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的發展和經濟總量密切相關,同時也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具有戰略性意義,在某種意義上也能促進產業的升級和提高整個制造業的效率。印度的總人口和中國相差不大,經濟總量在2017年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但是經濟增速卻一直排在新興經濟體的前列,2014年印度的經濟增速首次超越中國,在較高的經濟增速推動下,印度汽車產業的發展也開始進入快車道。
一、印度成全球第四大汽車銷量國,發展潛力巨大
近年來,全球乘用車市場正在發生變化。美國乘用車市場已經飽和,中國市場銷售增長放緩。此外,由于柴油需求下降,德國的汽車銷量也正在下降。與此同時,印度市場正在興起,并爆發出巨大的潛力。2017年,印度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銷量國,2017年銷量同比增長9.53%至401.88萬輛,預計2018年增速將超過7%。有分析認為,印度在2020年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在超過13億的巨大人口基數下,印度千人汽車保有量不足30輛。而2016年中國千人汽車保有量140臺,總體而言仍屬于年輕的汽車消費市場。所以相對美國、德國、日本等汽車工業非常發達的國家而言,印度的汽車普及度低,人口基數大,汽車工業發展空間巨大,是汽車銷量增長的“潛力股”,是全球最具增長潛力的汽車市場。
圖 2016年全球各國千人汽車保有量,數據來自中國產業信息
從印度整體的汽車工業發展情況看看,印度汽車工業起步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40年代,其最強大的民族汽車品牌“塔塔汽車”成立于1945年。
然而,受到國情、政策等因素影響,印度汽車發展并不順利。經濟不發達導致印度汽車市場發育不良,企業發展速度也受到限制。直到進入21世紀,隨著印度政府允許外資100%持股等政策的出臺,才刺激印度汽車產業重新煥發活力,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
2017年,印度汽車產量為448.9萬輛,排名世界第五。從汽車銷量來看,2015年,印度全年乘用車銷量首次超過200萬輛,2017-2018財年,印度汽車銷量為414萬輛。在2018年的前4個月中汽車銷量,中國第一,歐洲第二,美國第三,日本第四,印度第五。
目前,印度汽車市場潛力較大,中產階級和年輕人將成為汽車消費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有分析指出,到2020年,印度汽車產量將居全球第四位;印度將成為全球第三大乘用車市場,占全球乘用車市場份額將達8%。
近年來,原油價格下跌,印度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汽車市場需求擴大,全球眾多汽車巨頭在印度重新布局,再度看好印度汽車市場發展前景。
二、印度汽車市場競爭激烈,汽車巨頭加快布局
印度現已成長為汽車銷量居世界第4位、全年達400萬輛的市場,在10年的時間內擴大至2倍。IHS Markit預測,印度新車銷量今后將維持年率近1成的增長,到2020年將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3位。
圖 印度汽車市場2007-2017年銷售增長,圖片來自日經中文網
而印度自身的汽車工業雖然有一套初具規模、較為完整的汽車產業鏈,但是自主車企發展水平低,技術匱乏,總體車市格局比較初級(相對中美),低端靠自主,中端靠合資,高端/豪華車的份額低且基本被BBA占據。所以,印度作為新興市場國家,汽車市場不僅在數量增長方面,在技術創新方面也在成為世界的主戰場。
1. 印度汽車市場格局
從品牌來說,馬魯蒂鈴木、印度塔塔、韓國現代、印度馬恒達和日本豐田五大汽車巨頭占據了印度近80%的市場份額。雖然外資汽車廠商占比較大,但是印度塔塔汽車和馬恒達汽車等本土品牌也在逐漸發展壯大。
目前,馬魯蒂鈴木市場份額最大,占據市場30%的份額。其次是印度塔塔,占據印度商用車市場份額超過50%,同時印度塔塔也是全球前十大商用汽車制造商,現代與馬恒達各自占據市場10%左右的份額。排名第三位和第四位的現代、馬恒達的市場份額均在10%左右,馬恒達是印度本土最大的SUV生產廠商。
跨國汽車企業主要以代工模式在印度進行整車生產,關鍵核心技術由外國投資者掌握,且印度尚未建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很多零部件不能自主生產,因而印度本土汽車行業整體競爭力不強。印度政府致力于成為全球汽車及零配件制造中心,努力提高零部件的本土化率。
