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專利申請上看,鈉離子電池仍在大學實驗室階段,距離產業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市場觀點認為,歷經數年發展,鈉離子電池產業化日趨臨近,2023年或將成為產業化元年,但從專利上來看,鈉離子電池還在大學實驗室階段,距離產業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
2021年7月,寧德時代發布了第一代鈉離子電池,電池電芯單體能量密度達到160Wh/kg。常溫下充電15分鐘電量可達80%以上。今年10月21日,寧德時代在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鈉離子電池產業化進展順利,供應鏈布局上需要一些時間,已與部分乘用車客戶協商,明年將會正式量產。
寧德時代最新公開的8件相關專利都在研究電池正負極材料。
國內鈉離子電池另外一個領軍者是專利數量也榜上有名的中科海鈉,其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團隊為支撐。據悉,中科海鈉在關鍵材料方面已獲國內外專利近三十個,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據悉,中科院2010年開始研究鈉離子電池,中科海鈉2017年成立,成為中國首家鈉離子電池公司。2021年12月,中科海鈉聯手三峽能源、三峽資本,在阜陽市建設5GWh鈉離子電池量產線,一期1GWh產線預計2022年年底正式投產。
經查詢,鈉離子電池擁有中國專利4449件,包括發明公開3127件、發明授權1206件、實用新型116件。相關專利多數在高校,企業并不多。
可見,目前鈉離子電池仍處在實驗室階段,距離進入商業階段,還需要時間。
參考資料:知產力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儲能與充電):中國鈉離子電池發明專利概況,寧德時代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