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工業和信息化部11月1日消息,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體育總局等五部門聯合發布《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按照《行動計劃》發展目標,到2026年,虛擬現實在經濟社會重要行業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我國虛擬現實產業總體規模(含相關硬件、軟件、應用等)超過3500億元,虛擬現實終端銷量超過2500萬臺。
《行動計劃》提出,虛擬現實產業發展戰略窗口期已然形成,到2026年將實現以下發展目標:
三維化、虛實融合沉浸影音關鍵技術重點突破,新一代適人化虛擬現實終端產品不斷豐富,產業生態進一步完善,虛擬現實在經濟社會重要行業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形成若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和產業集群,打造技術、產品、服務和應用共同繁榮的產業發展格局。
在創新能力方面,多技術融合、產學研用高效協同的系統化創新體系基本形成,近眼顯示、渲染處理、感知交互、網絡傳輸、內容生產、壓縮編碼、安全可信等核心關鍵技術取得重要突破;
在產業生態方面,我國虛擬現實產業總體規模(含相關硬件、軟件、應用等)超過3500億元,虛擬現實終端銷量超過2500萬臺,培育100家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行業影響力的骨干企業;
在融合應用方面,在工業生產、文化旅游、融合媒體、教育培訓、體育健康、商貿創意、智慧城市等虛擬現實重點應用領域實現突破,形成至少20個特色應用場景、100個融合應用先鋒案例。
任務一:推進關鍵技術融合創新。提升“虛擬現實+”內生能力與賦能能力,加快近眼顯示、渲染處理、感知交互、網絡傳輸、內容生產、壓縮編碼、安全可信等關鍵細分領域技術突破,強化與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
任務二:提升全產業鏈條供給能力。面向大眾消費與行業領域的需求定位,全面提升虛擬現實關鍵器件、終端外設、業務運營平臺、內容生產工具、專用信息基礎設施的產業化供給能力。提升終端產品的舒適度、易用性與安全性。
任務三:加速多行業多場景應用落地。面向規模化與特色化的融合應用發展目標,在工業生產、文化旅游、融合媒體、教育培訓、體育健康、商貿創意、演藝娛樂、安全應急、殘障輔助、智慧城市等領域,深化虛擬現實與行業有機融合。

任務四:加強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面向行業共性需求,依托行業優勢資源,重點建設共性應用技術支撐平臺、沉浸式內容集成開發平臺、融合應用孵化培育平臺,持續優化虛擬現實產業發展支撐環境。
任務五:構建融合應用標準體系。加強標準頂層設計,構建覆蓋全產業鏈的虛擬現實綜合標準體系。加快健康舒適度、內容制作流程等重點標準的制定推廣,推動虛擬現實應用標準研究。
此外,《行動計劃》提出三大專項工程。一是關鍵技術融合創新工程。提出近眼顯示技術、渲染處理技術、感知交互技術、網絡傳輸技術、內容生產技術、壓縮編碼技術、安全可信技術的具體發展方向。二是全產業鏈條供給提升工程。提出關鍵器件、終端外設、業務運營平臺、內容生產工具、專用信息基礎設施的具體發展方向。三是多場景應用融合推廣工程。選擇規模化、成熟度潛力較高的行業領域(包括VR/AR工業賦能、VR/AR沉浸式旅游體驗、VR/AR大眾健身、VR/AR線上演播、VR/AR智慧商圈)優先布局。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VR產業資訊):五部門印發《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