2.石油依賴進口,政府力推新能源汽車
印度石油資源極度缺乏,是一個嚴重依賴石油進口的國家。一般認為,印度國產石油能滿足其20%的國內需求,其余80%需要進口。印度貨幣盧比兌美元匯率下跌,而國際市場上的原油價格卻暫時徘徊在較高水平,貨幣貶值推高了能源價格,使得相關企業業績迅速惡化,汽車企業紛紛提價。
能源供應安全、能源價格上漲以及能源引發的環境問題等因素直接促使印度政府采取新能源政策,開始為推動純電動汽車(EV)的普及而設置具體的數值目標。
2017年印度政府宣布國家級的電動和混動等新能源車輛產業促進計劃,目標在2030年實現全部新出產車輛電動化。印度車企順應政府號召,大力發展電動汽車。2018年2月的新德里車展上,馬恒達(Mahindra&Mahindra)和塔塔汽車公司推出了一個系列新能源汽車,僅塔塔就推出了超過60款電動汽車車型。
同時,為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近年來印度政府不斷在購車補貼、稅收優惠、鋪設充電設施等方面推出眾多政策。
在基礎設施配套方面:政府將大量鋪設充電設施,為上路的新能源汽車提高行駛里程增強保障,目前印度政府已經啟動了充電樁的采購程序。
在政策支持方面:2014年2月政府開始對汽車消費稅進行最高達6%的臨時減免;2015年印度為治理污染推出電動車推廣計劃,為購買者提供補貼;
2018年印度政府再次簡化新能源汽車購買手續,降低購買新能源汽車所需保證金并允許更多折扣等。
同時,印度政府承諾將嚴控汽車尾氣排放量,促進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此外,政府將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給予稅務優惠,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在政府的支持推動下,未來印度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將迎來快速發展階段,龐大的市場空間將釋放出巨量的投資機遇。
3.成全球最有盈利前景汽車市場,海內外品牌競相布局
由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領導的印度政策智庫在2015年宣布了一項15年的路線圖,計劃到2030年實現所有新車的電氣化。
而印度已成長為汽車銷量居世界第4位、全年達400萬輛的市場,2030年更有望達到1000萬輛的增長市場,政府這一雄心勃勃的政策的發布,勾動了全球汽車制造商的神經。海內外20多個品牌相繼進入并展開激烈競爭,印度汽車市場今后很有可能成為亞洲屈指可數的激戰市場。
除了馬恒達(Mahindra Electric)和塔塔汽車(Tata Motors)兩家印度領先的本地汽車制造商大力布局電動汽車以外,合資及國外車企也開始紛紛競逐占據市場份額。
馬魯蒂鈴木、韓國現代和日本豐田等日韓車企較早進入印度市場,馬魯蒂鈴木更是印度最大的汽車制造商。 起亞汽車也將在2019年中期,在印度南部安得拉邦起用年產能30萬輛的工廠,投資額為11億美元,首先量產以概念車為原型的SUV。加上同屬一個集團的現代汽車,韓國車企的產能將達到全年100萬輛。
除了日韓車企以外,歐美車企也早已進入了印度市場,ABB仍然是占據市場份額最多的豪華品牌。且部分已退出印度市場的車企也正在探索重新進入印度市場,比如法國標致雪鐵龍集團、通用等。
而中國車企近幾年也躍躍欲試,早在2014年北奔重汽擬攜多款車型進軍印度市場。
據外媒報道,中國最大的SUV和皮卡制造商長城汽車公司計劃2021-2022年進軍印度市場。
此外,比亞迪在印度已開始生產電動公交,而重慶長安汽車曾表示將于2020年進入印度市場。
上海汽車集團也發表聲明稱,將在印度建立其首家全資汽車制造工廠,并將旗下MG品牌引入印度,新工廠預計將于2019年開始運營,2019年將在印度推出名爵汽車。上汽稱,到2025年將在印度投資500億盧比以確立在該國的存在。
10月底,有國外媒體報道中國品牌寶駿在德里—— 齋浦爾高速公路上測試他們的小型電動車--E100。
寶駿E100是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寶駿品牌首款新能源汽車,于2017年7月21日上市。目前在國內銷售。如果該車進軍印度,與它的同類型車輛Nano EV將進行競爭印度市場。
印度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研發能力、車型引進、配套充電設施等正在建構中,且目前印度還沒有新能源電池制造產業落地,缺乏全國性的充電網絡。顯然,這一發展階段也意味著印度新能源汽車市場蛋糕的分配將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間。
三、全球橡塑材料企業的布局
