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點擊公眾號下方菜單欄左側“微信群”,申請加入群聊
?
一、方形、圓柱、軟包三大電芯封裝技術方向行業總覽
1.1、三大電芯封裝技術的發展歷程
???? 從目前單體電芯的技術分類來看,主要包括圓柱、軟包以及方形電池。其中,圓柱的優勢在于較高的生產效率/較低生產成本(vs.軟包較高的單體電芯能量密度與安全性,方形較長的使用周期),而圓柱的劣勢則主要包括相對較低的單體電芯能量密度與安全性(vs. 軟包與方形較低的生產效率/較高生產成本,方形相對較低的單體電芯能量密度與安全性)。
方形電池:封裝可靠度高、系統能量效率高、能量密度較高、結構較為簡單、擴容相對方便、可以通過提高單體容量來提高能量密度、穩定性相對好。但由于方形電池可以根據產品的尺寸進行定制化生產,所以市場上型號太多,工藝很難統一;且生產自動化水平不高、單體差異性較大,在大規模應用中,存在系統壽命遠低于單體壽命的問題。
圓形電池:與方形都屬于硬殼封裝,圓柱型電池工藝成熟,PACK 成本較低,電池產品良率以及電池組的一致性較高;由于電池組散熱面積大,其散熱性能優于方型電池,但后期依然要面對成組后散熱設計難度大、能量密度低等問題。
軟包型電池:采用鋁塑膜包裝、安全性好、重量較鋼殼和鋁殼電池輕、具有較高的質量比能量、內阻小、循環壽命更長,但是由于型號眾多自動化程度低、生產效率低、成本高、高端鋁塑膜嚴重依賴進口、一致性較差。
預計未來方形電池為封裝形式主流。根據高工鋰電數據顯示,2020年,軟包、圓柱、方形三類封裝形式的市場分別為:9.50%、9.70%、80.80%;預計 2025年,軟包、圓柱、方形三類封裝形式占比將分別達到:15.0%、25.0%、60.0%。我們預計2025年軟包、圓柱、方形電池三者全球出貨量將分別達到:180GWh、300GWh、718GWh.

二、方形、圓柱、軟包三大封裝方式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2.1、方形電池
方形電池:性能適應市場需求,安全性較高適合搭載于中高端車型
方形電池在性能方面更加適合市場需求。方形電池具有內阻小、循環壽命長、封裝可靠度高、耐受性好、成組相對簡單、系統能量相對高等優勢,憑借這些優勢,方形電池在目前階段更加能適應市場需求。但其也具備一些劣勢包括:型號多,工藝難統一,生產自動化水平不高,單體差異大等。
方形電池結構較為簡單。鋁殼體為主流,典型的方形鋰電池主要包括:頂蓋,殼體,正極板、負極板、隔膜、絕緣件和安全組件等。
寧德 CTP 和比亞迪“刀片”各有千秋。比亞迪刀片電池把單個電芯寬度無限拉長,厚度做薄,然后直接把電芯放在整個 PACK 里面進行安裝,盡可能簡化模組。寧德時代 CTP 在模組和模組間采用一種套筒的連接方式緊貼在一起,同時套筒下游固定裝置和整車相連,從而簡化了結構。寧德 CTP 功率密度更高,成組效率更高,對大多數整車廠成本控制更為友善;而比亞迪“刀片”電池在空間利用率上表現更好,結構靈活性和耐久性上更具有價值和想象空間。
2.2、圓柱電池
圓柱電池:能量密度、成組效率低但一致性、安全性較好
圓柱電池能量密度相對較低。目前圓柱關鍵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主導,其容量高、輸出電壓高、優異的充放電循環安全性能、輸出電壓比較穩定、能大電流量放電、操作安全穩定、對環境無污染。
圓柱電池封裝的優勢有:其生產工藝成熟;單個一致性較好;電池包成本低,使用范圍廣;耐高溫,不易爆炸,安全性較好;內阻小,不易自耗電,有望替代鎳氫電池的企業產品。其劣勢包括:整體重量重;空間利用率低;成組效率低;能量密度低;徑向導熱差;單位容量較小;電池管理復雜度較大。
4680為最新突破:全極耳設計主要為了過流和熱擴散。極耳的主要作用是作為極片與極柱的導電通路,決定了電池內阻和電池發熱量。與立式極耳相比,全極耳設計把導電通路從局部小塊,變成了整個平面的線形焊接,使發熱量減少同時強化了快充性能。性能突破。4680 大幅提升了電池功率(6 倍于 2170 電池),降低了電池成本(14%于 2170 電池),優化了散熱性能、生產效率、充電速度、能量密度、循環性能等。

2021年,全球圓柱鋰離子電池出貨量達到121.7億顆,同比增長21.0%。2021年全球圓柱鋰離子電池出貨量增長較快的細分應用領域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車、儲能和電動工具等,而電動兩輪車用圓柱鋰離子電池則因為共享電動車需求大幅度減少以及部分圓柱電池被方形和軟包替代,其出貨量在2021年出現較大幅度的同比下滑。
2021-2025年,全球圓柱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預計將增長98.1億美元,期間市場年復合增長率為6.79%。
軟包電池:性能優異,但成本高可靠性挑戰大
軟包電池電容量和能量密度均較高。軟包電池容量大都在 30Ah-70Ah,其能量密度大多在220V-300V,并且能量密度上最大的優勢就是輕,即便是運用了相同的電芯,三元軟包電池的能量密度也會比鋼殼三元鋰電池高出 40%。
軟包電池優勢還包括:其安全性能好;重量輕,比能量高;內阻小,從而降低電池的自耗;電池容量大,充放電倍率高;外觀設計靈活。其劣勢包括:成本較高,國內多為進口;一致性差,標準化程度低,生產效率低;成組效率低;容易漏液;殼體機械強度低。
軟包電池結構:外殼為鋁塑膜且無頂蓋,軟包電池的基本結構與圓柱和方形類似,包括正極、負極、隔膜、絕緣材料、正負極極耳和殼體,但軟包電池的殼體是鋁塑膜,且沒有頂蓋。加壓工藝是軟包電池成型工藝中獨特環節。鋁塑膜封裝結構決定了極片不能緊密排列,極片之間容易出現空隙,從而影響電池性能,所以在化成兩次充電之間采用滾壓工藝將極片之間的氣體排除。
軟包電池由 AESC 開創,由 LG 化學發揚光大。2007 年,動力電池公司 AESC(日產與 NEC 合資公司)將用于手機產品的軟包電池做到了車規級標準。2010 年后,搭載 AESC 軟包電池的純電動車日產聆風廣受歡迎。2009 年,LG 化學與現代共同推出首款現代 Avante 以及 Forte 電動車,正式邁入汽車電動化時代。2009-2015 年,LG 化學動力電池客戶先后囊括通用、福特、科勒萊斯美國三大主流車企,順利拿下雷諾、沃爾沃、奧迪、戴姆勒等歐洲客戶,并通過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逐漸進入日系車供應鏈。
來源:鋰電界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鋰電產業通):鋰電池三大封裝技術總覽:方形、圓柱、軟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