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長安汽車萬宏先生簡單聊了聊人工智能、無人駕駛背景下,汽車HMI的趨勢、挑戰和機會等話題,昨天晚上也一直在思考,今天把自己的一些問題和想法寫下來,為這個專欄起個頭。
我們已進入無人駕駛和智能駕駛的時代,集自動控制、人工智能、機器視覺、情境感知、認知計算等眾多技術于一體,無人駕駛給汽車行業帶來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技術革命。2014年Google聯合斯坦福人工智能實驗室推出自己無人駕駛汽車,英國第一輛無人駕駛汽車LutzPathfinder于2015年2月亮相,法國、德國、日本也相繼完成了本國的無人駕駛汽車產業布局。通用汽車聯合卡耐基梅隆大學也正在合作開發無人駕駛車,國外傳統汽車廠商如沃爾沃、寶馬、奔馳、福特、豐田、本田等以及比亞迪、上汽、北汽和廣汽、長安等國內汽車廠商也都研發了個人品牌的無人駕駛汽車或系統,百度、華為等互聯網公司也開始涉足無人駕駛和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試圖在未來智能駕駛的商業版圖上進行布局。無人駕駛本質上是模擬和代替人對汽車和周圍環境的感知和認知特性,進行網絡導航、人工干預和自主駕駛決策,無人駕駛和智能對汽車HMI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汽車HMI思維面臨很大挑戰。
智能無人駕駛較傳統駕駛方式中的人車關系發生了什么變化?
傳統意義上,或者說狹義的汽車HMI一般由中控,方向盤控制鍵、顯示屏等幾大部分組成,更多的強調駕駛人與汽車硬件的一種合作關系,更加友好的界面和交互終端對提高駕駛體驗非常重要,諸如按鈕、觸屏交互等交互方式仍然屬于傳統意義上的汽車HMI。另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智能系統和網絡技術在交通工具領域的廣泛應用和車載信息技術的發展,汽車的內部空間、人機界面、操作和交互過程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汽車也逐漸完成了從單一的、滿足運載功能的機械到集合信息獲取、傳遞、交流和娛樂的交互空間,汽車駕駛人機交互(HMI)相關研究也成為了交互領域研究的熱點,新的交互技術諸如語音交互、手勢交互和眼動交互等,也大大豐富了汽車的駕駛體驗。因此我認為,人—車—環境—信息 四個關鍵要素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或者說更宏觀的汽車HMI系統,無論是傳統汽車還是無人智能駕駛汽車,都是通過協調或優化四者之間的關系,來獲得最優的駕駛交互體驗。就人車關系而言,智能無人駕駛在不斷弱化人對車的操控性,強化環境和信息感知處理能力,這是其中的一個轉變。
另一方面,人與車的相互信任關系也發生了改變。為什么說是相互信任,因為汽車在逐漸擁有“智能”和“學習能力”,我們可以把它看做一個和駕駛員一起成長學習的“孩子”,通過不斷的磨合和相互學習逐漸成長。然而與傳統汽車的絕對自我掌控相比,無人駕駛和智能駕駛這個孩子并未成熟,即使他展現了巨大的潛力,我們潛意識里仍然做不到足夠信任。人被機器控制或者代替做決策違背人類幾千年經驗和直覺,這種經驗烙印如此之深以致固化為潛意識的一部分,想要獲得完全信任需要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時間的打磨。
互聯網帶來的變革也逐漸影響到汽車HMI,諸多廠商嘗試把汽車作為生態體系當中的一環,將智能、娛樂、互聯、共享等思想整合到汽車領域。然而“互聯網汽車”本質上是通過提高汽車的智能和現有的駕駛舒適性、交互性和娛樂性體驗,向用戶提供更好的的駕駛體驗。而這一浪潮背后同樣揭示了智能汽車時代用戶需求的轉變,乘載需求在不斷弱化,娛樂和智能化和個性化需求在不斷強化。
人工智能能給汽車HMI帶來哪些變革?
人工智能是一個熱門話題,對各個行業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對無人駕駛而言,其本身就依賴于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的加持下,人車關系、車車關系、車路關系智能地整合在一起,車載傳感器感知的車輛自身狀態、周圍環境和道路、位置、障礙物信息,通過人工智能聯系起來,通過ADAS更好的輔助駕駛員安全快樂出行。此外,在傳統汽車過渡到智能汽車的時候,對于汽車HMI來說,語音交互,這種被認為對駕駛影響最小、人機溝通最方便的、現階段最主流的人機交互方式,越來越多出現在各款車型的操作系統里,承擔著提示輸出、命令接受的角色。而成熟的語音交互離不開人工智能,國內科大訊飛依賴自身強大的人工智能技術儲備,在車內語音識別和處理方面優勢明顯,給用戶提供了優質的車內語音交互體驗。
用戶到底想要什么樣的汽車HMI?
無論是寶馬 i8 Vision Future Interaction Concept Car,還是奔馳smart vision EQ fortwo,國內李想的SEV Android Auto和上汽的車聯網,以及國內外諸多主機廠和科研院所的相關研究,都是對未來駕駛愿景的一種嘗試。隨著AR、手勢交互、觸控、眼動、肌電等技術的逐漸成熟,更多廠商愿意將新的交互技術應用到智能汽車HMI中,但是用戶到底想要什么樣的汽車HMI呢?
多通道交互綜合采用視線、語音、手勢等新的交互通道、設備和交互技術,使用戶利用多個通道以自然、并行、協作的方式進行人機對話,通過整合來自多個通道的、精確的和不精確的輸入來捕捉用戶的交互意圖,提高人機交互的自然性和高效性。多通道交互的概念在80年代提出,但因為各項技術不完善而沒有落實和普及,我認為這對汽車HMI是一個機會,隨著人工智能和各類交互技術及信息協同技術的不斷完善,我相信多通道交互在汽車HMI上的應用應該不遠了。最好的設計就是讓用戶感覺不到設計,我認為汽車HMI也一樣,符合人行為習慣的,自然而然的交互才是最好的交互,而多通道交互就是這種交互方式,上述諸多智能汽車HMI概念設計和多通道交互的思想是吻合的。
智能無人駕駛汽車對駕駛人有什么影響?
我的博士論文開題方向就是汽車HMI人因,所以對這方面關注較多。智能駕駛和無人駕駛對人的駕駛行為和交互和認知認知習慣都會產生很大影響,類似于從PC游戲和VR游戲,實體鍵盤手機到觸控手機,這種影響和轉變是顛覆性的,會徹底改變我們傳統的的交互行為習慣,以后會單獨寫文章從行為、心理、生理等角度聊一聊汽車駕駛人因學。
本文來源:汽車HMI 作者:王亞輝
#標簽#材料,汽車#
推薦閱讀:
汽車內飾將由現在的裝飾性往功能性以及智能表面發展,汽車將有諾基亞時代,像蘋果時代邁進,我們也建有汽車智能表面微信群,請添加微信:polytpe009,備注:公司+智能表面。
近期活動海報:
閱讀原文加入艾邦汽車智能表面群
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高分子