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
非金屬材料是支持汽車輕量化及電氣化、互聯化、自主化、共享化、循環&可持續的重要部分; -
綜合考慮非金屬材料對各種需求的作用,有助于推動非金屬材料在輕量化的發展。
結論
?
-
非金屬材料,包括塑料和纖維增強塑料(非連續+連續纖維),在輕量化方面,連續纖維更具有優勢和進一步發展的潛力;
- 重點關注“熱塑性連續玻璃纖維模壓+注塑”在電池包、車門及車身結構件的應用開發。
一、材料現狀
?
-
傳統塑料的“以塑代鋼”有局限性,連續玻璃纖維在強度方面有輕量化優勢;
-
連續碳纖維在比剛強度方面有絕對優勢,但成本方面暫無明確的突破方向。
二、應用現狀
?
-
通用&工程塑料(注塑類)主要應用在內外飾、非安全結構件(CBS/座椅靠背/懸置支架)、支架類,暫無預期大幅度增長的案例;其中碳纖維注塑材料,錦上添花;
-
非連續玻璃纖維(SMC/GMT/LFT-D),主要應用在電池上蓋、底護板、非主要承力結構件、外飾件,暫無預期大幅度增長的案例;非連續碳纖維(SMC),個別案例應用在門內板;
-
連續玻璃纖維(濕法模壓/PCM(含熱塑)/RTM),主要應用在電池上蓋、非主要承力結構件(結構加強件),相較于非連續玻璃纖維,輕量化潛力更大; -
連續碳纖維(濕法模壓/PCM(熱塑較少)/RTM),個別案例應用在車身地板、車身加強件等;
-
塑料/金屬復合材料(注塑),結合1和4,應用在CCB、擺臂、動總安裝支架等;
- 天然纖維,主要應用在內外飾,有低碳優勢。
類別 | 材料&工藝 | 輕量化特點 | 應用 | |
塑料(注塑) | 通用塑料—低密度材料 | 注塑用,低密度,高剛度、高流動性 | 內外飾蒙皮類 | 奔馳前后保,特斯拉內飾護板 |
通用塑料—發泡注塑 | 發泡注塑;氣輔成形 | 儀表板/副儀表板骨架、門板、立柱、尾門內板 | 大眾系、現代 | |
工程塑料 | PA6/PA66,滿足耐熱(涂裝)需求 | 車身加強件/CBS 懸置 發動機&變速器&電機油盆 |
Ford Explorer ES8/ES6 |
|
碳纖維注塑材料 | 高比剛度 | Console支架 | Tesla Model S Plaid,ES8,Taycan | |
塑料(非注塑,熱塑性) | 非連續玻璃纖維GMT/LTF-D/LWRT | 塑料纖維與玻璃纖維混編、在線浸漬模壓 | 車下護板、前端框架 | 大眾、BBA |
連續玻璃纖維模壓+注塑 or 混合模壓(熱塑性連續碳纖維受限于成本) | 熱塑性纖維板預成型+注塑 | 底護板 備胎盆 支架 |
P7 Benz S |
|
塑料(非注塑、熱固性) | 非連續玻璃纖維 | SMC | 尾門內板 A面飾板 電池上蓋 |
ES8/ES6 Chevrolet Corvette 歐系電池包 |
連續玻璃纖維 | 濕法模壓、PCM等 | 電池上蓋 | 寧德時代 | |
非連續碳纖維 | SMC | 前門/尾門內板 | Lexus LC Toyota Prius |
|
連續碳纖維 | 濕法模壓、PCM等 | 后地板 B柱加強板 |
ES6 iX |
|
連續纖維拉擠 | 玻璃纖維&碳纖維混合拉擠;纏繞成形 | 車門SOB梁 頂蓋橫梁 后防撞梁 |
ID.4 iX Chevrolet Corvette |
|
其他 | 塑料/金屬復合材料 | 在線注塑 | CCB 擺臂 變速器支架 |
奔馳 特斯拉 |
天然纖維 | 熱塑or熱固均可 | 門飾板 | 理想ONE 沃爾沃 寶馬 |
三、發展趨勢
?
1、整車/系統→非金屬材料
類別 | 行業現狀 (輕量化整體情況) |
非金屬材料現狀 | |
整車 | 油改電平臺逐步被純電平臺替代,但純電平臺趨同化明顯,輕量化依舊有瓶頸 | Cell to Chassis Cell to Car Cell to Body Cell to Frame Structural Batteries 滑板底盤 |
車身地板與電池包集成,總裝安裝,有機會復合材料替代 |
白車身 | 全鋁車身有限,鋼鋁混在純電平臺增多,一體壓鑄,熱成形&第三代高強鋼用量提升 | 純電平臺,25萬左右,采用上鋼下鋁:Aion LX/V、Arcfox αT/αS; 一體壓鑄: 特斯拉、沃爾沃、大眾、蔚小理、長城、吉利、奔馳 |
復合材料的“一體壓鑄”在后地板框架有機會嘗試(非涂裝下車身?);其他低成本復合材料活裝件(防撞梁,車身加強件,備胎盆、前端框架) |
開閉件 | 四門兩蓋鋼鋁為主;背門塑料化增多 | 中低端車型車門開始用鋁:極氪001(30萬) 逍客(13萬) |
塑料門模塊增多;復合材料側門(門內板)有待突破 |
底盤 | 輕量化材料以鋁(鑄造)為主,部分鍛鋁;鎂、復材少有應用 | 前后副車架、轉向節、擺臂、卡鉗、制動盤等采用鋁; 懸置支架部分尼龍,部分擺臂塑料/金屬復合,穩定桿連桿&安裝支架部分塑料 |
連續碳纖維&碳纖維SMC有替代鋁的潛力 |
電池 | 下箱體輕量化材料以鋁為主;鎂、復材少有應用 | 上蓋以SMC/PCM為主,下箱體以鋁擠出/沖壓為主; 復合材料箱體預研為主:朗盛、帝人、SGL |
混合材料電池箱體 |
內外飾 | 輕量化材料逐漸增多,但整體減重效果有限 | 鎂合金CCB及支架應用較多;奔馳全系低密度保險杠材料(PP-EPDM-T15); 碳纖維注塑支架略有增多:Tesla Plaid、Taycan |
低密度、天然纖維、塑料/金屬復合CCB及支架、碳纖維注塑支架增多 |
座椅 | 鋼骨架占絕大多數,三排座椅靠背少部分注塑/鑄鋁 | Taycan及部分轎跑采用鋁/鎂骨架; 部分車型支架鑄鎂; 三排座椅靠背&坐盆采用注塑、連續玻璃纖維材料(塞納、Model Y、奧迪A8) |
座椅骨架功能屬性較強,又屬于安全件,非金屬化的難度大 |
電驅動 | 殼體鑄鋁為主;鎂、復材少有應用 | 尼龍油殼體:Lucid Air | 電驅動本體的非金屬化空間有限,驅動軸碳纖維化有待成本突破 |
發動機&變速器 | 鋁殼體&缸體、鎂合金殼體、尼龍進氣歧管&油底殼,進一步輕量化選材有限 | 鋁殼體&缸體; 尼龍進氣歧管、尼龍發動機&變速器油底殼:Audi、Benz |
發動機&變速器本體的非金屬化空間有限,變速器傳動軸碳纖維化有待成本突破 |
電子電器 | 高壓鋁導線(結構線束),支架塑料化 | 蓄電池支架:奔馳S | 電子電器的非金屬化集中在支架類 |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高分子):非金屬材料在汽車輕量化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