現印度已經超過德國,成為僅次于中國、美國和日本的世界第四大汽車市場。隨著印度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汽車非金屬材料市場也在不斷增長。
國外汽車品牌在印度的布局也帶動了品牌本身的橡塑材料供應商,如德系車的巴斯夫、蘭蒂奇等,美系車的杜邦、普立萬、塞拉尼斯等,中國車企的金發、納巖等等。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近幾年都有哪些橡塑企業在印度大力布局。
1. 普立萬
-
2014年,在浦那建廠,生產著色劑和添加劑濃縮液,服務于運輸、電子電氣、醫療保健、電線電纜和包裝等終端市場。
-
2017年,該產能擴產,開始生產特種工程材料。
-
2018年8月,欲耗資32億美元收購印度工程塑料制造商Formulated Polymers,以強化印度市場業務。
-
2018年10月,在浦那工廠新設TPE生產線和技術中心。
2. 金發科技
-
2013年7月,出資約2000萬元人民幣收購印度本土改性塑料上市公司HYDROS & S INDUSTRIES LIMITED約92.5%的股權。
-
2015年12月,宣布在印度浦那建設年產20萬噸改性塑料的大型基地。
-
2018年4月,印度浦那年產達20萬噸改性塑料的大型基地開工。
3. 利安德巴塞爾
2015年,收購印度聚丙烯改性料生產企業SJS Plastiblends,拓展其聚丙烯改性材料在全球的生產足跡,加強在印度汽車市場的競爭力和地位。
4. 杜邦
-
2008年,杜邦在海德拉巴邦的知識中心建立。
-
2011年9月,杜邦宣布其印度創新中心在普納正式開放。
-
2013年8月,美國化學巨頭杜邦在印度海得拉巴設立了新應用開發中心。
5. 巴斯夫
-
2006年中,巴斯夫聚氨酯印度有限公司(BPIL)在印度新孟買建成,主要生產汽車、冰箱、建筑及制鞋領域用聚氨酯產品。
-
2011年6月,巴斯夫290萬美元收購科寧印度公司。
-
2014年10月,巴斯夫印度有限公司于印度古吉拉特邦達赫的大型化工生產基地開幕。
6. 索維爾
Solvay集團在印度有8個工廠/管理站點。
-
2014年10月,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工廠將把樹脂產能擴大25%。
-
2017年10月,在印度新建了一個制造礬類聚合物的新工廠,致力于生產聚醚礬(PESU),到2019年中期將達到全能生產。
7. 塞拉尼斯
2018年10月,塞拉尼斯將收購印度工程塑料生產商Next Polymers Ltd。
8. 蘭蒂奇
2006 年,蘭蒂奇與印度 Modi 集團達成協議成立合資企業,并創辦銷售處。
9. 納巖
-
2015年底,APPL-Rossence合資公司成立。
-
2018年6月,納巖科技-印度APPL合資公司LFT生產線成功安裝試機。
10. 臺橡
-
2010年4月,臺橡、印度石油公司(IOCL)、日本丸紅株式會社(Marubeni)合資成立 ISRPL(Indian Synthetic Rubber Private Ltd.),由臺橡授權生產乳聚苯乙烯-丁二烯橡膠(ESBR)技術,年產能12萬噸。
-
2018年4月,臺橡提高對合資公司 ISRPL持股至50%。
11.凱柏膠寶
-
2006年,凱柏膠寶?設立印度分公司 KRAIBURG TPE Private Limited ,成功進軍印度和斯里蘭卡市場。
-
2012年,凱柏膠寶? 印度分公司在班加羅爾設立運營辦公室和倉儲設施,在浦那和德里組建了銷售團隊。
凱柏膠寶?在印度 推出了多個系列的醫療產品,目前還沒有當地熱塑性彈性體制造商可生產類似產品。
現艾邦建有橡塑產業群,杜邦、巴斯夫、DSM、索爾維、蘭蒂奇、河南君恒、南京聚隆、金發、新和成、杰事杰、普利特、中廣核俊爾、意普萬、華力興、德眾泰、聚賽龍等企業加入歡迎產業鏈上下游的朋友入群探討,共謀進步。
推薦閱讀:
活動推薦:邀請函:第三屆特種工程塑料論壇(2019年4月24日 蘇州)
第三屆特種工程塑料論壇
The ThirdPPA,PPS Forum
(2019年4月24日 蘇州)
主要議題:
序號 |
議題 |
1 |
PPS在電子領域的應用 |
2 |
PPS在新能源汽車的應用 |
3 |
特種工程塑料發展以及趨勢 |
4 |
高溫材料配色解決方案 |
5 |
擠出級PPS材料開發與應用 |
6 |
PPS合成工藝路線以及發展 |
7 |
PPS改性的研究 |
8 |
PPS在5G時代的應用 |
9 |
高溫尼龍在汽車上新應用 |
10 |
新型高溫尼龍發展與應用 |
11 |
高溫尼龍在消費電子領域中的應用 |
12 |
高性能尼龍在筆記本等消費品的應用 |
13 |
高溫材料的改性工藝 |
報名方式:
1. 會議報名聯系:
肖小姐:18476350855(同微信號)
郵箱:Service@polytpe.com
2. 在線報名:
閱讀原文,即可報名
始發于微信公眾號: 艾邦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