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Argus金屬2022年2月1日發布的信息:中國以外的一些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重新開始進軍固態電池領域,這標志著它們向新一代鋰離子技術邁進。上周,日產、雷諾和三菱宣布在未來五年內向電動汽車投資230億歐元(合259億美元),作為已有聯盟的一部分。除了投資現有技術,該聯盟的目標是在2028年年中實現全固態電池(ASSBs)的大規模商業生產。根據該聯盟的數據,到2028年年中,電動汽車將降至與內燃機汽車相當的價格,約為65美元/千瓦時。ASSBs提供了更大的容量,沒有爆炸的風險,這意味著昂貴和沉重的電池管理系統可以刪除。它們也可以快速充電,比傳統的鋰離子電池多持續數千個充電周期。總部位于美國的電池制造商QuantumScape上周表示,其新電池完成了400次連續15分鐘的充電循環,容量從10%到80%,并保持了遠高于80%的電池健康——這在固態市場上是第一次。目前鋰離子電池的典型壽命是2000-3000次循環,之后會出現明顯的退化,但固態電池在高密度下可以達到10000次循環。15分鐘的充電時間也使電動汽車更接近燃油車輛在加油時的時間。?QuantumScape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Jagdeep Singh表示:“我們認為,像這樣的創新對于縮小電動汽車和內燃機汽車之間的性能差距至關重要,代表了電氣化交通領域的未來。QuantumScape由大眾汽車支持,大眾汽車在2018年向該公司投資了1億美元。在其他地方,德國奔馳與臺灣固態電池初創公司ProLogium達成合作,提供了一筆未披露的兩位數百萬歐元的投資,并在董事會占有一席之地。Prologium預計將在2022年底前擴大其第一家商用電池工廠,并在本十年晚些時候實現大規模生產。總部位于美國的通用汽車上周宣布,將進一步投資70億美元的電動汽車供應鏈,由該公司的四家工廠共同投資,其中包括一家生產通用汽車Ultium儲能平臺的工廠。雖然Ultium不是固態電池,但它正在與韓國浦項制鐵公司合作開發,后者正在開發固態電池。通用汽車此前曾表示有意進軍這項技術。其他美國初創企業正在向固態電池的商業化大規模生產邁進。總部位于加州的Sparkz,在加州能源委員會的支持下,最近宣布在利弗莫爾開設一個試點工廠。總部位于馬薩諸塞州的Factorial Energy公司宣布從汽車制造商Stellantis和梅賽德斯奔馳獲得2億美元的投資。其設施的建設將于今年年初開始。Factorial Energy首席執行官黃思俞表示:“這筆資金將使我們不僅能夠推進核心研發,還能擴大我們的團隊規模,并投資于制造設施,以推動商業生產。固態將減少對昂貴金屬的需求,如鎳和鈷。這兩種礦物都出現在美國政府的關鍵原材料清單上,并涉及供應鏈風險,尤其是在消費者和政府對全球儲量控制有限的情況下。減少對這些原材料的依賴已成為美國和歐洲企業的優先事項,這些企業也注意到供應鏈的可持續性。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鋰電產業通):日產、雷諾、三菱等企業投資固態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