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輕的金屬,鋰在金屬中比容量最高、得失電子能力強,因此鋰又是電池的理想材料,是天生的“能源金屬”。鋰行業隸屬于有色金屬行業中的稀有金屬子行業。鋰礦經冶煉加工后可制得多種鋰鹽產品,傳統上廣泛應用于玻璃陶瓷、潤滑等領域,被稱為“工業味精”。如今全球電動化浪潮為鋰撐起前所未有的巨大空間,鋰產業已成為各國爭相發展的新興朝陽產業。鋰行業細分子產業鏈眾多。在鋰產業鏈中,上游主要是鋰礦的開采,目前主要通過鋰礦石和鹽湖鹵水提鋰;中游主要是鋰鹽產品的生產,初級加工階段的產品主要包括碳酸鋰(最基礎鋰鹽)、氫氧化鋰、氯化鋰等一次鋰鹽;進一步加工可制取丁基鋰、金屬鋰等二次或多次鋰產品,其中碳酸鋰和氫氧化鋰按照純度與化學指標也可以分為工業級和電池級,分別用于工業領域和電池領域;鋰下游分布廣泛,碳酸鋰、氫氧化鋰和氯化鋰作為鋰鹽產品的一種,主要應用于電池、陶瓷、玻璃、合金、潤滑劑、醫藥、航天及軍工等領域。
全球鋰資源主要存在于鹽湖鹵水和礦石中;目前已探明的鋰資源中,鹽湖鹵水占58%,鋰精礦占26%。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2022年報告數據,目前全球探明鋰儲量約為8900萬噸,主要集中在玻利維亞、阿根廷、智利、美國、澳大利亞和中國。其中玻利維亞探明鋰儲量就有2100萬噸,是世界上鋰資源儲量最多的國家,世界上最大的鹽灘烏尤尼鹽沼也位于此。
基于《世界能源統計評論》中的數據,過去25年(1995年至2021年)世界主要鋰生產國的鋰產量變化情況如下

由圖可知,過去25年中,世界上主要鋰生產國名單幾乎沒有太大變化,但每年各國的份額占比卻非一成不變。1990年代,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鋰生產國,例如1995年美國的鋰產量占全球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然而如今卻占比不足1%。此后一直到大約2010年,智利后來居上,隨著阿塔卡馬鹽沼(世界上最豐富的鹵水鋰礦床之一)的建成投產,智利一躍成為這期間全世界最大的鋰生產國。
自2010年起,隨著澳大利亞鋰礦石開采量的逐漸增多,澳大利亞取代智利,穩居過去十年全球鋰生產第一大國。隨著近些年電動汽車的飛速發展,全球鋰生產量在2021年首次突破10萬噸,達到10.5萬噸,是2010年的四倍。而這10萬噸鋰金屬中,大約有90%來自地球上的三個國家:澳大利亞、智利、中國。2021年,僅澳大利亞一國就生產了世界上52%的鋰;其次是智利,占比25%;排名第三的是中國,占比13%;阿根廷排名第四,占比6%;其他國家占比均在1%以下。中國作為第三大鋰生產國,雖然產量與澳大利亞、智利有著巨大差距,但在鋰供應鏈中卻擁有著舉足輕重的行業地位。中國除了開發國內礦山外,國內企業在過去十年中還在智利、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家收購了價值約56億美元的鋰礦資源,并且控制著全球60%的電池鋰精加工產能。這為中國在長久的未來發展各類新能源奠定了堅實、可靠、安全的技術基礎,對確保中國未來的能源發展戰略安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全球能源革命浪潮下,中國市場由“政策驅動”向“產品驅動”轉變;歐洲市場由“碳排放+高補貼+稅收優惠”驅動;美國市場推出有史以來針對氣候能源領域最大的投資計劃。全球市場“綠色低碳”發展趨勢驅動鋰元素在新能源汽車、儲能、電動自行車、電動工具等等多種應用場景的需求快速提升。預計在十四五期間全球鋰資源需求年均復合增速有望達到30%以上,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0年約40萬噸LCE快速提升至2025年約160萬噸LCE,有4倍的成長空間。全球汽車電動化提速,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規模快速提升的同時單車帶電量也在快速提升,預計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規模已經超過1000萬輛,同比約有60%左右的增長,我們預計新能源汽車領域消耗鋰資源占比能夠達到將近60%,而目未來這一比例還會持續提升;儲能領域得益于中美大儲+歐洲戶儲需求的快速增長,預計2022年全球儲能電池需求將達到約114GMb,同比增長約72%,我們預計儲能領域消耗鋰資源占比能夠達到約7%,而且預計2025年這一比例將會快速提升至15%。
