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推進碳達峰工作作出總體部署。《方案》指出,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循環經濟強調資源集約和再利用,包括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物資回收再生等。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有利于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構建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這對保障國家資源安全,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在構建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的過程中,廢舊物資的循環利用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廢舊物資回收市場在中國的發展已有數十年,但仍處于發展的較前階段,行業資源化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中國廢舊物資回收行業仍存在精細化分揀水平低、部分作坊式小廠回收不規范,導致環保問題、整體回收利用率低、高價值再生應用少等挑戰。
根據商務部的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底,包括廢鋼鐵、廢塑料、廢輪胎、廢紙、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在內的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約3.54億噸,同比增長10.2%;回收總額約9003.8億元。
而據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估算,2025年,中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旨在達到5萬億元。
面對這一潛在規模巨大的市場,如何更好地將再生資源變廢為寶,撬動循環經濟發展,已成為當下中國亟待解決的問題。
如果按照傳統的線性經濟(資源-產品-廢棄物)發展模式,資源總有一天會消耗殆盡。此外,大量廢棄物的隨意處置也會造成環境污染。
“循環經濟”則提供了一種由傳統線性經濟轉型的方案:充分挖掘資源循環使用的價值,從而逐漸將經濟活動與有限資源的消耗分離開來。
以橡膠輪胎為例,中國的天然橡膠資源較為匱乏,但每年的輪胎產量卻在逐年攀升。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統計,自2006年以來,中國的輪胎產量一直穩居世界第一,輪胎總產能占全球總產能的35%,出口量占總產量的一半左右。
同時,中國還是全球輪胎的消費大國。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每年更換下來的廢舊輪胎有2000多萬噸,且廢棄輪胎產生量正在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長。
目前,將廢舊輪胎變成硫化橡膠粉以及再生橡膠,重新走進產業鏈進行下一步生產,是促進廢舊輪胎再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手段。
其中,硫化橡膠粉可用于制作膠管、膠帶等橡膠制品等。再生橡膠則在高速公路、飛機跑道、阻燃材料、橡塑膠底、防水材料、運動跑道等領域有著廣泛運用。
?
比如,廢胎再生硫化橡膠粉具有耐磨、耐老化、防水減震等特性,可將其摻進瀝青混凝土里攪拌形成混合料,用于鋪筑路面。
?
目前,這一廢棄輪胎再利用方案已得到行業內的普遍認可,并被成熟運用。其中,贏創就是深入踐行的一員。
贏創提出的
衛塔耐?(VESTENAMER?)
舊輪胎橡膠瀝青技術
可將廢棄輪胎重新用于路面建設、運動場或操場的鋪設等,從而實現這一材料的循環利用。
采用衛塔耐?技術鋪筑路面,不易產生裂縫、坑洞,可以減少實際使用中的維護施工,從而延長路面的使用壽命。此外,路面的抗滑性也有所提高,噪音較普通路面更低。
該技術已在國內外道路基礎設施建設中成功應用。比如去年在上海化學工業園區的一條道路改造中,就已將衛塔耐添加劑干法橡膠瀝青技術運用其中。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再生資源將由“鼓勵回收”轉向“需求驅動”:再生資源具備資源供給和減排的雙重屬性,采用再生資源可有效減少在原材料開采和加工階段的碳排放。
以廢棄塑料回收為例,為提高塑料回收利用率,各國都提出了要求塑料制品中添加再生塑料的比例要求,各消費品品牌商也因此紛紛做出了再生塑料的使用承諾。
例如,運動服飾巨頭耐克曾在其2019財年《影響力報告》中指出,公司76%的鞋類和服裝已采用了可回收材料。自2010年以來,耐克已累計轉化了從垃圾填埋場等地回收來的超過75億個塑料瓶。
但目前,從消費者日常的廢棄塑料PET瓶、變成可以用做生產鞋子、衣服的塑料材料,最終走上市場重新回到消費者手中,實現循環經濟,還存在諸多挑戰。
中國合成樹脂供銷協會再生PET分會會長曹衛東表示,由于塑料瓶回收的質量仍有待提高,目前再生PET切片價格較高、質量較不穩定,阻礙了PET的大范圍及高品質應用。
此外,中國的塑料瓶在消費前包裝設計,也還有較大的改進空間。例如,一些塑料瓶身上的標簽采用的是非水洗的膠黏劑,需要人力手動進行刮除,殘留的膠黏劑還會影響塑料瓶的再生質量。
采用加工助劑能夠較好的解決上述在回收過程中的工藝難題,并提高塑料回收工藝的效率和質量。
比如,一些表面活性劑可用于脫墨和脫標簽工藝,確保標簽能夠快速被去除;消泡劑可簡化洗滌過程;脫水劑則有助于后續的干燥過程節省能源和時間。根據贏創的測算,這些加工助劑有利于將塑料回收物的量提高約5%。
對于不適合機械回收的塑料廢棄物,化工行業也在研究各類化學回收技術。例如,贏創正在研發一種甲醇醇解工藝,以促進高污染PET廢棄物的回收利用。
該技術可將非常臟、已著色、含有添加劑或外來材料的廢棄塑料作為有價值的原材料進行回收。目前,贏創研發人員已在實驗室中印證了這一技術的可行性,并著力探索如何實現這一工藝的規模化應用。
然而,要真正實現塑料的循環價值,需要來自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升級和創新,價值鏈合作已成共識。為此,贏創已在全球范圍內啟動了一個循環塑料項目,目標是整合公司內部針對塑料價值不同環節的產品,為各個循環階段提供解決方案。
未來幾年內,中國資源能源需求仍將剛性增長,而在資源短缺與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下,資源高效化、循環化利用,提高再生資源的利用水平,已變得十分必要。
同濟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表示,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循環經濟作為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路徑,無疑將成為未來重點發展方向。
縱觀全球,通過發展循環經濟來推動實現經濟綠色增長和氣候目標,也已成為必然趨勢和共識路徑。
隨著資源消耗型的線性經濟逐漸轉型為循環經濟,只有加強科學的回收利用,加快相關創新技術的研發和落地,“廢物”才能真正變廢為寶,創造出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贏創Evonik):變廢為寶,廢物利用如何撬動循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