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EVTank預計,全球動力電池需求將在2025年達到1059GWH,正式進入TWH時代,并在2030年達到2661GWH。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我國負極材料出貨量將達到145萬噸。
面向TWh時代的產能缺口,相關企業負極材料業務加快規模擴張的步伐。
從行業來看,國內鋰電池負極材料的主要供應商有貝特瑞、璞泰來、杉杉股份、日立化成、凱金能源、韓國浦項化學等,頭部廠商目前都在加速擴產。
日前,上海璞泰來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乳源東陽光氟樹脂有限公司與廣東乳源縣政府達成初步投資意向,擬在乳源新建2萬噸/年PVDF與4.5萬噸/年R142b項目,總投資金額約14億元。
1月4日,杉杉科技眉山年產2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正式開工。公告顯示,杉杉2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達80億元,目達產后,預計將實現年產值100億元以上。
據媒體統計,僅今年1月份便有最少5個負極材料項目開工建設,總投資超200億,搶先加速擴產后,相關企業未來市場占有率及行業地位將進一步提升。
此外,負極材料的火熱市場也吸引了國內外上市公司的投資布局,諸多以前不涉及負極材料的企業也開始紛紛加入賽道之中。
2021年11月30日,全球油氣設備龍頭杰瑞股份也開始加快了布局鋰電池負極材料的步伐,其公告稱,公司與嘉庚創新實驗室趙金保團隊合資設立硅基負極材料公司,旨在共同致力于硅碳純品、氧化亞硅純品及硅基復合負極在中國乃至全球范圍內的市場推廣、新技術迭代、工廠建設、商業化市場應用。
11月26日,神馬集團、禹州市人民政府、大唐河南發電有限公司宣布簽約建設鋰電池負極材料產業基地項目。
該項目初步計劃一期投資10.5億元,建設3萬噸/年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項目;之后2至3年,陸續投資30億元,逐步打造年產10萬噸高端鋰電池負極材料產業基地;再經過3至5年,累計投資60億元,打造年產20萬噸的高端鋰電池負極材料產業基地。
數據顯示,2021上半年,國內負極材料出貨量達到33.5萬噸,同比增長150%,其中人造石墨占比最高。相關機構研報指出,預計2021年全年石墨負極材料需求為48萬噸,到2025年達到134萬噸,規模達430億元,其中人造石墨規模超300億元,占比71%。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鋰電產業通):電池負極材料業務加快規模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