玻利維亞鋰儲量豐富,“寧王”牽頭!斥資超60億開發受多重因素影響,鋰儲量居于世界首位的玻利維亞,一直未能順利實現鋰礦商業化開采。如今,這種局面將在2023年正式被打破。近日,有消息稱,經過漫長的競標,玻利維亞政府最終選擇由中國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牽頭的企業聯合體開發當地的鋰礦。據悉,該企業聯合體除寧德時代外,還包括寧德時代旗下的廣東邦普以及礦業巨頭洛陽鉬業。據悉,上述三家公司同意初期投資逾10億美元(超60億元人民幣),資金將用來改善道路等基礎設施,并推動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和電池工廠的建設。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22年報告數據,目前全球探明鋰儲量約為8900萬噸,其中玻利維亞探明鋰儲量就有2100萬噸,是世界上鋰資源儲量最多的國家。但由于該國缺乏直接提取鋰的技術,道路等基礎設施發展也存在不足,使得該地自2019年起鋰礦開采項目便陷入了停滯。據悉,圍繞著玻利維亞鋰礦的開采,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的企業均進行了漫長的競標。早2021年底,就有八家公司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和保密協議,在玻利維亞的幾處鹽沼進行直接提鋰技術的試點測試,最終有六家公司參與評估。2022年6月開始,玻利維亞政府開始與這些公司就合作和技術應用條件等進行談判。最終,玻利維亞選擇了由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寧德時代所牽頭的企業聯盟,幫助開發其巨大的鋰資源儲備。相關媒體報道稱,玻利維亞總統阿爾塞在出席項目簽約儀式時表示,這對該國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日子”,因為此舉開啟了玻利維亞鋰的工業化時代。展望2023年,我們預計全球鋰資源端供給增量在28萬噸LCE左右,澳洲鋰礦、南美鹽湖、非洲礦和國內的鋰資源均能貢獻一定的增量;需求端,目前市場對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規模的預估普遍在1300萬輛,儲能領域的需求有望實現翻倍左右的增長;在這樣的假設條件下,全球鋰鹽供需基本面會出現一定的反轉,從2022年的供需短缺轉為2023年的供需過剩,但預計過剩幅度并不明顯,考慮到供給端往往會低預期,而需求端又比較容易能超預期,我們預計供需仍將維持偏緊格局,今年的鋰價可能會出現回落,但整體可能是緩跌的格局,甚至在某些階段由于供需錯配價格還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彈。

資料來源:各家公司公告,安泰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Marklines,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從更長的時間維度來看,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加快資源端布局1. 澳洲之前破產重組而停產的礦山已經逐步復產,部分在產礦山拋出擴產規劃的同時,也有新項目已經啟動建設并逐步投產;2. 南美鹽湖開發有望提速,越來越多中資企業收購南美鹽湖資源,而中國在鹽湖提鋰領域的技術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有望通過新工藝的實施來加快南美鹽湖提鋰的產出;3. 非洲大陸同樣擁有非常豐富的鋰輝石資源,由于國內的礦業公司更熟悉非洲市場,且非洲國家也更歡迎中資企業的投資,從2023年開始非洲礦資源開發有望取得實質性突破;4. 中國國內鋰資源開發也不容忽視,多元化資源類型齊頭并進,包括四川的鋰輝石礦、江西的鋰云母礦以及青海西藏的鹽湖資源,中國加快國內鋰資源的開發有利于保障鋰資源供應的安全和穩定。需求端,全球電動化趨勢不可阻擋,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的發展仍將快速帶動鋰消費,而且鋰也會有更多的應用場景逐步推出,有望快速成長為“大金屬”。《全球鋰資源現狀及發展前景》報告中指出,2021年全球鋰鹽產量約50萬噸LCE,需求量約55萬噸LCE;2022年預計產量約70萬噸LCE,需求量約75萬噸LCE。預計2022年鋰的總需求量(包括庫存積累)可能會增加33%,達到75.5萬噸LCE,而供應則擴大21%,約為67萬噸。因此,供不應求的狀態使鋰價在2022年飛漲,11月,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已站上60萬元/噸關口,相當于2020年6月平均4.1萬元/噸價格的約14倍。但強勢的鋰價終將出現轉折,預計2023年上半年碳酸鋰的價格為6.75萬美元/噸(約為48萬元/噸),到了下半年價格將下跌 35%,至4.75萬美元/噸(約為34萬元/噸)。綜上在需求端成長確定性比較強的同時,供給端也在加速開發,但是由于資源端的開發周期較長,除了現有在產項目擴產之外,新項目從啟動建設到投產往往需要2年以上的時間,綠地項目開發圍期則更長,所以供給端的增長可能會出現較長時間的滯后,雖然未來3年供需緊張格局有望緩解,但總體過剩量并不明顯,鋰價可能會進入到長周期的下行通道,逐步回落到新的底部區間,我們認為新的底部區間可能是在15-20萬元/噸左右的價位。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鋰電產業通):全球“鋰”資源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