路口,大家好好把握吧。
為促進汽車用塑料輕量化,環保,安全,舒適性和個性化發展,現艾邦建有新能源汽車材料群,歡迎產業鏈上下游的朋友入群探討,共謀進步。
推薦閱讀:
閱讀原文,即可加入
始發于微信公眾號: 艾邦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