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艾邦高分子”,了解高分子、塑料以及加工工藝,助劑等知識,關注即可送《塑料微信字典》,回復數字”1“,獲取最新供求信息!
前日在群里有朋友提到如何降低PVC對ABS的腐蝕?這里涉及到PVC的移行問題;這里提到兩個應用場景:
1:我的客戶是做PVC吸盤的,安裝在ABS做的外殼上的,發現不久會有裂痕?
2:PVC電線插頭插在電器的ABS背殼里,插頭和外殼融在一起拔不出來!
我們很榮幸的得到葛教授的回復:于是記錄下本次的聊天內容:
葛教授:
PVC對ABS的污染,起因于增塑劑、潤滑劑,特別是外潤滑劑,其實PVC的主要是助劑在PVC的溶解度造成,軟質的PVC增塑劑用量大,硬質PVC表面潤滑劑比較多;
粵高分子:
恩,應該是潤滑劑造成的,根據他們給我的描述,應該是硬質的
葛教授:
一般我們常用外潤滑劑,內潤滑劑,硬脂酸鹽對ABS的污染較少,但是,外潤滑劑,包括石蠟,聚乙烯蠟,甚至焦油類物質,還是以酯類居多;PVC的相遷移,噴霜,對PVC自身影響不大,但是ABS對于脂類的吸收不好,接觸后,遷移到ABS上面,出現泛黃,噴霜,析油等現象;
舉個例子,配方實例,在汽車的玻璃膠條,最早的是軟質PVC,要很多增塑劑,對PVC影響不大,但是玻璃無法吸收增塑劑,汽車表面表面有油污,用水很難清洗的,這個跟ABS很像的
“不管是增塑劑還是潤滑劑,小分子在PVC中存在相平衡,從高濃度到低濃度轉移,是必然的”;
解決方案:
1、PVC配方調整,調整配方PVC樹脂,根據溶解度參數,硬質的PVC需要足量的外潤滑劑才能表面光亮,現有的配方人員,不了解復雜關系,超過了PVC對外潤滑劑的吸收;其實可以采用多相外潤滑劑,一種主潤滑劑,還有副潤滑劑,幾相補充,任何一種都沒有超過PVC的吸收性,但是合起來比單一量多;(要點,溶解度參數相近的外潤滑劑復配)
2、多相的潤滑劑中,他們的析出之后,析出的多少有差別,即使再少,潤滑劑也會析出,盡量沒有顏色,選擇分子量比較大的;
3、還要考慮到第三個,析出的物質與ABS的反應,對性質的污染,盡可能對ABS惰性的,作為外潤滑劑的。
4、第4個,考慮ABS,丁二烯殘余雙鍵,導致老化,開裂等,對ABS而言,選擇丁二烯含量稍微少,但是足以保證沖擊韌性的ABS;ABS中的改性,適當降低ABS殘余雙鍵的活性,加入抗老化劑,低溫能夠吸收活化基團的抗老化劑;一個更簡單,用ASA改性ABS,耐老化性提高(提高A的含量,降低B含量)
粵高分子:
謝謝葛教授!配方工藝原理講述那么好?。。姆肿訉用婵紤]配方和工藝?。?/span>
葛教授:
高分子材料科學本身是一門試驗科學,一定要從原理上設計配方,經過試驗驗證,就可以少走彎路,提高成功率!
相關技術充電:
PVC為何加入那么多加工助劑?
PVC樹脂分解溫度與加工溫度十分接近。第一個HCl分子脫出,可成為一個“拉鏈式”脫HCl反應。使樹脂出現自加速變色、老化現象。加工時要加入添加劑,防止分解。而為了降低PVC的加工溫度,往往加入大量的增塑劑; |
ABS的結構與性能關系:
ABS樹脂是丙烯腈(Acrylonitrile)、1,3-丁二烯(Butadiene)、苯乙烯(Styrene)三種單體的接枝共聚物。它的分子式可以寫為(C8H8·C4H6·C3H3N)x,但實際上往往是含丁二烯的接枝共聚物與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其中,丙烯腈占15%~35%,丁二烯占5%~30%,苯乙烯占40%~60%,乳液法ABS最常見的比例是A:B:S=22:17:61,而本體法ABS中B的比例往往較低,約為13%。ABS塑料的成型溫度為180-250℃,但是最好不要超過240℃,此時樹脂會有分解。 隨著三種成分比例的調整,樹脂的物理性能會有一定的變化:請一定掌握A、B、S之間關系 |
A:丙烯腈為ABS樹脂提供硬度、耐熱性、耐酸堿鹽等化學腐蝕的性質; |
B:1,3-丁二烯為ABS樹脂提供低溫延展性和抗沖擊性,但是過多的丁二烯會降低樹脂的硬度、光澤及流動性; |
S:苯乙烯為ABS樹脂提供硬度、加工的流動性及產品表面的光潔度。 |
更多技術資料,請回復關鍵詞“ABS”、“PVC”進行獲取!
另外要加入改性塑料以及注塑工藝研發群的朋友,請加微信:18666186648,注明您是做什么的。
5月21日葛教授也將參與高分子論壇500人大聚會活動,將做《塑料的化學改性研究進展初探》的報告,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
↓↓↓↓
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