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達之于自動駕駛的概念提出已經歷很長一段時間,但是早期多數是針對軍事,或者是概念性的暢想,和日常商用車還有一定距離。但 2021 年 4 月上海車展之后,一大批搭載激光雷達的量產車的涌現吸引了市場眼球,包括小鵬 P5、蔚來 ET7、極狐阿爾法 S、奧迪 S 級、寶馬 iX、智己 L7、哪吒 S 等等。同時,無人駕駛測試項目及車規規模也在快速擴張。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激光雷達突然如此搶手?接下來本文將從需求和供給兩個角度,分析近年來激光雷達加速發展的驅動因素。
一、需求端:下游拉動+政策支持,自動駕駛等級提升關鍵
激光雷達下游應用領域廣泛,主要涉及無人駕駛(ADS)、高階輔助駕駛 (ADAS)、服務機器人和智慧城市及測繪行業。
激光雷達的應用
近年來,無人駕駛車隊規模擴張、高級輔助駕駛中激光雷達的滲透率增加、全球交通政策逐漸放開,車載激光雷達子賽道預計呈現高速發展態勢。據 Frost & Sullivan 統計及預測,2019 年智慧城市及測繪是激光雷達的主要應用市場,占比約 60%,至 2025 年高級輔助駕駛、無人駕駛將成為下游應用主力,分別占激光雷達市場總規模的 34.64% 和 26.30%,乘用車前裝激光雷達領域對整體市場的增長貢獻達到 61%。
2025 年激光雷達在車載領域的應用占比
智能車載領域對整體市場的增長貢獻達到 61%
汽車保有量的提升,帶動駕駛安全的需求。根據聯合國最新的統計數據, 全球每年約有 125 萬人因道路交通事故喪生,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 1.85 萬億美 元。在我國,經濟發展、國民收入的增加使得機動乘用車市場不斷擴張,但也帶 來了交通安全隱患。根據公安部統計,在 2010-2019 年的十年間,我國平均每年發生車禍 20 余萬起,死亡的人數約為 6 萬人,其中94%的交通事故是由人為 因素引發,人工駕駛員因注意力分散、未按道路規則行駛、錯誤路況判斷、酒駕 等因素導致交通事故,成為傳統出行方式一大痛點。
運用高級輔助駕駛系統的車輛,可以通過車路協同技術在人類視覺盲區接收道路信息,或通過激光雷達在光 線不佳的情況下看到人眼分辨不清的障礙物,提前規劃行為決策,避免交通事故。根據特斯拉《2021 年第一季度車輛安全報告》顯示,安裝 Autopilot 自動輔助駕駛系統的車輛安全水平能達到平均的 8.66 倍。
老齡化的趨勢,加速人工勞動與出行效率的追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 60 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到 18.70%,已經超過 0-14 歲幼兒及青少年 17.95%的水平。根據國際標準,中國已經處于中度老齡化的邊緣,可以預見未來 30 年,中國社會老齡化問題將越來越嚴重。
為了持續的經濟發展,需要在減少人力支出的情況下,增加生產效率。在乘用車領域,傳統出行服務中人工成本占運營總成本60%以上,無人駕駛服務能夠縮減這一成本,因而相比傳統的出行服務具有廣泛的商業價值和盈利空間;在某些特定領域,例如環境艱苦的礦山運輸、繁忙的港口快遞物流、枯燥的園區環衛等場景,自動駕駛有著更大的發揮空間,同時也有著更急迫的市場需求。
交通政策的支持,助推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汽車領域的廣泛應用,汽車正加速由機械化向智能化轉變。當前,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紛紛加快產業布局,制定發展戰略,各項技術標準及法規等逐漸完善。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并頻頻出臺支持政策,自動駕駛產業得到迅猛發展。
二、供給端:融資支持+試駕順利,車企紛紛布局激光雷達
資本市場看好商業前景,2021 年全球激光雷達領域融資超 120 億元。早在 2018 年 8 月,Waymo 就被摩根士丹利賦予高達 1,750 億美元的估值,被看好其在無人駕駛出租車、無人物流和無人駕駛技術授權三個業務領域的發展前景。
2021 年上半年激光雷達行業融資金額
據統計,2013-2018 年,激光雷達領域投資規模呈現出平穩增長的態勢,投資數量與投資金額保持正比例增長,投資金額在 2018 年達到 23.87 億元,2019 -2020 年稍有回落后,在 2021 年上半年迎來快速增長,15 起投資事件投資規模高達 120.36 億元,尤其以 5 月份 Magneti Marelli 成功融資 12 億美元為最高。一級資本的支持不僅體現出市場對于激光雷達前景的看好,更為激光雷達行業的發展注入資金。
激光雷達及其上游廠商2020 年-2021 年 7 月典型事件梳理
自動駕駛測試項目快速擴張,無人駕駛不再遙遠。早期無人駕駛出于絕對安全的考慮和法律政策限制,運營過程中往往會設置安全員作為系統的備份,并未實現 L4/L5 的真正跨越。近年來,隨著研發技術的完善成熟與商業模式的不斷探索,實現真正無人駕駛已經不再遙遠。2020 年 6 月,《中國自動駕駛小汽車營運能力分析報告(2019-2020 年度)》報告稱,廣州無人駕駛服務即將步入取消安全員、實現運營級 5G 遠程駕駛的新階段。2020 年 9 月,百度智能駕駛部門負責人指出“5G 云代駕”是無人駕駛出行服務下一步取消安全員的可能商業發展模式。同年 10 月,Waymo 宣布將在美國鳳凰城提供沒有安全員的無人駕駛出行付費服務,并計劃陸續向其他城市拓展。此外,全球范圍無人駕駛測試項目及車隊規模也都處于快速擴張之中,進展順利。
自動駕駛車型密集發布,激光雷達成為吸睛之王。2021 年開始,國內外主機廠紛紛加速布局高級輔助自動駕駛,裝載搭配激光雷達的量產車型密集發布,這將為激光雷達車載應用市場的普及率的提升提供強勁的助推力量。
文章來源:光大證券,激光雷達行業深度報告,分享本文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只為傳遞行業信息

亞馬遜 2 億美元入股激光雷達企業 Velodyne

Aeva推出全球首款具有相機級分辨率的4D激光雷達

亮道智能完成超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加速激光雷達系統集成方案量產裝車

Lumotive與ZKW展示集成激光雷達的汽車大燈
閱讀原文即可加群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智能汽車俱樂部):激光雷達加速發展的驅動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