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光伏各高效電池板塊出現較大波動,topcon和異質結出現蹺蹺板效應,這是此前市場在錯誤輿論引導下出現的思維慣性。實際上多條技術路線并行是未來三年產業大趨勢,都是從0到1的邏輯,共同對perc形成替代,市場空間足夠大且在不斷增長,當前位置滲透率都很低,未來只有一條技術路線能勝出這一論斷是不科學的,各路線都是雙周期嵌套(產業大趨勢+技術滲透周期)均存在投資機會,只有快慢之分,沒有對錯之分,關鍵看成本性價比和產品差異化。
TOPCON:
目前晶科作為龍頭已滿產16GW產能,良率持平PERC,下半年投產合肥8GW+尖山11GW;鈞達6月滁州8GW設備搬入,Q3產能爬坡,年底有望開工8GW。
成本方面,頭部企業目前已實現一體化成本5分/W以內,隨著Q3硅片厚度降低至140μm以下,成本有望持平;溢價方面,已量產效率24.75%,年內目標25%,TOPCon較PERC將溢價1毛/W以上,屆時有望實現1毛/W以上超額利潤。
目前TOPCon量產性及性價比最高,有望為企業貢獻顯著業績彈性,后續重點關注Q3龍頭業績兌現水平,以及下半年其他頭部企業擴產動作,有望為行業帶來催化。
HJT:
華晟已滿產400MW,6月投產2.3GW,在建7.5GW明年滿產。金剛已投產600MW,剩余600MWQ3投產,新擴4.8GW計劃10月設備搬入;隆基600MW產中式能預計Q3逐步爬坡。
成本方面,華晟目前非硅成本較PERC高2毛,隨著Q3導入鋼板印刷、銀包銅、130μm以下薄片,一體化成本有望實現持平;溢價方面,已量產效率24.5%,隨著微晶導入年內效率25-25.5%,屆時有望實現1毛5/W超額利潤。
目前HJT經濟性仍有提升空間,預計華晟下半年實現制造端盈利,但后續優化工藝降本增效巨大,為企業貢獻顯著估值彈性。后續重點關注Q3以后華晟金剛新工藝導入水平,以及隆基等老玩家對于HJT進展動作。
XBC:
隆基HPBC已招標34GW,預計Q3至年底逐步投產;愛旭ABC已招標8.5GW,預計Q3起進行投產。
成本方面,由于隆基P型硅片/低銀耗、愛旭無銀化技術導入,XBC投產后有望實現一體化成本持平;溢價方面,HPBC25%以上、ABC25.5%以上,考慮海外分布式高端市場溢價,有望實現2毛/W以上超額利潤。
XBC定位高端盈利彈性最大,但其技術難度最高,目前量產技術僅掌握在少數手中,量產穩定水平值得持續跟蹤。重點關注隆基、愛旭Q3后投產進展及產品發布情況。
來源:硬核調研
END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光伏產業通):光伏電池新技術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